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型壳体类零件加工难点解决

2015-11-23 07:15中航工业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江苏211106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15年16期
关键词:内应力粗加工精加工

■ 中航工业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 211106)

王海俭 缪国峰

防逆转壳体材料采用7A09合金,由φ450mm×650mm的锻件机加工而成。该零件在航空附件中属于大型锻造类零件,去除余量较多,变形较大,并有很多精度要求高的尺寸和形位公差,定位装夹困难,加工难度大。

1. 零件特性分析

(1)材料特性分析:防逆转壳体材料采用7A09合金,该材料为铝-锌-镁-铜系可热处理强化的高强度变形铝合金,常温具有良好的成形性能、良好的切削性能,具有令人满意的断裂韧度以及优异的耐应力腐蚀性能。

( 2 ) 技 术 要 求 分 析:φ250mm孔为防逆转壳体的中心基准,诸多尺寸以及形位公差都以此定位,为加工关键控制点。纵览零件结构形式及尺寸要求(见附图),归纳出其技术难点有如下4点:①耳轴以及内孔的变形控制。②φ 250m m孔公差0.025mm,孔的圆柱度0.02mm,对于底面跳动0.03mm。③两耳轴相对于中间孔位置度0.03m m。④φ250mm孔底部表面粗糙度值Ra=0.8μm。

2. 工艺特性分析

(1)内应力状况:通常由锻件机加工而成产品,存在较大内应力。该零件为锻件,体积大且形状不规则,去除材料多,内应力变形影响甚大。随着零件的内应力逐步释放, 中间孔φ250+0.039+0.014m m易椭圆变形,两耳也同时产生移位变形,同时造成已形成的尺寸及技术要求偏离,导致每个产品在工序完成后的状态均不同,严重影响零件的加工稳定性。

(2)装夹状况:零件的装夹方式也是影响尺寸和位置度的重要因素。该零件的结构特点造成其缺少稳固的压紧部位,而若采用多点压紧方式,则给零件施加的压紧力会不均衡,且压紧力大小的控制也相当困难。另外,当压紧力去除时,零件的受力状态发生变化,其形状也会随之改变。

(3)切削状况:虽然铝合金具有良好的切削性能,但对于该零件的φ 250+0.039+0.014m m孔,其深达到400mm,属于大深沉孔加工,刀具的选用也是影响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所需加工刀具的刀柄较长,其柄径又受刀座容径限制,整体刚性较差,加工中易产生颤振,形成口大里小的锥形孔。另外,对于沉孔底面的加工,其表面粗糙度也不易保证。

防逆转壳体图

3. 应对措施

(1)工艺路线的安排。在试切铣凸耳中,发现两耳轴立刻往中间收缩了3mm,随之应力不断释放。在这样严重的应力变形之下,必须安排去应力热处理以消除其变形。实际加工路线安排如下:粗加工→粗铣凸耳→去应力→粗加工→粗铣凸耳→去应力→精加工内孔。在经过两次去应力之后,确保绝大部分内应力已经充分释放的前提下,再安排精加工,既能够保证产品耳轴以及内孔不变形,又便于达到保证产品性能所要求的尺寸精度,提高加工的稳定性。

(2)装夹方式的调整。如附图所示,用传统的压紧方式,A面定位,B面压紧,然后加工中间孔C到φ250+0.039+0.014mm,在松开压紧面后,压紧力消失,产品各部分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内力,力图回复到变形前的位置,尺寸就会发生变化,公差难以保证,圆柱度0.02mm的要求很难达到,同时该孔作为基准孔,与两耳轴孔的位置度0.03mm也难以实现。

现采用A面定位,B面压紧,且A面采用螺杆反向拉紧的方式来加工,将加工内容分为粗、精加工。粗加工时,A面定位且反向拉紧,再用B面压紧,去除大部分余量,在两重压紧模式下,加工时的切削力以及产生的振动也不足以使零件松动移位,单边预留0.2mm的余量以便精加工;精加工时,去除B面压紧,仅靠A面定位且螺杆反向拉紧,将零件完全放松,使工件在粗加工时产生的内外应力与压紧变形得到有效释放,再将零件以相对较小的力量反向拉紧,进行小余量精加工, 再次加工中间孔C 到φ250+0.039+0.014mm。

采用这种装夹方式,粗加工时,两重压紧,除去大部分余量;在精加工时,去除余量较少,切削力很小,没有外在径向压力,仅靠底部拉力作用,加工结束后,松开A面反向拉紧,所测量得出的尺寸也不会变化,不仅保证产品不变形,尺寸能够满足,圆柱度0.02mm也能保证,位置度也能满足,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

(3)加工刀具的选用。根据现有条件以及考虑加工的经济性,考虑使用硬质合金刀片加工:硬质合金的切削性能比较好,刀具寿度比较高。为保证加工的表面质量,加工时应注意保持刀具的锋利。切削液采用普通的酸碱值适宜的乳化切削液,其输送管是通过刀杆并固定在刀座上,使切削液可以直接喷向刀片,并将切屑从工件上冲走。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用某品牌的硬质合金镗刀片加工该孔,为保证孔的表面粗糙度值Ra=0.8μmm以及公差要求,通过多次试加工得出切削参数如下:留精镗加工余量0.2~0.4m m为宜,主轴转速400~500r/min,刀具进给速度F=10~30mm/min。

这样既能保证产品的尺寸以及各位置度要求,使产品的表面粗糙度值Ra=0.8μm,又因为硬质合金的耐用性,不需要经常换刀片,非常适合批量生产,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4. 结语

从几次加工结果来看,按现有加工路线、装夹方式以及切削刀具,在加工过程中严格执行,都能达到零件图所需要求,满足装配需求,实现整个部件所需达到的性能。

通过本研究,使得某型防逆转壳体的加工过程得到优化,工艺得到改进,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提高了加工效率,对其他类似壳体类零件的加工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1] 郑文虎,张玉林,詹明荣. 难切削材料加工技术问答[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 韩荣第,于启勋. 难加工材料切削加工[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 陈宏钧. 机械加工工艺师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 曾正明. 实用工程材料技术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内应力粗加工精加工
大型压铸模具铸造模架数控粗加工的高效方法
镀液添加剂对镀层内应力影响的研究
DLC涂层的制备及内应力、热稳定性改善措施研究现状
粗加工切削参数对钛合金多工步加工过程的影响
论轴类工件在普通车床上加工工艺的分析设计
三次参数样条在机床高速高精加工中的应用
椭球精加工轨迹及程序设计
汽车塑料零件内应力浅论
应用数控加工技术提高曲轴轴颈的粗加工精度
超声波测厚仪精确测量钢板厚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