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在膛中——我国首支作战部队维和纪实

2015-11-22 23:22杜善国图盖旭辉
中国青年 2015年2期
关键词:维和部队警卫分队

文/杜善国图/盖旭辉

弹在膛中——我国首支作战部队维和纪实

文/杜善国图/盖旭辉

新一代时代英雄

和平的乐章,响彻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中。2013年6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宣布:“应联合国的请求,中国政府决定向联合国驻马里综合稳定特派团派遣工兵、医疗和警卫分队近400名官兵。”

这是中国自1989年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以来,参与的第3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更是中国首次派出维和警卫分队。消息犹如一块重石投入平静的湖面,顿时激起阵阵涟漪。“作战部队参与维和”成为热门话题,成为许多国家政要、学者和媒体谈论的焦点,种种猜想和臆测不绝于耳。

素有“老虎团”之称的沈阳军区16集团军某摩步团再次受到国家光荣使命的青睐,被授命组建一支170人维和警卫分队,前往国门之外、万里之遥的马里。

全团2030名官兵递交了请战血书,其中75%是独生子女,45%已结婚生子,15%家中有生病卧床的亲人,但谁也没有退缩,决心用忠诚之魂和血肉之躯筑起巍然屹立的丰碑。集团军政委王群感喟: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奉献大局无怨无悔,新生代官兵真乃时代英雄!

逆风飞扬,方见英雄本色。“集团军红旗车驾驶员”标兵、中士贺会林,尽管妻子腹中怀的孩子还有3个月就要出生了,可他还是第一个向连队递交了请战书。

曾在哥伦比亚参加世界顶级狙击手比赛夺冠的排长李庆坤,尽管因为部队军事行动已经两次推迟婚期,可他还是给连、营、团三级领导打电话,表明参加维和行动的强烈愿望,最终赢得了妻子的理解和支持。三代单传的独生子李成龙几乎是发动了所有的亲友来做父母的说服工作……

面对凶险的使命任务,这支粟裕将军曾经率领的英雄部队中没有人提任何条件,没有人讲一点价钱,也没有人有丝毫的退缩和犹豫,几乎是一夜之间就遴选出一支170名的警卫分队,其中汇集了109名特战精兵,还有81人参与过俄罗斯、加拿大军事交流,或在国内外比武中夺冠,年龄最大的45岁,最小的才刚刚过了18岁生日……

每个普通名字的背后,都有一颗忠诚使命的心;每个平凡故事的背后,都有一群大义维护和平的战士。难得的和平岁月,让他们平安地度过了青春时代,他们的神经也许因为久离硝烟弥漫的战争而钝化,他们的记忆也许因为长沐和平灿烂的阳光而模糊,而特殊的使命担当,又召唤着他们到远离祖国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接受炮火硝烟的洗礼。

刀尖上的蓝色舞者

有情报显示,战乱危机过后的马里加奥古城,营区周围的7000多户居民之中,至少有500多名恐怖分子混在其间,拿起枪炮就是嗜血的恶魔;随处可见的沙砾石块下都可能安放着夺命的炸药,武装交火零星不断,恐怖袭击隔三差五。警卫分队先遣小组抵达加奥后,赶上了立法选举投票,火药筒随时都有可能爆炸,官兵们每天24小时把枪放在身边,晚上都是和衣而睡,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最危险的滋味,是在尼日尔维和部队全部撤出,中国警卫分队独撑联马团安全警卫后尝到的。所有的危险局面都要在最前沿应对,所有的行动都要在一线护卫,所有的风吹草动都要随时随地站出来面对,时时处在靶心的位置,人人成了“刀尖上的舞者”。

接连不断的城市内袭,多发生在街道楼宇间。为了确保官兵遇袭后快速脱离危险地域,驾驶员日夜苦练快速变换行车状态的技能,15秒内就能在8米宽的路面上完成车队原地掉头;每周组织一次乘车运动射击训练,即使在快速行进间也能准确压制、击中目标。而这些绝技,到底重复多少万遍,打了几十箱的子弹,几乎没有人能说得清,但每个人都依稀记得多少次训练时肩膀被后坐力震得肿痛,枪弹密集而尖利的怪叫曾经是那么强烈的撞击着耳膜,让他们既兴奋不已又痛苦不堪。

极端分子并不运用大规模正规作战的方式,而是采取曲射武器与固定爆炸物进行袭击。那些看似普通的树枝、石块,也许就是随时可能爆炸的诡雷,前行路上的涵洞则是最常见的路边炸弹设伏区。为规避恐怖威胁,官兵反复观看行车记录仪录像,把每条路上有多少个转盘路、转弯点和涵洞及其周围的一草一木都默记在心,做到一有情况尽早发现、断然处置。

刮了一夜的大风,让土地裸露出无际的寂廖。执行护送任务的快反排,小心翼翼地行至7号点位时,周边显示出可怕而狰狞的安静。职业的本能帮助每个人努力抑制住本能的慌乱,果断指挥车队变更行进路线。

危机四伏的道路像一把劣质木料的道具宝剑,瞬间就被从中折断,官兵的战斗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不祥的气息依然弥漫在紧张的空气里。闻讯而来的联马团排爆人员,在该点位发现了大量的炸药,启动装置竟然是一部小小的手机。

果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仅仅过了七天,极端分子故技重演,联马团部队在通过道路节点和停车位置时,就遭遇了3起简易爆炸物袭击,3名士兵和2名医护人员受伤。躲过一劫的李庆昆,闻听后感慨万端:过去,战争、恐怖、贫穷、饥饿、传染病等这些生死攸关的事,大家都没有什么切身的感受,但来到战乱、疾病肆虐的马里,面对这一切,对生命、人性、和平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如影随形的危险,锻造着这支无往而不胜的雄师劲旅,在开创我军“首次为外军提供全域防卫”、“首次担负联合国维和部队快速反应支援拳头”等6项先河,创立联合国公认的“中国防卫楷模”、“中国素质王牌”等8项维和之最等殊荣的同时,也经受了火箭炮弹袭击、汽车爆炸、地雷设伏、路边炸弹袭击等60余起突发事件的考验,一次次从死亡的夹缝中穿越而过。

和平种子撒他乡

大风借着沙暴的淫威,肆虐横行,一夜之间吞噬了加奥第八城区通往尼日尔河的排水桥,桥梁蹋倒,堵塞河流,积水成灾,近万名居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威胁。接到当地政府官员的紧急求救,维和部队立即报告战区司令部,连夜出动人员修桥保通,清除了堆积如山的沙石,疏通了水道,排除了险情。

为永绝后患,造福民众,分队无偿援助3吨水泥、6吨砂石、1200米钢筋,连续奋战6昼夜,架设了一座宽3米、长12米、厚0.4米、可承载30吨的友谊桥。

大桥建成之时,无数民众按捺不住激动之情,围着中国官兵在欢快的鼓点下跳起了民族舞蹈……宏大欢快的场面,跳动的节奏之中,和谐、大气、美好、温馨的情愫里,中国梦的人文价值与和平力量再一次得到极大彰显。

人类的梦想是相通的。中国梦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是一个和谐共赢的美丽拼图。警卫分队官兵中有众多硕士、学士和通晓外语、熟知非洲璀璨文化的人,他们与友军和当地官员、人民心贴心面对面地交流,而且深谙中华民族讲信修睦、善待他人的传统伦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传统哲学,协和万帮、威德四海的传统历史,张扬敦厚平和的秉性、撒播推己及人的文化、光大和谐共通的和平理念,念兹在兹,戮力奋斗,悉心用中国梦对接马里梦,助推各自的梦想之舟扬帆远航,共同描绘“各美其美,美从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彩画卷。

“治病救人无国界,播仁施爱无土疆。”警卫分队的医疗人员,就像爱护祖国人民一样爱护马里人民,在悬壶济世中留下大爱无疆的中国形象。在行医过程中,他们有意安排当地医护人员跟着学习,毫无保留地将涉及骨科、烧伤整形、传染病学、预防医学及诊断医学等经验与当地同行们分享,并手把手传授针灸、推拿等技能,把中国医学的种子播撒在异国他乡。

五星红旗染长空

“红星就是救星,红星就是希望”、“有困难,找中国军人”,这些流行祖国大江南北的话语,同样在尼日尔河畔口口相传。

内乱用残酷的方式,以武器、喧嚣、混乱、血腥邪恶,无情摧毁了马里人民原本诗意、淳朴和安谧的生活,随处可见亲人精神隐痛、田园荒芜无度、村镇颓败虚妄,四处弥漫着苦痛不平、迷惘无助、茫然无措、忧心忡忡与深度失落。这些肉体痛苦、生活贫困和因死亡挣扎带来恐惧的人们,每当见到拿枪的人,哪怕是维和部队的军人,也会下意识地往后躲,而唯独见到中国维和官兵,却会主动接近,甚至当地多情的姑娘主动向年轻官兵示以爱慕之意。

以情常会友,唯德自成邻。警卫分队官兵永远也忘不了这样一幕情景:一座泥土墙围成的小院里,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树下,一群朝气蓬勃的中国军人,与88岁的老村长杜黑和村民们,有说有笑地围坐在一起。

也许没有人能想到,就在短短的20分钟前,这位老村长还带着众多村民,满脸怒气冲到营门,恶狠狠地质问正在警戒的下士马招:“你们为何而来?你们荷枪实弹,会不会伤害到村民?”

闻讯而来的指挥长张革强,带着翻译和官兵登门拜访,与老人一道深情回忆源远流长的中马传统友谊,娓娓讲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

真诚友好的话语,推心置腹的解释,如春风化雨,让担忧转化为笑容,质问变成致歉。老村长感慨地说:“马中两国关系用‘友谊’这个词来描绘是不够的,至少是兄弟般的关系,因为中国军人把马里当作自己的祖国来帮助。”

理解伴着新友谊的凝结而深化。当张指挥长听说老人长期被腹泻困扰,安排经验丰富的军医赵军帮助诊治,不仅除去老人的病根,还送去百余条中华养生知识。从此,这位耄耋老人一家与中国维和官兵成了好邻居,他们逢人就夸中国军人好,还时常与中国军人交流掌握的安全防卫信息。

一支踏入异国他乡的武装部队,受到的不是愤怒和抵制,而是欢迎和拥戴,这是国家的荣耀,这是军队的光荣。这荣光,与官兵们36次紧急执行强沙暴修桥保通、“和平·和解”主题演习支援、布龙古地联校慰问、庇护救治难民等人道主义救援任务紧紧关联。

战区司令马马杜将军说:“现在马里处于困难时期,中国维和部队发挥着重要作用。”

联马团司令卡佐拉少将在视察中国维和部队时题词:“你们是最好的部队,你们纪律严明、素质过硬、堪当大任,是联马团的王牌,拥有你们是我们的骄傲。”

联马团东部战区司令桑贝说:“中国维和士兵从第一天踏上马里土地就展示出良好的风貌,我对他们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很满意,中国维和部队将成为联马团的王牌。”

营地所在的布而尔贡杰区87岁的区长杜尔说:“中国维和部队抵达后,区里男女老少心里都很踏实。我们要的是安全、发展和政教分离,我们会一直和中国维和部队在一起。”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近十个月倏然而过。浸透着奋斗泪泉、洒落奉献血雨的中马友谊之花,在中国维和部队警卫分队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为引人入胜的风景,形成友爱的种子随风飘洒、处处生根、生命力极强的“蒲公英效应”,绽放出姹紫嫣红春天的美丽。

责任编辑:尹俊国

猜你喜欢
维和部队警卫分队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中央警卫师警卫开国大典逸事
用忠诚和担当警卫中共中央——中央警备团与开国大典
新编制下陆军信息通信分队保障能力评估模型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陆军分队战术决策问题研究
在上饶集中营女生分队的日子
联合国维和行动与中国维和部队
毛主席和警卫战士相互敬礼
略论警卫工作立法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