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清代服饰

2015-11-25 09:37
电影评介 2015年11期
关键词:朝服长袍皇子

朱 芳

每个时代的服饰都能体现一定的时代特色,清朝作为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一个王朝,其服饰也同样令世人瞩目。清代的服饰不仅在做工上十分精良,而且服饰材料也非常讲究,色彩的绚丽及纹样的华贵,给人一种详和而又尊贵之感,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由于满族人的生活方式与汉族人大有不同,因而在服饰上也并不统一,自从入主中原后,满族人的服饰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服装的色彩及纹样上下了很大的苦心,不断追求服饰的外在美。不管是服侍上的花纹还是饰品,或帽子上的花翎等,都与民族的伦理道德深有关联。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融合,清代服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成了一个时代的特色产物。本文将从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清代服饰出发展开论述。

一、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皇族服饰

(一)皇帝的服饰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皇帝的服饰非常讲究,朝服是通身长袍,配上披领和箭袖,而衣服的袖子、衣身和披领都绣上金龙,这种朝服的形式与满族人的生活习惯有关,满族人生活在我国的东北,种植业较少,多以渔猎为生,人们为了便于骑马狩猎,便将服饰改成了宽大的长袍,而衣袖却比较瘦窄,这种结合方式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狩猎活动,在衣服的领子处仅仅缝制了圆形的领口,并配上一条可以摘除的活动式的衣领,两个袖口处还加上了挽起的袖头。皇帝在朝下穿的是常服,有袍和褂两种,常服的纹饰和颜色没有严格的规定,皇上想穿什么样的,下人便做成什么样的。衣料也都采用单色织花,取富贵吉祥之意。[1]

除了衣服外,皇帝的冠帽也很有讲究,总的来看,有朝服冠、常服冠、行服冠和吉服冠四种,并且冬天和夏天所戴的冠帽也不一样,夏天戴的冠帽形状是钵形,这种冠帽是由竹丝、玉草和藤编制而成,帽的顶部是柱子的形状,一共有三层,每一层都是四条金龙抱在一起,每条金龙的口中都含有一颗东珠,帽顶上再端着一颗大东珠,另外,在帽子的边沿上还嵌着15颗龙珠,前面有7颗东珠。冬天戴的冠帽形状是卷檐式,是由黑狐皮、海龙和熏貂编制而成,外面是红色的丝绒,中间是三层金顶,每一层都镶嵌着一颗大东珠,金顶的四周镶嵌着四条金龙,金龙的头部和背部都镶嵌着一颗大东珠,每条金龙的口中也衔着一颗大东珠。穿朝服时,皇帝要戴朝珠,不同的场合为皇帝配有不同材料做成的龙珠,朝珠总共有108颗,每隔27颗便穿上一颗大珠,这颗大珠被称为“佛头”。

电视剧《雍正王朝》剧照

(二)皇子、皇室宗亲的服饰

在《雍正王朝》电视剧中,除了皇帝的服饰让人印象深刻之外,皇子、皇室宗亲的服饰也同样引人注目。皇子的朝服与皇帝的朝服大体相似,只是在朝冠、朝带和朝珠上的纹样略有不同。皇子的朝服基本上分为两种形式,但这两种形式的朝服都是金黄色。与朝服一样,皇子的朝冠也分为两种形式,分别与朝服相匹配,而皇子的朝珠与皇帝的朝珠相比,大致上是相同的,但是对于朝珠也有严格的规定,那就是皇子不允许用东珠,除了东珠,其他的皇子可以任意使用,不能用明黄色,只能用金黄色。皇子有专用的服饰,那就是龙褂,它的作用大致等同于补服。众贝勒的服饰也与普通平民百姓区分开来,都是将服披肩领,所佩戴的冠顶也都是金顶,金顶之上加上宝石和东珠,这是对皇室宗亲等级上的一种划分。

(三)后宫服饰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后宫妇女的服饰也有官服,同男子一样,她们也有朝服和吉服的区别,并且服装的穿戴也是有等级之分的,不同身份的人所穿的服饰不一样,穿戴的饰物也不一样,而且衣服上的图案等也有区分。妇女的官服是根据妇女的特点来定制的,还会添加一些饰物来作点缀,突出女性的美感,如彩蜕、领约和金约等。在该电视剧中,后宫等级森严,上到皇后、贵妃,下到妃、嫔,都是按照统一的着装制度来进行日常衣物的穿戴,不能越矩。皇太后和皇后的服装有朝袍、朝冠、朝褂、朝裙和朝珠等组成,朝袍也有冬夏之分,与夏天不同的是,冬季的朝袍会另加貂缘,在穿戴朝袍时,需要与朝褂相配套。皇太后和皇后的服装上主要有三种图案装饰,每种图案各有风格,其中金龙九条,上面绘以五色云纹,下面再以八宝立水做装饰,龙褂的领子是圆的,对襟,左右开,而且长袍的绣端还是平直的。[2]皇太后和皇后的常服与贵妇的服饰基本相似,没有很大的区别。不管是领子、衣襟、袖子还是衣襟的边缘,都绣上了花边,以此作为区分。并且她们的常服相较普通的贵族妇女服饰要宽松一些,尤其是衣服的下摆和衣袖。除了皇太后和皇后,皇贵妃、贵妃和妃嫔等人的吉服与皇后的服饰大体上是相同的,只是因为身份和等级不同,便在服饰上的色彩、纹样等方面有些许不同,以此来区分身份。

二、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百官服饰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官员的礼服袍是蟒袍,上至皇亲贵族,下至七品官员,都备有蟒袍,这些官员的蟒袍因颜色和蟒的多少来区分彼此的身份地位和等级。比如,皇子的蟒袍着以金黄色,亲王等蟒袍的颜色则是石青色或蓝色,而他们的蟒袍上统一绣九条蟒。一品至七品官的蟒袍则根据官位的等级来缝制,并且统一不许用金黄色,八品以下的官员则不允许绣蟒。官员在参加出师、告捷和三大节时,必须穿蟒袍,清代官员重要的官服事补服,而补服在区分官位高低上则是通过装饰上的不同图案。各级官员的补服都采用方形的补子,门襟上有五颗纽扣,外衣也比较宽松,在当时,人们称之为外套。百官的帽子也有冬夏之分,冬天戴的叫暖帽,夏天戴的叫凉帽,帽的形状也是喇叭式的。不同等级的官员之间的区分主要是在冒顶上,冒顶上有顶珠和翎枝,这就是象征着官员身份的“ 顶戴花翎”。在清朝,花翎非常重要,有的官员在为朝廷做出了较大贡献时[3],皇上都会以花翎作为奖赏,只有有功勋的人才能得到此物。“顶戴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身份显赫的象征。在当时,还有行褂,这种褂子没有腰长,也是俗称的“马褂”。清朝的皇帝都十分重视“黄马褂”,常常将此作为奖赏之物给朝廷的功臣,而被奖赏之人,也会将此视为无上的殊荣。披领是披在身上的一种服饰,形状是菱角形,上面会绣上纹彩,文武百官会在大礼时穿戴。

三、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平民服饰

(一)男子服饰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一般男服有袍、褂、袄、衫、马甲、裤等。长袍又称旗袍,原是满族衣着中最具代表性的服装。清兵入关后,全国军民在必须“剃发易服”的命令下,汉族也迅速改变了原来宽袍大袖的衣式,代之以这种长袍。旗袍于是成为全国统一的服式,成为男女老少一年四季的服装。与长袍配套穿着的是马褂或马甲,罩于长袍之外。清代男子不分长幼,一年四季都要戴帽,这可能与满族的习俗有关。最常见的是瓜皮帽,瓜皮帽系沿袭明代的六合一统帽而来,又名小帽、便帽、秋帽。帽子作瓜棱形圆顶,下承帽檐,红绒结顶。

(二)女子服饰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妇女的冠服与男子的冠服大致一样,只是冠饰有些许差别。在清朝,妇女服饰中等级最高的便是皇太后、皇后,其次是公主、郡主等皇族贵妇,下面才是一些品官夫人。女子的服饰也分冬夏两种,不同的季节穿戴也不一样,但总体而言都是大同小异,与等级高的皇宫贵族服饰相比,她们的服饰就要简单许多,虽简单但依旧不失美感,在布料和造型上也是颇有讲究,衬出女性的美感。旗女皇族命妇朝服与男子朝服基本相同,唯霞帔为女子专用。清代满族女子一般服饰有长袍、马甲、马褂、围巾等。[4]满族女子着直身长袍,长袍有二式,衬衣和氅衣。清代女式衬衣为圆领、右衽、捻襟、直身、平袖、无开禊、有五个纽扣的长衣,袖子形式有舒袖(袖长至腕)、半宽袖(短宽袖口加接二层袖头)两类,袖口内再另加饰袖头。

清代的服饰在我国服装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个朝代服装的特性是我国服装文化变革的重要一环。清代服饰的变化,是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而促成的,不管是服饰的特点上,还是对后世的影响上,这个朝代的服饰都是一种有时代精神的产物。民族文化中服饰文化不可或缺,衣装服饰对人们来说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面貌及文化状况。[5]清代的服饰留下了清朝深深的烙印,对现代服饰的进步和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成为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

[1]吴振域.清朝百官冠制[J].文史知识,2012(5):21-22.

[2]何本方.清代官服中的袍与褂[J].文史知识,1987(2).

[3]李英华.清代冠服制度的特点[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5):54.

[4]常晓辉.满族服饰与皇权[J].满族研究,2012(8):78-79.

[5]刘金库,李燕.官服补子浅论[J].辽海文物学刊,2012(11):85.

猜你喜欢
朝服长袍皇子
论北齐朝服制度的汉化与革新
穿反了朝服的官
故宫博物院藏《玄烨朝服像》的再探讨
皇子是怎样炼成的
第二十三回 东阿镇盛产东阿胶 慈禧后喜得小皇子
西夏朝服的冠饰研究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