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常见风险及规避方法

2015-11-25 02:33石修银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2015年25期
关键词:离题外祖父题记

石修银

风险一:离题风险

 文章一离题,中考作文的理想分数就无法实现了。立意稳当,文章才没有离题的风险,也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分数。

 规避方法一:加具体中心词

 示例:以“善待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个题目,初看审题难度有点大,如果我们在原题目的基础上,加上具体的“爷爷”“某同学”等中心语,文章变成“善待生活的爷爷”“善待生活的某同学”,文章立意就清晰了,文章也就好写了。

  规避方法二:前加限制或修饰语

 示例:以“脚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脚步”很模糊,我们在前面加上限制或修饰语,文章选材的角度就明晰具体了,也就没有离题的风险。如加上限制语“登山的脚步”“母亲的脚步”“领奖台下的脚步”等;也可加修饰语,如“坚定的脚步”“犹豫的脚步”“疲惫的脚步”等。

 规避方法三:加上解释语

 示例:以“温暖的时刻”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温暖的时刻”,千头万绪,无从落笔。我们可以采用加上解释语的方法,如:温暖的时刻是自己误解他人而遭遇他人冷眼嘲讽,老师帮我解围,批评与呵护的时刻;温暖的时刻是我看到冷战多日的父母午餐坐在一起,母亲为父亲夹菜,父亲为母亲盛饭的那一刻。如此审题立意,角度小巧,文章也就好写。

风险二:主题不突出的风险

 文章朦胧含蓄,像在“玩深沉”,没点明与材料的关系,没点明与题目的关系,阅卷老师匆忙阅卷,感到文章与话题(或标题),或与材料关系不大,有主题不突出的风险,往往得分较低。

 规避方法一:开头点题

 示例:以“我最想依靠的就是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开头】鸟儿羽毛丰满,便欲展翅高飞,不再依靠大鸟;果实已经成熟,便欲离开枝头,不再依靠大树;而我,无论身在何方,长大与否,最想依靠的,就是你,我亲爱的母亲。

 画线句回扣了标题,点明了“你”的所指。这样一来,文章的主要人物就清晰明确了。

 规避方法二:题记点题

 示例:以“忘记与铭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一考生写《二胡·江南》,看似与话题关系不大,但他加了如下题记点题就思路清晰了:

 想要忘记流浪,却铭记了江南;想要忘记丝竹,却记住了二胡的那一抹忧伤。

 规避方法三:篇末点题

 示例:以“母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一考生以“我的母校”为题写了一篇作文,文章写母校给“我”良好的学习条件,母校的班主任和老师一直关心“我”、鞭策“我”,同学鼓励“我”,让“我”感受到生活的温暖。文章不写母亲而写母校,显然不符合考场作文的命题要求,显然已经离题。好在该考生聪明,他在文章的最后以如下一句作结:

 母校就是这样关心呵护着我,我在母校里不断成长、成熟,我的母校也就是我的母亲。

 这样一来,文章就脱离了另起炉灶的风险,主题也较为突出了。

  风险三:小气浅俗的风险

 文章要反映生活,表现生活,此话没错,但有的反映生活的文章,往往会被老师视为小气,认为浅俗或没有艺术味,往往难以得高分。

 规避方法一:结尾升华情感或深化主题

 示例:2008年宜昌一考生写《那一年,应该是上苍赐予我的冬季》,写爸爸下岗开了一家工厂,后来“好不容易工厂有了些起色,哪料到工厂失了火,家中的积蓄、爸爸的心血付之一炬”。

【结尾】妈妈说得对,人的一生那么长,总不能全部是春天吧!感谢上苍赐予我的冬天,纵使有刺骨的寒冷,也会学到坚强,闻到扑鼻的梅香。就算是冬天,我也要给它新的含义——让我学会了坚强,明白了只要希望还在,便可重来。

 我的季节纵使是寒冬,我也会让它美丽!

 如此,文章写父亲的挫折,但作者不低沉埋怨,而是感谢人生的寒冷,感悟人生的启迪,文章如此彰显启迪人生的审美价值,何来小气的嫌疑?

 规避方法二:题记注入文化因子

 示例:以“告别不是悲伤”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

 文章以龚自珍的诗句作题记,表现出厚实的文化底蕴,让阅卷老师未见全文而先有好感。

 规避方法三:开头、中间、结尾以景点染

 开头、中间、结尾以景点染,凸显画面感,读者品味景色意境,品味出作者融入的情感或寄寓的思想,文章也就有了脱俗绵长的韵味。

 示例:一学生写《过节》,写自己与外祖父在井口旁赏中秋月,祖孙俩仰望着星空,外祖父给“我”讲起月亮的故事、中秋的传说。这切口小巧但文学味不浓,后来作者将标题改成“井口”:

 【开头】井口也拥有一个期待,期待每逢中秋月光的笼罩与妆饰。

  【中间】我和外祖父赏月……

 【结尾】每逢中秋节,我仍旧会回到外祖父的家,径直走到后门的井边,俯下身去看看外祖父送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这时的月亮显得不那么圆,可它却像极了外祖父慈祥的脸庞。

  井口依旧在那儿期待,期待每一个中秋月光的笼罩与妆饰。

  文章以“井口”贯串,线索清晰,更主要的是,文章的“月下井口”,构成了苍茫的意境,如此借景抒情,能让读者感受到韵味绵长的诗意生活。这样文章就摆脱了小气浅俗的风险。

猜你喜欢
离题外祖父题记
元 楷书察罕装像题记、祝天装像题记原石
张釜隶书《药洲九曜石题记》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你希望外祖父怎样做
六类卷:36分以下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添置细节防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