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本书的寂静

2015-11-26 18:00陈赛
三联生活周刊 2015年48期
关键词:阿莫艾琳菲利普

陈赛

斯蒂德夫妇绘本作品:《阿莫的生病日》内页

“我对于孩子理解复杂情感的能力有很大的尊重。他们也许没有语言/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并不代表他们感受不到那些情感,或者无法理解其中的意义。”——菲利普·斯蒂德

“一个叫阿莫的动物管理员生病了,他平日温柔照顾过的动物们(大象、企鹅、犀牛、乌龟、猫头鹰)坐着公交车来探望。”这么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故事,作者菲利普·斯蒂德却说:“关于一个人如何与世界建立关联,我已经在这本书中将一切我想说的都说完了。”

菲利普和妻子艾琳·斯蒂德一起接受我的采访。这是他的第二本书,她的第一本书。他写的故事,她画的插图。他显然更擅长交谈,她则静静地坐在一边,就像书中那只小企鹅坐在阿莫的身边。

艾琳说,那只小企鹅画的就是她自己。“有人说我喜欢动物多过人,这不是真的。跟人相处的时候,我经常因为害羞而紧张,但跟动物在一起的时候却很自在。比如我很喜欢企鹅。这种动物在陆地上显得笨拙而懒散,但一到了水里,立刻变得很迅捷和优雅。这一点与我很像。”

整个故事源自她的一则小素描,一个老人与一只大象下国际象棋。这个画面已经在她的脑子里潜伏了很多年——一个人与一个动物在一起,曾经是她最喜欢画的题材,其中有一种类似魔法的东西。但在此之前,因为严重的自我怀疑,她已经有三年不碰画笔。她先是在纽约一家童书店帮忙卖书,然后进了童书出版业,给一个童书出版社的创意总监做助手。

但菲利普一直希望帮助她重拾画画的信心。所以,当他看到这则小素描之后,连夜给她写下了这么一个温柔的小故事。爱下棋的大象,害羞的企鹅,老是感冒的犀牛,喜欢赛跑的乌龟,还有一只怕黑的猫头鹰。老人阿莫则是他心目中某种“纯粹善意”的化身,就像英国作家罗尔达·达尔笔下那位善良的哈尼小姐(《玛蒂尔达》)。达尔是他小时候最喜爱的作家,他读过他所有的故事,人们总是记得他的故事中黑暗的一面,但不记得他笔下那些善良的人,其实是非常善良的。

她立刻爱上了他笔下的这些动物,每一个动物都像是从她灵魂里流淌出来的一部分。“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我。当他给我写故事的时候,我能以最自然的方式画出来。”

一个老人与大象下棋,与乌龟赛跑,给犀牛擦鼻涕,陪企鹅静静地坐一会儿,在昏黄的路灯下为一只怕黑的猫头鹰读书,还有一只小鸟、一只小老鼠以及一只红气球,时不时地跑出来“打个酱油”。

她用铅笔线条细细地勾勒出动物们栩栩如生的表情,温柔的、傲骄的、羞涩的、担忧的、关切的,颜色是用木块覆盖上去的,淡雅的粉色、桃色、蓝色与绿色,间以明亮跳脱的红色,调节整个画面的节奏。

你看着这些动物,虽然是拟人化的处理,但仍然觉得它们自有一种属于动物的温柔和庄严在。它们既是动物,也是人。而人,既是人,也是动物。这或许就是艺术的力量:赋予平常事物以陌生之光芒,无论是关于自己,还是关于他人。

“这是过度阐释吗?”我问这对年轻的夫妇。

“我对于孩子理解复杂情感的能力有很大的尊重。”菲利普说,“他们也许没有相应的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并不代表他们感受不到那些情感,或者无法理解其中的意义。比如在我8岁的时候喜欢独自在自然里待着,我表达不出来,但我知道那种渴望。他们也许没有词语表达这种渴望,但当他们在一本书中看到,他们会认出来。其实,我们在书中处理的主题,与成年人在文学中处理的主题是一样的,关于友谊,关于善意,关于互相关爱,甚至关于孤独,只不过是以一种特殊的方法呈现给孩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对于绘本创作的理念更接近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传统,那时候的绘本作家对孩子有足够的尊重。

比如李欧·李奥尼的《小黑鱼》就是从一个很可怕的故事开始的:大海里住着一群小鱼,大家都是红色的,只有一条是黑色的。有一天,一只凶猛的金枪鱼吃掉了所有的小红鱼,只有小黑鱼逃走了。之后,李奥尼用了大量的篇幅描绘小黑鱼孤独一人徘徊在海里的场景。这是一个非常悲伤的故事,如果搁在今天,即使在美国,出版这本书也会非常困难。但李奥尼相信孩子不仅能感受到悲伤,而且也能理解这本书其实是一个关于希望的故事。

菲利普·C. 斯蒂德是《阿莫的生病日》的作者,其妻子艾琳·E.斯蒂德为该书绘制了插画,这部夫妻二人的合力之作不仅荣获了美国凯迪克金奖,还被评为2010 年《纽约时报》最佳童书绘本,以及2010 年《出版人周刊》最佳童书。菲利普与艾琳携手创作的作品还有曾经荣获过埃尔文·布鲁克斯·怀特朗读奖的《熊熊要讲故事》。菲利普本身也是一名艺术家,他曾独立创作过几部图书,并为其插画,其中包括:《塞巴斯蒂安和气球》、《你好,我叫鲁比》、《乔纳森与蓝色大船》、《小鸟的家》和他的处女作——“以其讽刺的幽默和精湛的绘图配得上罗尔德·达尔的创作”获得了校园图书馆杂志称赞的《给吐司抹上吞拿鱼和豌豆》。

当小黑鱼落单以后,才第一次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海中的世界,才意识到这个世界的美丽和神奇,也由此意识到自己是什么样的存在,并最终靠智慧扭转了自己和朋友的命运。

他们在《阿莫的生病日》之后的两个作品——《如果你想看鲸》与《然后,春天来了》,都是根据诗改编的。他们的一个朋友是诗人,有一年,她每天写一首诗,《鲸》与《春天》是他们最喜欢的两首,于是决定将其做成绘本:一本是一个男孩和一只小狗去海边看鲸;另外一本则是一个男孩带着一只小狗在花园里种下种子,等待春天的到来。

没有故事,只有诗的语言,意识流一般的画面,但孩子们居然也看得津津有味。在读书会上,他们与孩子一起读《如果你想看鲸》,当鲸终于出现在最后一页的时候,孩子们爆发出惊喜的掌声。

但他们能理解其中的等待、焦虑、不确定性吗?

“我不知道。”菲利普说,“但只要你还记得童年时代的自己是什么样子,而且你尝试以尊重与坦诚与他们对话,我觉得任何对话都是可能的。”

“我们的书都很安静。”菲利普说,“我在一个很吵闹的家庭长大。父母都是音乐家,小时候家里总是放着很响的音乐,彼此之间说话也是吼来吼去。我只要有机会,就一个人躲到某个安静的角落画画。所以,当我有机会了,就想着创作一些让孩子能够静处的书。”

“我觉得孩子是很渴望安静的。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安静——找到时间和空间独处、思考——变得越来越难了,尤其是对孩子而言,他们每天要面对很多的噪音和干扰,尤其在大城市里,总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在抢夺他们的注意力,电视、游戏、网络……几乎没有时间让他们安静下来,思考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是的。做一个小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安静不容易,交朋友不容易,不知道该如何融入,融入到哪里。很多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是被扔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了解这里的规则,只有你不明白。”艾琳说,“所以,关于童年的快乐、悲伤、孤独、不合群,这些好的、坏的感受,我们都一并放在自己的书里,并尊重每一种感受。”

猜你喜欢
阿莫艾琳菲利普
大胆的阿莫
先来后到
自己的歌
活跳板
大笨熊巴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