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政策思路

2015-11-22 03:54沈建光
中国外汇 2015年10期
关键词:决策层杠杆常态

新常态下的政策思路

沈建光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新常态下的政策应对思路不同于以往,在“稳增长”的同时,增加了调结构与消化前期刺激政策后遗症的任务。

5月10日,中国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并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基准的1.3倍调整为1.5倍;这是继4月19日宣布将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后,在不到一个月之内央行再次采取行动。与此同时,包括鼓励消费、加速投资、稳定出口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也相继落地。可以说,这与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滑、企业融资成本高企有关。一季度,包括名义和实际GDP、工业增加值等国内宏观数据不容乐观,这也促使近一段时间政府决策层“稳增长”政策的出台更加积极。可以预见,接下来更多的政策工具也将呼之欲出。而这些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也有望在二季度开始显现。

对此,当前市场上也存有疑问:在“稳增长”力度加快、加大之时,如何做到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大目标的协调并行?

笔者认为,实际上,应对这一问题,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政府的政策已经出现了新思路。新思路同时体现在国内和海外两方面的政策上。

从国内的角度来看,中国政府正在通过看似孤立的政策以达到重塑各部门资产负债结构的意图。一方面,通过居民杠杆率增加,帮助企业降低杠杆。4月降准时点的选择与对冲证监会规范两融悲观预期相关;而本轮降息也恰逢市场震荡下行之时,可以说,本轮资本市场的盛宴与决策层的悉心呵护密切相关。本轮政策组合拳中,居民加杠杆进入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政策放松鼓励刚性需求与改善型需求,体现了决策层一边帮居民加杠杆、一边帮企业降杠杆的意图。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杠杆增加,同时帮助地方政府降杠杆。金融危机强刺激的后遗症之一便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但考虑到中国中央政府的杠杆率很低,通过增加中央政府债务,置换地方政府债务,可以达到降低地方政府杠杆,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和银行坏账的风险,防止财税改革造成财政悬崖与重创实体经济的目的。

而从海外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加快也具有创新意义。首先,“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有助于化解国内的过剩产能,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其次,伴随着对外贸易、投资的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将加快。实际上,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央行一直加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截至目前,中国央行已与28个境外央行与货币当局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与12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签订了清算安排,更有30家境外央行与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了外汇储备。今年,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更是表态要积极申请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与之相对,资本项目也有望在今年实现基本可兑换。

总之,新常态下的政策应对思路不同于以往,在“稳增长”的同时,增加了调结构与消化前期刺激政策后遗症的任务。即在常规政策工具如降息、降准推出的同时,加大国内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并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国内过剩产能的转移,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当然,上述举措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资本市场的上涨是否会引发财富效应尚无从考证,而高杠杆下推升的资本市场是否存在泡沫也面临争议。对此,笔者认为,如果短期“稳增长”政策能够起到效果,那么将出现二季度经济企稳,三季度起经济回暖,企业盈利支撑的股市上涨或将更加稳健。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等对外战略也是新的尝试,资本项目开放的同时,防范跨境资本冲击至关重要。

更为重要的是,改革的协调推进才是长期增长红利。从长期来看,若要实现中国经济在新常态阶段的平稳增长,即五年之内保持6%~7%左右的增长也实属不易。因此,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进改革以释放活力确有必要。对此,决策层提出了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新战略。而国有企业改革和财税改革更应是重中之重。

猜你喜欢
决策层杠杆常态
问评作杠杆 督改常态化
内控时间背景下的中小学内部控制建设路径构建
判断杠杆哪端下沉的方法和技巧
完美的咬合——变形杠杆之齿轮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Does a Junk Food Diet Make You Lazy?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
努力推进青少年普法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205名中央委员来自哪里?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