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分法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究

2015-11-21 18:04雷彬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三分法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雷彬

摘 要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三分法对提升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提高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形成独立思考和做个富有思想的当代大学生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三分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0-0088-03

1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适应时代发展,适应学生要求,老祖宗不能丢,同时又要有教法创新。在教学中,笔者将“三分法”运用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些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在此呈现“三分法”课程模式教学方法。

2 “三分法”课程模式教学方法的内涵

课程模式是课程设计模式的简称,有学者认为包含三种形式:目标模式、历程模式、情景模式。以上课程模式各有利弊,但仍值得借鉴。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分法”教学模式的探究,主要是围绕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人才的目标来进行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革必须兼顾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按照“三分法”课程模式教学方法,一小节课(45分钟)=基本理论讲授+教学实践导向+自学自悟提升。在这三个部分中,基本理论讲授约占授课时间的三分之一;教学实践导向约占授课时间的三分之一;自学自悟提升约占授课时间的三分之一。这三个部分的比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是恒定的,只是一个约数,相对于前两部分来说,“自学自悟提升”部分的时间会更少,主要体现在课后时间的预习和思考以及课中的释疑答惑。随着课程内容、性质的变化,其侧重各不相同,但它们围绕的中心仍然是“三分法”教学模式。

基本理论讲授 基本理论讲授是“三分法”的最基础部分。教材始终是授课的重要依据,授课过程中必须依据教材,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导向性、思想性和逻辑性,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在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基础知识讲授中,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因此,“基本理论讲授”部分的时间会相对多些,大致是20分钟(这个时间并不是一直持续的,中间会根据课程内容有间断,讲授理论知识一般不会持续10分钟以上,中间有间歇,穿插讨论、教学实践、自学等环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教学要通观全局,讲清基本理论。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此,课程讲授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三个方面来把握,教师必须语言精练,深入浅出,简明扼要。

教学要通过确定重点、突破难点、紧随考点,达到基础理论知识讲授的目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强,理论抽象难懂,要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既严肃严谨,又富有激情。教师要引导学生始终站稳站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这个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通过理论讲授,教化学生知情意行全程参与。理论一旦为学生所掌握,同样可以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教学实践导向 教学实践导向是“三分法”的第二个重要部分,一般占用的课堂时间为10分钟左右。这里的教学实践主要侧重于学生课堂教学实践,导向功能则预示了课堂教学实践的前瞻性、预见性和可控性。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进行,必须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这个大前提下,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个性差异之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把10分钟左右的教学时间大胆交给他们,鼓励、引导他们以主人的姿态来进行自我展示和观点阐释,客观地评价和引导他们顺利完成教学实践,确保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有效完成。

课堂教学实践是师生互动展示、互相学习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家互相协作、不断交流思想、主动提高的过程。教师应提前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立足课本的相关原理、观点,拓宽信息量,通过师生自制PPT或相关视频,在课堂上展示,以此阐述自我观点和思想,最终通过集体讨论、教师评价总结等形成共同的、正确的思想和理念。

首先,课堂教学实践是师生双方的互动。通过教师的主导示范,启发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围绕课程的主题或是近期的热点问题,来规定和预设相关实践内容。习近平同志强调:“无论是处理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还是处理对外开放中的问题,我们都应该放眼世界,具有宽阔的眼光。”[1]国家发展如此,课堂教学实践创新亦是如此。课堂教学实践的内容应拓宽渠道,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理论知识。可多元借鉴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理论前沿;可以课本为主、课外为辅,拓展内容;可就当前国内、国际的热点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就业问题、房价问题、道德问题等现实状况,结合教材内容,师生制作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环节引发思考、现场讨论、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做人观。

其次,学生的教学实践完成之后,教师要及时做出点评和引导。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要适度给予肯定和赞赏,侧重表扬他的创新点或者特别出色的地方,这样利于学生兴趣的持续提高和课后的不断努力,以期在下一次的课程中展示出更好的内容和更完美的自我。教师点评要及时客观,扬长避短,发现问题,改进错误,善于激发学生的正能量,尽可能多地利用课内课外时间和学生沟通,探讨PPT或相关视频的主要内容,做出修正,并尽量将学生的教学实践时间安排在10分钟之内。

最后,及时建立学生的教学实践档案。教学实践结束后,教师要做好每一次学生的教学实践档案,给予表现突出的学生相应的平时成绩加分,以备期末对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内容进行总结。教学实践档案的内容可以和教案同步,详细列出参与教学实践的学生姓名、参与时间、班级、实践内容、优缺点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并及时留下学生的联系方式,以备后期修改完善教学实践影音资料的联络或奖励之用。在这样的过程中,仍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树立平等的教学观。教师应该及时和学生联系,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有利于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教学和科研同步进行!endprint

自学自悟提升 自学自悟提升是“三分法”的最后一个部分,一般为课堂时间的10分钟左右。自学是指导学生自己学习那些一看就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案例等;自悟主要是针对教学实践内容产生的想法,自我回味消化和内化的过程;提升是一个高端的层次,体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每个人对课程的感悟、体会和思考都是不同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听完这节课后,学生内心会有想法、会有触动、会有自己的思考,久而久之,就会成长为一个有着独立思考能力和真善美价值判断的主体,他的境界可能达不到课程要求的那么高,但是起码不会成为一个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人。

在这一部分中,内化很重要。从教材本身来说,教材只是一种最基本的自学资源,需要更多正面信息量的支撑。在自学时间,学生可以通过短暂的交谈和讨论,达到对教材的理解和共识;从教师来说,教学设备的有效利用、教学手段的掌控自如、自身知识的储备、对学生状况的掌握以及师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也是有效教学资源;从学生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生活实际和思想状况也是一种可控资源。所以这种自学自悟提升,是双方掌握信息和集中整合取舍课程资源的过程,更是集体成长、有效教学的不可或缺部分。

3 “三分法”课程模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原则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在本质上是开放性的、动态的,也是展开式和“实践”的,运用“三分法”课程模式教学方法,有张有弛,有益有趣,在互动协作间,教学内容轻松愉快完成,进而引发师生新一轮的思索和探讨。“三分法”实施原则如下。

祖国至上、立场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有祖国至上、立场坚定的政治立场,这是最基本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时刻和党中央国务院保持高度一致;要正面、积极、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坚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在实际教学中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和政治立场。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要结合当代社会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具体生活实际,结合社会科技发展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这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把单纯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方法改变为互相沟通的双向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改革和创新,不能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书,应是有效地长期结合实际、渗透式教学。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主人,真正让他们愉快轻松地学习,并使他们学习完课程后能受益终身。

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 顾钰民教授总结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具有显著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的思想活动有着较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2]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要正视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教学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要从学生的所思所想来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实际困惑,从育德到育人。

理论创新和改革教法的原则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的理论主体化、信息化、灵活化,使教材生动起来,学生积极起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艾四林认为:“思想政治课程的质量高低、学生的收获大小,关键取决于教学方法的创新。”[3]所以必须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三分法”的实践下,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拓展到师师合作,再到国内高校的资源共享、互相合作,达到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和情感的交流,共同成长,实现双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有用人才。强国首先要强教育,因此,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国梦最关键的步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绝对不容忽视,主渠道作用发挥得好坏与否,关键在于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得力。因此,“三分法”课程模式教学方法值得总结、构建、探究和推广,并有效地服务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于积极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最终服务于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N].人民日报,2011-09-02.

[2]顾钰民,王贤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23.

[3]倪光辉,郝悦,周琳.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综述[EB/OL].http://dangshi.peo

ple.com.cn/GB/138903/138906/11687454.html.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分法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的“三分法”教学浅析
社会结构三分法及其音乐观: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例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试析高职物流教学中“三分法”教学模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