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联重科:唤起“工匠精神”强健中国制造业

2015-11-26 03:42重莲
中国品牌 2015年4期
关键词:工程机械工匠精神工匠

重莲

中联重科:唤起“工匠精神”强健中国制造业

重莲

编者的话: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不断总结提炼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经验,推动我国向质量强国、品牌强国目标迈进,以质量升级助推转型升级,打造中国质量升级版,本刊特别推出“品牌培育·中国质量奖”栏目,希望他们的经验能够带给更多企业以启示。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与湖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点名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并给予赞赏。这让詹纯新感到十分意外和振奋。在发言过程中,詹纯新结合企业发展实践指出,中国装备制造业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就必须发扬“工匠精神”。

詹纯新认为,与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相比,中国企业不缺技术,而是缺少一种“工匠精神”,如果不唤起“工匠精神”,中国就谈不上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作为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企业,自2012年下半年起,中联重科通过跨界创新,成功的由一家单一的工程机械企业转型为集工程机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金融服务等多位一体的装备制造企业;通过转变发展模式,由以追求规模增长为核心调整为以追求经营质量为核心,稳住了经营质量,夯实了可持续发展基础;通过科技创新,紧紧抓住装备制造的技术优势和趋势,不断升级“中国智造”,在国内外市场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2013年12月,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荣获首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被视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质量融合发展的典范。

中联重科参与建设的辽宁抚顺沈抚新城地标性建筑“生命之环”

主臂直冲云霄,展现中联履带吊的雄姿

沈阳四环跨路桥建设工地

“质量立企”提升品牌竞争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任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院长的詹纯新,提出了“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的发展路径,并带领7个人、借款50万元创办了中联重科,开启了融合发展之路。

这家随后发展成为中国工程机械领域龙头的企业,开始的路并没有那么顺利。当时中国的工程机械市场几乎全是国际厂商的天下,核心技术也同国外差距明显。

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中联重科继承了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基因,没有走向简单复制加工的道路,而是坚持着以技术和品质打出一片天地的决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7月1日,中国第一代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HBT40型混凝土输送泵在中联试制成功并顺利投产,当年实现赢利300万元,为中联重科赢来了第一桶金。

此后,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联重科一直坚持着自我品质的不断淬炼,提升品牌竞争力,不但在国内有口皆碑,同样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也风生水起,力挺着中国工程机械品牌屹立在世界舞台上。

“工匠精神”雕刻产业转型

何谓工匠精神?在詹纯新看来,良好的工匠是对每件产品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敢于创新,拥抱变革,在擅长的领域成为专业精神的代表。

詹纯新所在的中联重科也为“工匠精神”提供了现实案例。中联重科是全球领先的集工程机械、环境产业、农业机械、金融服务等多位一体的装备制造企业。

从创建伊始,中联重科便严格追求产品质量,精益求精。2007年,中联重科引入美国质量大师克劳士比“零缺陷”质量管理的理念,并通过举办“创建零缺陷文化高层研讨会”和全员零缺陷质量文化培训,使得“零缺陷”质量理念在全公司得到了广泛传播,改变和提升了员工的质量观念和质量责任感。

同时,为激发全体员工参与质量改进的积极性,中联重科还颁布了《质量管理奖励方案》,设立了质量改进项目奖、质量卓越奖等,以表彰质量管理水平有明显提升的集体和在质量管理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

凭借着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联重科先后开发出101米世界最长碳纤维臂架泵车、113米全球最高的登高平台消防车、5200吨•米世界最大水平臂塔机……2014年,全球最大平头塔机再次诞生于此。

卓越的质量和优异的表现,也使中联重科先后在要求苛刻的欧美市场和制造强国日本市场站稳脚跟。

配备斯堪尼亚7轴V8卡车底盘的全球最高混凝土泵车臂架展开高度达101米

搭载梅赛德斯-奔驰Actros底盘的中联混凝土泵车

科技创新助力企业走向高端

2014年7月26日,一条消息让中联重科和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全球最大的平头塔机在中联重科研制诞生!这是中联重科的荣耀,是中国企业界的荣耀。而这些荣耀的背后,科技创新居功至伟。

据了解,中联重科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以上用于研发。科技创新在企业中的战略性地位和大手笔投入,也让中联重科不断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以中联重科“超大型塔式起重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为例,该项目先后突破了超长重载臂架设计及控制技术、重载超大容绳量卷扬系统设计及控制技术、超大型塔机安全作业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不仅打破了以往超大型塔机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而且以这三大关键技术为核心研发的13款超大型塔机系列产品,相继创造了4项世界第一。随着建设机械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混凝土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流动式起重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工程机械领域三大国家级创新平台在中联重科的落地,标志着覆盖先进及关键技术研究、重大装备研制与验证、产业链与服务能力构建等三大创新模块的中国工程机械三级创新平台正式组建完成。截至2014年底,中联重科累计申请专利超过5000件。

詹纯新曾这样总结中联重科的“科技创新之路”:“回望这条道路,其所承载的使命,并不仅仅在于把技术转化成了现实的生产力,做大了一个企业,更重要的是把一个国家级的研究院带入了市场,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得以继续发挥。”

事实正如詹纯新所说,在中联重科的带动下,中国工程机械在世界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一个鲜活的案例是,2014年5月,在全世界同行面前,中联重科代表中国首次提出混凝土机械和起重机相关两项国际标准提案,一举打破了欧美日企业长期主导工程机械国际标准的格局,成为混凝土机械和起重机行业新的领航者。

但中联重科并没有止步于此。在詹纯新看来,与国外百年品牌企业相比,中联重科仍然相对年轻,企业内精锐的技术老手数量也相对不足,尤其是大批80后、90后技术工人还需要加大技术钻研程度。

詹纯新表示,未来,中联重科将大力倡导和培育“工匠精神”,让“极致”的思维与行动扎根在每个员工的意识深层中。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指出,要“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而言,要实现李克强总理的殷切期望,不仅是中联重科,还需要更多的企业意识到,必须以“工匠精神”武装产业变革思想。惟有如此,才能在工业4.0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工程机械工匠精神工匠
90后大工匠
工程机械自动化中节能设计理念的应用
工匠风采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工匠神形
工程机械雄安遇冷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工程机械展览中韵重卡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