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分析

2015-11-25 11:06李新龙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人民医院辽宁沈阳110141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疱疹带状疱疹针灸

李新龙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141)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分析

李新龙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141)

目的:对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6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药物治疗,实验组实施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止疱时间以及结痂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灸对带状疱疹进行治疗,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针灸;带状疱疹;效果分析

0 引言

在临床上,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袭所致,临床特征表现为簇集状丘疱疹、疼痛,属于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病毒通过鼻黏膜进入机体,并对外胚层结构局部神经以及感觉神经系统组织进行侵袭,在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促使病毒活跃,继而发病,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因此临床上需要对其尽早实施治疗[1].本院对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采用针灸进行治疗,疗效理想,详细临床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 2012-08/2013-08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34例男性患者以及26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 20~68岁,平均年龄为(50.3±3.2)岁.病程1~11(平均3.3±0.1)d.病灶位置为头面部的患者有 28例,病灶位置为躯干部的患者有32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药物产自重庆通和制药,剂量为每次0.8 g,3次/d,口服治疗.同时选择药物甲钴胺注射液,药物产自日本卫材,剂量为每次0.5 mg,隔天1次,肌注治疗,以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

实验组患者在临床上则实施针灸治疗,结合患者病灶位置的不同选择不同就诊姿势,疱疹局部实施围针,毫针规格为 30~40 mm,在距离病灶大约0.5寸的周围将毫针向病灶中心置入,进针方向呈 30°斜刺,进针深度为 0.5寸左右,结合皮损大小进针 5~10针,以患者自觉酸麻胀痛为佳.结合患者疱疹位置取穴,病灶于腰以上则取曲池以及外关,病灶于腰以下则取三阴交以及血海,均实施邪泻法.对于脾虚湿盛的患者,则增加足三里、期门,足三里实施捻转补法,期门实施泻法;气滞血瘀患者增加太冲以及阳陵泉,实施提插泻法,留针时间为20 min.起针后持用艾条依据围灸法于病损位置距离皮肤3 cm位置向周围灸,直至局部皮肤出现红晕,患者自觉舒适,且局部存在温热且无灼痛感为佳,时间控制为 20 min.1次/d,以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疱时间以及结痂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如下:①显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消失,皮疹消退,无疼痛后遗症.②有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有所改善,皮疹显著消退,消退幅度在30%以上,疼痛有所改善.③无效: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无明显变化,皮疹消退不明显,幅度在30%以下,患者仍存在疼痛感.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4.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统计学意义以 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 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止疱时间以及结痂时间比较 实验组的止疱时间以及结痂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30,n(%)]

表2 两组患者止疱时间以及结痂时间比较(n=30,±s,d)

表2 两组患者止疱时间以及结痂时间比较(n=30,±s,d)

aP<0.05 vs对照组.

组别 止疱时间 结痂时间实验组 1.09±0.13a5.22±0.87a1.87±0.77 7.76±1.31对照组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的疱疹性皮肤病,主要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原发感染所致.西医在治疗上主要实施抗病毒治疗、营养神经药物以及其余对症治疗,然而药物治疗效果缓慢,疗效不理想,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大多会遗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大多因肝胆经火盛,内蕴湿热,外邪侵袭,留滞经络,侵淫肌肤所致,临床上需要尽早治疗,早期皮损面积不会太大,湿热邪毒还未深入经络,通过合理局部围刺法,能够有效疏通被侵犯的皮肤上、下、左、右经脉气血,从而实现通则不痛,促进皮损修复.头面部疱疹属于风热邪毒侵犯,腰部以下疱疹则大多属于湿盛,治疗取穴上需要有所侧重.

大多数研究显示,艾灸在治疗带状疱疹上,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效果,同时还能够扶正,有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施灸用火,火性炎上,属阳主动,起到宣泄发散的效果,能够调畅机体气机,并燥化湿热,标本兼顾,扶正祛邪,继而实现清热、化湿、散瘀以及解毒的效果.现代研究也显示,艾灸能够提高机体痛阈,对改善微循环以及抗菌消炎具有较好的效果,一定的针刺强度刺激下,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应激的出现能够有效抑制疼痛反应,增加免疫力.

此次研究显示,实验组通过针灸治疗,其总有效率、止疱时间以及结痂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与包峰峰[2]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针灸对带状疱疹进行治疗,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普及和应用.

[1]张晓妮,刘跃光.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6):209-210.

[2]包峰峰.针灸治疗带状疱疹32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11):798-799.

R246

A

2095-6894(2015)01-045-02

2014-09-11;接受日期:2014-10-05

李新龙.本科,主治医师.E-mail:liuxu25837616@163.com

猜你喜欢
疱疹带状疱疹针灸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儿童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
独参汤治愈面部带状疱疹之目赤案1则
夏季警惕汗疱疹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说说“上火”那些事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