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实施学科提升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2015-11-25 22:20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嵇箐
办公室业务 2015年24期
关键词:专科我院科室

文/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嵇箐

医院实施学科提升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文/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嵇箐

本文介绍了医院实施学科提升战略的探索与实践。内容包括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医院;学科提升;探索;实践

我院作为南京医科大学在苏北地区唯一的一所附属医院,抓住南医大实施学科提升战略的有力契机,找准定位,坚持学科发展优先原则,建立学科发展有力机制,并集中资源优势,固本培元,全面释放学科发展潜力,医院科研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学科建设蒸蒸日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活力和势头。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学科提升战略的实施进行探索。

一、医院实施学科提升战略的做法

(一)建立学科提升的有力机制。全面启动打造重点专科群计划,并且力度逐年加大,确定了每一个学科的提升计划和推进措施。突出科主任作为科室学科带头人和第一责任人的作用,明确提出在学科建设上没有能力和魄力影响或阻碍重点专科创建的,实行科主任任选一票否决。学科建设的进度和成效纳入科主任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与科主任奖励基金挂钩。建立院领导对临床医技科室分片包干制,每一个临床医技科室都由院领导亲自负责学科建设。实行行政职能科室与临床医技科室挂钩制度,具体联系科室的发展和建设,并形成“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奖惩机制。医院全面实施“学科建设年”, 并在绩效分配、人员引进、科室基金等方面进一步拉大不同科室的差距,形成“一般学科创市重点、市重点学科创省重点、省重点学科创国家重点”的积极创建和全院共建、全面竞争的良好氛围和有力机制。

(二)搭建学科提升的宽厚平台。医院每年投入上千万元购进国内国际最领先的设备,相继配备了3.0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伽马刀、以及PTCT等,并投资6亿多元兴建 11.6万平方米现代化的门急诊和内科大楼。以“中心试验室,标本库,生物治疗平台”三大项目为核心,加大重点项目的投入和建设力度。逐步建成国家药物试验机构、国家内镜培训基地、全国骨质疏松症诊疗协作基地、南医大肿瘤中心临床基地等促进学科发展的关键平台。加快医院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血液科建成了“淮安市高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发展空间和合作渠道,除了依托南医大的支持,还与中国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等国内一流医院以及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际知名医学院校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创了合作发展的崭新局面。如美国密西根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赫尔曼教授将派美国最优秀的颌面外科专家来淮进行手术传教,我院也将派手术小组前往密西根大学整体进修。

(三)寻求学科提升的特色方向。在学科建设的诸多要素中,学科方向的选择以及发挥其导航、引领作用,是医院和学科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并努力实践的战略性任务。对全院各专科进行全面评价和科学定位,通过整体打造、突出特色、重点突破,实现以点带面,形成学科辐射和积聚效益,增强学科内涵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扩大优势专科群。我院三级分科体系建设基本完成后,我们在精深化和特色化上进行规划和打造。在学科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中,淡化数量,突出技术创新和难度,增加甲乙类手术在考核中的比例。并确立以项目建设促进学科发展的目标,各学科选报1~2项代表学科发展方向的先进技术,列入科室重点项目,选派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并在科室开展,医院进行全程跟踪考核。针对食管癌为全国高发的地域疾病谱的特点,以省内先进、国内有影响为全新的定位,以两个放疗科、三个肿瘤内科为核心,进行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集中精力建设好肿瘤放疗中心。并增设生物治疗平台,打造癌痛规范化诊疗示范病区。将耳鼻喉专科整体搬迁到分院,给予更大的发展空间,力争把该优势学科做强做大。进一步加强了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相继开设了食管癌联合门诊、疑难病会诊门诊、医技科室会诊中心等,使以往某学科的单兵作战发展为跨学科的集团作战,促进了学科技术的发展。

(四)培育学科提升的创新团队。人才是学科建设的主体,着力人才培养,打造优秀人才团队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因此临床提升战略的实施和推进离不开强大的创新团队和深厚的人才基础。随着近年我院人才引进步伐的加快,我院硕士博士研究生已经增加347人。我院专门设立了培训处,负责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尤其是临床医务人员每年都需要接受电除颤、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常规技能培训,以及专科技能考核,培训情况进入个人培训档案。打造继续教育的高平台,省级、国家级项目相继取得突破。设立出国人才库,选拔优秀业务骨干出国出境学习培训,通过全省的中德合作项目、青年医师海外研修项目、重点扶持专科研修项目选拔考试,以及医院自身选派,每年有10多人在国外接受专业培训。2010年启动了院潜学科带头人培养工程,综合评选出15位优秀潜学科带头人,纳入医院重点培养体系。公开选拔出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各8个,并聘请南医大导师,实行一对一的对口帮扶。在全省“科教兴卫”工程创新团队和医学重点人才选拔,我院高层次人才成功入选省医学重点人才。

(五)夯实学科提升的科研基础。始终把科研突破作为临床提升的难点进行公关,通过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临床实验机构、国家级全科医生培训基地以及南医大研究生培训基地、南医大肿瘤临床基地等高层次建设项目的创建,不断地夯实科研工作基础。推动医院科研基础建设。同时,积极培养具有较强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通过选拔和组建创新团队、组织科研活动小组、开办研究生沙龙,建立院内跨科联合攻关项目以及推进与外院的科研合作等措施,凝心聚智,在科研数量不断突破的同时,力求在项目的层次上取得突破。医院专门设立高额创新基金,每年都邀请专家来院进行科研项目的专项辅导和面对面交流,出台晋升晋级等诸多刺激科研的综合政策措施,为科研引航助力。

(六)打造学科提升的良好环境。学科提升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在运行环节和运行效益的管理上坚持创新求变。在省内最早建立了医患沟通办公室,通过规范诊疗前的告知谈话内容、提前介入高危病人管理、高风险科室的全程监控等管理措施的推行,实现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的关口前移。2011年起,医院每季度选取典型纠纷病例,实行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公开质询会制度。通过当事人在质询会上接受公开质询,增强医务人员责任风险意识,医院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医疗纠纷赔付率全省最低。在推进医院人性化服务中,我院也有创新举措。其中,设立的病区助理打破了传统的服务模式,实现了跨角色、跨岗位、跨科室的全方位沟通协调,为患者的就医过程送上畅通无阻、满意到位的服务。2011年与银行合作开发了“银医通”项目,在省内率先实现了银联与医院HIS系统的接口,完成了银行卡与医院诊疗挂号的无缝衔接,建立了方便快捷的自助付费模式。启动第三方评价制度,把患者满意度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经济杠杆,把医院各方的关注度调整到患者满意度上,促进医院各项工作的改进。率先开展了电子病历上线工作,全面推进临床路径管理。采取开办日间病房、限定病区加床和平均住院日天数、每月排出各个诊疗组的患者平均费用,前十名划出红线警告等措施,改善患者就医感受和服务质量。

二、医院实施学科提升战略的成效

通过实施学科提升战略,医院完成了全院学科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建成33个临床专科、50个病区、13个医技科室、6个技术中心。创成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南京医科大学重点学科2个、淮安市重点实验室3个。科研局面显著改观,近三年取得科研立项16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级课题研究8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1项、市厅级科研课题82项、南医大校基金22项。获市级科技成果64项,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1304篇,SCI收录论文202篇。培养省“333”人才26人、市“533”领军人才7人、拔尖人才37人,博导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40人,正、副教授50人。学科影响力增大,增强了医院的区域竞争力,夯实了区域的领军地位,在“2014博鳌·中国健康服务业品牌榜”评审结果揭晓大会上,医院荣登“中国医疗机构公信力示范单位”地级医院100强榜第10名。2013、2014年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排行榜百强,我院位列第48位,进入中国1200多家地级城市医院的前50强。

临床提升战略是引领学科科学发展的系统工程,体现了医院顶层设计的科学理念和齐心共建、持之以恒的发展决心。当前大型公立医院学科建设已经由规模效应的外延式发展模式,转向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模式。临床提升战略的推进需要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上下功夫,按照国家、省、市重点学科进行全面遴选、准确定位和科学培养,带动学科整体内涵和实力的提升。

[1]满强.试论学科方向的选择及其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中国医院[J],2014(05):58~59.

[2]张斌,李哲,劳宁,王德宇.医院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卫生质量管理[J],2009,16(03):88~91.

[3]赵亮,金昌晓,乔杰.大型公立医院学科建设发展战略探索与思考.中国医院管理[J],2013,33(11):44~46.

猜你喜欢
专科我院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我院5项科技成果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爱紧张的猫大夫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