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治理启动“2015模式”

2015-11-23 02:22徐静胡光耀李颖赵文君齐中熙吴雨于佳欣王政姜琳
中国名牌 2015年6期
关键词:外贸政府目标

徐静 胡光耀 李颖 赵文君 齐中熙 吴雨 于佳欣 王政 姜琳

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而言,速度已不再是中国政府唯一关心的话题。执政当局越来越意识到,一味把眼光放在中国经济的增速放缓上,就容易忽视中国正在进行的经济和社会重大转型。

事实上,新一届政府履新两年以来,中国经济新常态已初露端倪: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服务业的繁荣使新产业、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新登记注册企业出现井喷,能耗强度实现近年最大降幅,环境保护成为国家和民众的共识……

业内人士认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治理和发展战略呈现出与几年前的“危机应对模式”不同的特点,更关注经济大势,更强调市场和改革的内生力量,不再拘泥于短期数据的变化,同时审慎使用刺激和宽松措施实施干预。

经济增速7%左右

2015年3月5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2015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调至7%左右。与前3年的7.5%左右的增长目标相比,今年中国GDP增速目标有所下调,政府工作报告指出,7%左右的增长预期考虑了需要和可能,符合发展规律,符合客观实际。

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经过3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体量已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国经济的增量就相当于1994年全年经济总量。

按2014年中国GDP规模(63.65万亿元人民币)为基础估算,若增长7%,则中国2015年GDP增量约为4.46万亿元人民币,按当下汇率约合7200多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2013年瑞士全年的GDP总量。中国经济总量名列前茅,从人均角度看,仍将长期处于发展中阶段,增长潜力巨大。

在调低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市场人士普遍注意到,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大量篇幅探讨“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提出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等一系列主张。

与此同时,强调“双引擎”驱动,依靠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惠及民生、促进发展,同时推动大众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实施一批新的重大工程项目、加强社会保障、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等均有具体安排,并提出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

首提“‘互联网+行动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意味着,将培育更多的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CEO马化腾说,“互联网+”概念,指的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把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结合起来,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这意味着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要进行深度融合。

3D打印、工业机器人、云计算、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众多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蓬勃涌现。“这些都具备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成长性,有很大的创业投资规模,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府参事刘昕说。

2015年1月,首个促进新业态创新发展的国务院文件出台,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新兴业态带来了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产业链整合、区域分工及企业组织方式的变革。

新兴业态与人们生活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说,小快递拉动大民生,年增长率超过40%的快递行业已步入大数据时代。通过移动互联网快速调动社会运力,在客户还没有下单之前,就能根据大数据的预测,将商品送到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集散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贾康说,新兴业态需要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新发展。而政府的互联网思维转型,对推动产业互联网转型升级非常重要。互联网支撑下的新兴业态,需要政府和市场合作与互补,走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多策并举防通缩

2014年中国的CPI持续走低,涨幅一度降到1%以下。2015年的CPI目标备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较去年3.5%的目标略有下降,但高于2014年2%的实际涨幅。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今年CPI的目标有所调低适应了目前的经济特点,实现的可能性还是很大。刘世锦说:“CPI涨幅太高对民生消费不好,太低也对经济发展不利,今年主要难点还是在如何要稳住。”

经济增速由过去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后,很多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凸现出来,供给过多使得价格回落。必须加大过剩产能的结构调整,让一些企业退出后才能稳下CPI走低的趋势。

2015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8%,PPI连续30多个月负增长,这引发不少人关于中国会否面临通缩风险讨论。

“中国的通缩危机并没有那么大。”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李稻葵表示,中国经济是双元的物价上涨结构,制造业产品的物价在下降,但农产品、资源类产品的价格正在呈现上升趋势,尽管短期能源价格比较低,但这个格局不能指望长期维持,农产品价格仍然有上涨压力。

“中国价格的回落引起的通缩苗头和发达国家市场的通缩不一样,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非典型通缩。”刘世锦说,稳住CPI需进一步扩大内需,增加供给,尤其是提升国内产品的质量。

外贸目标连续三年下调

对于外贸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左右,同时将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梳理近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发现,外贸增长目标从2013年的12.2%,到2014年的7.5%,再到2015年的6%,连续三年逐渐下调。同时,从2012年到2014年,中国外贸实际增速连续三年未达到当年政府工作报告规定的目标。

外贸增速目标下调反映了国际市场不振,外部需求疲弱。“下调外贸增速目标是考虑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和国内市场多种不确定因素做出的理性决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GDP增长目标的下调,对外贸的增长预期也应有所调整,与之匹配。

与此同时,外贸增速目标的下调也是政府主动作为,倒逼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表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通过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扩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点、提高服务贸易比重等方式推动外贸转型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之毅时尚集团总裁张华明认为,竞争力下降和刚性成本上升是外贸增速趋缓的主要原因。“竞争力下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有的中低端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制造业向东南亚等国转移;二是高端产品缺乏,难以弥补低端市场丢失的份额。”

“未来要淡化外贸增速的目标,既要努力保持既有份额,又要抓住机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推动外贸向中高端转型,提升我国企业在世界产业链中的位置。”王军说。

宏调频次或将加快

在宏调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5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加注重定向调控。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两会代表委员普遍认为,这意味着2015年宏观调控政策的预调微调频次或将加快。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报告将去年“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改成“更加注重预调微调”,同时增加财政政策“加力增效”,体现了宏观调控在新形势下的新调整。政府将在不推出新的大规模刺激计划情况下,逐步提高对经济增长与就业的支持力度。

专家表示,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政府通常都会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比如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安排更多财政赤字等。“但今年的政策和过去的强刺激不同,是在稳增长促改革背景下的适度调整,是在有利于调结构转方式前提下采取的一些微调。这种宏观调控一是动态微调,不改方向;二是定向调整,只调结构。”迟福林说。

此外,近期货币市场密集调整,也引发各方对货币政策走向的高度关注。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康认为,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地方政府和企业所面临的形势都很严峻,此时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预调微调,指的是根据经济运行的阶段性变化相机抉择,因时因势做出调整,对实体经济等进行定向扶持。但这不意味着会搞“大水漫灌”。

“今年我国面临比较复杂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M2设置得更宽泛,为未来预调微调留有余地。预计今年宏观政策调整的灵活性、频次都将加大。”全国人大代表陈奕威表示。

相关链接:海外媒体热议中国经济“7%左右”的增长目标

对于中国经济2015年“7%左右”的增速目标,国外媒体十分关注。法新社说,提出这一目标显示出中国已告别每年以“两位数”速度增长的现实。路透社说,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中国正在追求放缓“但更高质量的增长”。

野村证券在3月5日当天的分析报告中说,设定这样的增长目标,以适应更迫切的结构改革需求,表明中国政府确认其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说,中国经济放缓速度,很大程度是一种自觉的经济增长模式转换,这不仅是对外需减弱的新回应,而且是一剂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药方”。

国际智库东亚论坛研究员德赖斯代尔撰文指出,中国正在进行“创新革命”并向服务型经济体转变。“创新正在成为改变中国经济游戏规则的力量,”德赖斯代尔说,“中国正迅速成为一个充满创新机会的中心,而这几乎是一场未被注意的革命。”

相关链接:“互联网+”式创新正在涌现

“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11月“三马”(马明哲、马化腾和马云)在众安保险开业仪式上的发言。全国人大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提出,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

目前中国“互联网+”式创新正在涌现。在民生、医疗、教育、交通、金融等领域,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提升作用越来越明显。截至2014年底,各级政府已经在微信上开通了近2万个公众账号,面向社会提供各类服务,节省了大量人力,方便了群众。在交通领域,滴滴打车等移动互联网运用的出现,正在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马化腾认为,互联网将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部分,就像带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力一样,与各行各业之间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提升关系。“过去有了电能让很多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有了移动互联网,每个行业都可以拿来改造自己的行业。”

相关链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五大“新常态”

“新常态”之一:经济增速7%左右

全国政协委员梅兴保认为,如今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与原来的含金量不同。前些年经济一个百分点增长涉及100万人的就业,但如今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占GDP将近一半,就业弹性发生了变化。“企业要调整心态,不能寄希望于大规模刺激政策,而要通过技术创新等挖掘内部潜力。”

“新常态”之二:创新与创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鼓励创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科技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认为,鼓励和支持“创客”,首先要培育好“创客”滋生的土壤。大多数“创客”创办的是小微创业,属于“草根”创业。政府应加大对“创客”一族的政策支持,减免税收或提高大学生创业贷款的额度;鼓励更多成熟的企业家积极支持,成立天使基金等为创立初期的中小微企业“输血”。

“新常态”之三:简政放权

2015年简政放权继续成为政府工作重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成为改革的重头戏。全国人大代表、辽宁阜新市委书记张铁民认为,对于科技人员自主创新要放手,群众自主创业要放开,企业选择创新成果要放心。“政府要通过简政放权,引领新一轮创业浪潮。”

“新常态”之四:环境保护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全国政协委员张泓铭说,虽然国家要求建立跨区域的污染联防机制,但有担当的责任主体目前还没有。只有环保部下设的区域管理机构,才适宜担当跨区域污染防治责任主体的角色,建议升格环保部下设的区域环境督查中心。

“新常态”之五:依法治国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表示,“一方面要有好的法律,保障政府有法可依,形成强有力的执行力;另一方面,全社会监督相关部门严格依法行事,才能确保执法、司法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

猜你喜欢
外贸政府目标
两栖“大拿”跑外贸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中国外贸乍暖还寒
完形填空三则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