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蓝光治疗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比较

2015-11-25 11:06刘晓霞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医院内蒙古杭锦后旗0154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蓝光黄疸胆红素

刘晓霞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医院,内蒙古 杭锦后旗 015400)

不同蓝光治疗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比较

刘晓霞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医院,内蒙古 杭锦后旗 015400)

目的:比较不同的蓝光治疗方式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新生儿科患有黄疸病的病例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47例.观察组的患儿采用间歇蓝光照射的方法,对照组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照射的方法,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间歇蓝光照射源组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 95.74%,对照组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 93.62%;观察组治疗无效为4.26%,对照组治疗无效的为6.38%;两组的治疗效果无显著的差异(P>0.05).但是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的概率,间断蓝光照射组明显低于采用持续蓝光照射组的患儿,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持续蓝光照射的治疗方式,间歇式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取得同样疗效的基础上,降低了治疗后出现不良症状的几率,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新生儿黄疸病;间歇式蓝光照射;持续蓝光照射

0 引言

黄疸病是新生儿发病率高,且需要有效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之一,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如肝酶系统、胆汁排泄系统、胃肠道等)尚未发育成熟,导致胆红素在体内代谢缓慢,易积累于体内,导致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从而引起皮肤及其他器官的黄染[1].若患儿得不到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极有可能发生高胆红素脑病,甚至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性损害,给患者留下无法挽回的后遗症,甚至死亡.本文比较分析了在治疗新生儿黄疸病中间歇式与连续蓝光照射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两种方法的优劣,以期通过改进蓝光治疗方式提高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水平.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0-06/2013-06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病患儿 9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的病例均符合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其中实验组,男婴21例,体重2.5~5.1 kg,平均日龄为(12.5±1.39)d;女婴 26例,体重2.3~4.9 kg,平均日龄为(13.4±1.39)d,平均病程(9.36±2.65)d.对照组,男婴23例,体重2.54~5.12 kg,平均日龄为(12.8±1.34)d;女婴24例,体重2.3~4.87 kg,平均日龄为(13.5±1.37)d,平均病程(9.48±2.69)d.两组患儿出生时健康,无产伤,且无先天疾病等并发症.两组新生儿在性别、体重、日龄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儿在确诊为黄疸病后,均给予一些常规的基础性的治疗,对新生儿进行抗感染,给予酶诱导剂、益生菌,口服茵栀黄等基础性治疗手段,两组患儿在进行蓝光照射前均要采取一些遮挡措施,佩戴黑色不透光的无菌眼罩以保护双眼,而且要用黑布对一些比较敏感的部位进行遮挡.对照组患儿均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间歇式的照射方式,每次照射时间9 h,中间间隔为6 h,照射时间为72 h,为1个疗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为让患者充分的接触蓝光照射,定时为患儿翻身,两个疗程的蓝光照射后,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1.3 疗效的诊断标准 分别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以便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指标:①有显著效果,症状消失,面部以及患儿全身的皮肤和粘膜的黄染症状消退;②有效果,伴随症状有所好转,患儿部分皮肤的黄染症状消退;③无效,患儿的伴随症状仍然存在,而且患儿黄染症状没有明显的消退.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 SPSS17.0对接受间歇式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 t检验,统计结果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有显著效果的概率和总有效率均无明显的差异(P>0.05,表1).

2.1 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采用间歇式蓝光照 射观 察组发 生不 良反应 的有 15例(31.91%),而采用持续蓝光照射组发生不良反应的25例(53.19%),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 [n=47,n(%)]

表2 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n)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在新生儿时期一种比较常见,且发病率高的疾病,而且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据相关资料统计,约 60%的新生儿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症状.由于新生婴儿体内系统并没有发育完善,病情一般比较严重,而且患病时间相对较长,加之患儿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肝脏等一些排毒系统和血脑脊液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故极其容易诱发高胆红素脑病以及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时会导致患儿的痴呆和死亡.因此,采取一种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已成为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黄疸病的重中之重.蓝光光疗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光疗仪器发射出具有特定波长的谱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病患儿的全身,蓝光与胆红素接触,发生光化学作用,改变血清胆红素的结构和性质,以及改变血清胆红素排泄途径.采用蓝光对新生儿黄疸病患儿进行照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之一,由于蓝光治疗具有操作方便、治疗效果可观、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病中日益受到好评.但是持续蓝光治疗中光照强度相对较低,且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很难达到最佳的光疗效果,而且持续的蓝光灯产生的热辐射会造成新生儿体内水分的蒸发,极大地降低了新生儿皮肤的水分,对新生儿造成伤害的风险因素也有所增加.临床上采用间歇式的照射方式代替连续的照射方式来克服这个缺点[3].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间歇式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获得的治疗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采用间歇式的蓝光照射治疗明显地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由研究结果可得出结论,间歇式蓝光照射治疗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病中进行推广使用.

[1]贾承英,崔彦敏,张 青,等.不同蓝光照射方法联合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5):2358-2360.

[2]陈素萍.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93例[J].中国药业,2012,21(8):86-87.

[3]杨奕辉.经皮测胆红素在评估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6):1018-1019.

R720.597

A

2095-6894(2015)01-066-02

2014-11-16;接受日期:2014-12-03

刘晓霞.本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儿内科.Tel:0478-6627319 E-mail:nmghhlxx@163.com

猜你喜欢
蓝光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怎样看待升高的胆红素
向你普及新生儿黄疸相关知识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