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使命 追梦不息

2015-11-23 13:58何文莉
军工文化 2015年9期
关键词:空警预警机雷达

何文莉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以下简称“38所”)研制或作为主要研制单位研制的三型装备光荣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当38所研制的国防利器气势磅礴地穿越天安门广场,“国字当头、改字开路、创字为先”的核心价值观华丽绽放,38所人与祖国和人民的心强烈共振,向全世界发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强音。

38所本次参加阅兵的三型装备分别是305A机动式三坐标雷达、空警-200H预警机和空警500-预警机。其中,305A机动式三坐标雷达、空警-200预警机是继参加建国60周年阅兵之后的再一次受阅。新一代预警机——空警-500则是首次公开亮相,这款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领先性能的预警机,成功实现了“小平台、大预警、高性能、新一代”,掀开了中国预警机事业崭新的一页,对于显著提高我军信息化作战环境中的战略预警和指挥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小平台、大预警、高性能、新一代——空警-500预警雷达

在此次阅兵式上,空警-500预警机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广场,向世人展现它的英姿。它是继空警-2000、空警-200之后的新一代预警机,该型预警机的核心任务系统——机载预警雷达系统正是由38所研制,它采用世界首创的数字阵列雷达技术,相对于现役大型预警雷达,它在重量、雷达天线口径大幅下降基础上,实现情报处理能力、抗干扰能力的大幅提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是我军新一代国产预警机。

还记得2006年空警-2000研制在刚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候,却遭遇挫折——载机平台引进受阻,我国的预警机事业面临巨大挑战。为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解决我国预警机发展急需,2007年,时任38所所长的吴曼青院士创造性提出在国产飞机平台上利用先进的数字阵列雷达技术构建新一代预警机,解决国家燃眉之急。这一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从此,为中国的机载预警雷达技术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

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38所人开始了又一个自强不息的创新之路,葛建军、盛景泰、李川、王璐、王竞宇、张春城、殷东平……38所组建的空警-500预警雷达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信号处理系统作为雷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设备能否准确对目标进行分析,而在项目的研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这方面的技术难题。为了解决这些“拦路虎”,电讯副总设计师范明意只好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排查,历时1个多月,最终把问题解决。

为了准确掌握相关的微波测试数据,项目组成员不得不佝偻着腰在仅有1米多高的雷达舱内实时监测。时值盛夏,微波暗室内气温高、噪音大,雷达舱内就更不用说了,空间更狭小,空气不流通,在舱内待30分钟就得爬出来换口气。可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项目组每天都要在舱内坚持工作4、5个小时,不经意间就度过了整个炎热的夏季。

虽然很辛苦,但是项目组没有一个人临阵退却。在这个团队里,所有人的信念是一致的,都在为项目竭尽全力、不顾一切的在工作着,团队成员似乎都在憋着一口气,都在暗暗叫劲,看谁为这个项目做得更多、奉献得更多。

空警-500从立项到完成设计定型,仅仅3年的时间。虽然经历了重重困难,但当38所人看到空警-500雄姿勃发飞过天安门广场时,所有的困难和委屈都顷刻间化做幸福的笑脸和激动的泪水。38所成功完成了胡锦涛同志“我们的预警机问题一定要解决!”的重托,让中国预警机研制站在了世界之巅!这几年里,38所人付出的不仅仅是心血和汗水,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是一种振兴我国预警机事业发展、壮大国防力量的民族情怀。

守卫祖国的领空领海——空警200H预警雷达

时间闪回到2009年10月1日,这一天,中国举行成立60周年盛大阅兵仪式。在这次阅兵上,有一架飞机,领衔空中第二梯队,飞越天安门。这架飞机不是普通的飞机,它是中国第一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预警机——空警-200预警机。这次阅兵式,也是这架飞机,首次向全世界人民亮相,并和同期亮相的空警-2000预警机一起,正式宣告了中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预警机!

空警-200预警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轻型、全天候、多传感器空中预警飞机,是我军预警探测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型装备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具备预警机国产化能力,形成了预警机体系作战和规模建设;是我军在未来战争中夺取陆、海、空优势,实施预警探测、指挥引导和实现我军攻防兼备能力的重要武器装备。

在阅兵式上亮相的空警-200H预警机是我国首型适用于国产载机平台完全自主设计的有源相控阵机载预警雷达,具有探测性能优良、操作简便、维护方便等优点。在技术体制上,更是实现了多项创新。

为了提升空警-200H预警机对目标的检测跟踪性能,在短短2年时间里,38所人从软硬件上进行了改进,提高探测能力和航速、航向精度等;为了寻找解决某问题的方法,38所人将用于实验的小阵架设在一个海岛上,利用整整一年的时间,克服自然环境的险恶,家庭生活的不便,观测、收集春夏秋冬的不同数据并进行处理,终于找到解决的方法。

空警-200H预警机的研制是三代预警人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的真实写照。广大参与空警-200H预警机研制、试验、试飞、定型的38所科研人员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急部队之所急,想部队之所想”,在困难与机遇、信心与挑战、挫折与进展中奋力前行。

是雄鹰就要翱翔于蓝天,是利器就要出鞘展露锋芒。空警-200H预警机自交付以来便屡建功勋,多次参加大规模联合演习和东海防空识别区管控等任务,在低空目标预警监视、战场环境监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5月,空警-200H预警机亮剑中俄海上联合演习,实时引导我方战机、军舰,精确定位敌方舰艇编队,使我方先发制人,成功击沉敌方舰艇,为演习圆满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随着空警-200H预警机的不断交付和实战化实践,这只电子雄鹰必将为守护我国领海和领空安全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创新三坐标雷达体制——305A机动式三坐标雷达

305A雷达是38所自主研制的机动式三坐标雷达,主要担负重点地区的对空引导和警戒任务。它成功应用了DBF(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在体制上进行了重大创新,工作方式灵活,架构简洁,性能优越,填补了我国机动式中远程DBF三坐标雷达的空白,是我国重点发展的对空情报雷达装备。

1999年,空军开始抓紧启动机动式三坐标雷达工程的立项研制工作,提出了该型雷达应具备高机动、高性能、高可靠的性能指标。当得知项目研制任务时,38所毅然请命开展此项目研制工作。

研制之初,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决定在该雷达研制中使用全新体制——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当向上级机关汇报这种全新体制方案的时候,很多外部专家都认为其涉及到新技术太多,很难实现。面对质疑,38所人没有犹豫,而是奋勇向前,据此开展研究。研制时间只有3年,在那个年代,时间非常紧张。后来38所人在回忆这段历程时,最多的情景就是:每当一个新问题出现了,项目组成员开始集体加班,在几天不眠不休的奋战后,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结构总设计师张增太至今不能忘却的一件事是,在一次关键节点前夕,发现自动架设部分需要改进,时间紧迫,项目组全体成员通宵加班,而在深夜两点多钟的时候,一个零件需要加工,但车间工人已经下班休息了,喊他来加班?不!时间来不及了!这时,工艺部的喻浩师傅亲自上车床进行零件加工。

信号处理负责人洪一记得,在项目测试期间,项目组成员大部分几天几夜都没有合眼过,在工作的间隙,方舱内外经常可以看到大家歪倒的镜头,有的坐在凳子上、有的倚在门框上、有的趴在桌子上,他们实在是累得不行了。而更多的时候,是大家强忍着瞌睡,进行各种处理。

然而,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下,更多的巧思妙构从项目组成员的大脑中迸发出来:从发射机到天线、从结构到信号处理,这些具体而微的巧思妙构和新的体制是那样相得益彰,“在一次关键分系统研制后的测试中,测试组专家对我们评价非常高,这给了我们极大地鼓舞!”电讯总设计师吴剑旗回忆道。

“38所因员工品质而与众不同”,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勤于探索、勇于拼搏、敢于竞争、乐于奉献的年轻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成功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圆满通过一个个性能测试,得到专家一次次好评。作为我国新一代的雷达的典型代表,它确立了一个全新成功的体制。它的研制成功,对38所的而言,不仅是带来了合同订单,更多地是检验了多年来坚持的自主创新发展道路的正确性,锻炼了一支智慧和斗志兼备的“铁兵”。

纵观38所的科研创新之路,就是一部中国国防科技工作者的奋斗史诗,这个过程时而波澜壮阔、荡气回肠,时而百曲千折、肝肠寸断,时而一鸣惊人、酣畅淋漓,描绘出了38所人“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的精神画卷。

“加快构建适应履行使命要求的装备体系,为实现强军梦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支撑。”38所人将铭记使命,在实现强军梦、中国梦的征程中一往无前!

猜你喜欢
空警预警机雷达
从平面到立体的跨越空警2000预警机战场之眼空警200预警机
隐形飞机哪里躲
来自空中的指挥官
日本已成亚太地区预警机大国
班上的“小雷达”
能分身的雷达
金牌新兵预警机
蒙住雷达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