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探讨

2015-11-26 01:27任宝龙张振帅殷秀萍朱晓红杨新萍徐凤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桂哌顶叶马来酸

任宝龙,张振帅,殷秀萍,朱晓红,杨新萍,徐凤兰

(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0)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探讨

任宝龙,张振帅,殷秀萍,朱晓红,杨新萍,徐凤兰

(甘肃省武威医学科学院,甘肃 武威 733000)

目的 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入住我院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依达拉奉组、联合治疗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以上3种方式的治疗,然后检测3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脑梗死体积并进行对比;随访6个月,以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预后。结果 入院15 d联合治疗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和依达拉奉组,联合治疗组血浆Hcy水平明显降低;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功能恢复良好率高于马来酸桂哌齐特组。结论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

马来酸桂哌齐特;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病死率、致残率极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本病系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早期治疗虽然可以有效减少梗死后遗症,但是用单一药物治疗脑梗死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所以,我们通过采用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来观察、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马来酸桂哌齐特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8~79岁,平均54.6岁,病程3~29 h,平均8.3 h);依达拉奉组(男21例,女9例,年龄52~78岁,平均56.7岁,病程4~27 h,平均8.9 h);联合治疗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8~77岁,平均55.4岁,病程2~28 h,平均8.5 h)。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

1.2 方法

1.2.1 CT检查 于入院后72 h内及第15 d,采用GE16层螺旋CT机进行头颅CT检查(扫描参数:128 UA,5.8 mA,5 s,OM:10 mm)。梗死灶按Pullicino公式计算,梗死灶体积=长×宽×CT扫描层数÷2。

1.2.2 血浆Hcy水平测定 于入院时及入院第15 d抽取静脉血5 ml,离心血浆,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

1.2.3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给予吸氧、脱水、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马来酸桂哌齐特组静脉滴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北京四环制药)10 ml/d;依达拉奉组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国瑞药业)30 mg,每日两次;联合治疗组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及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剂量同上。3组均连用14 d。

1.2.4 疗效评价 随访6个月,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评价。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或可以独立生活;Ⅲ级:需要别人帮助,拄拐可以行走;Ⅳ级:卧床,但意识清楚;Ⅴ级:植物状态生存。Ⅰ级、Ⅱ级为功能恢复良好,Ⅲ~Ⅴ级为功能恢复差。

1.2.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组间梗死灶体积比较

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中,梗死灶位于左侧颞顶叶5例,左侧额顶叶5例,左侧基底节区6例;右侧颞顶叶6例,右侧额顶叶3例,右侧基底节区3例,枕叶2例。依达拉奉组中,梗死灶位于左侧颞顶叶3例,左侧额顶叶6例,左侧基底节区7例;右侧颞顶叶4例,右侧额顶叶4例,右侧基底节区6例。联合治疗组中,梗死灶位于左侧颞顶叶4例,左侧额顶叶6例,左侧基底节区6例;右侧颞顶叶3例,右侧额顶叶3例,右侧基底节区6例,枕叶2例。入院时3组梗死体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15 d时,联合治疗组梗死体积显著小于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及依达拉奉组(均P<0.05),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及依达拉奉组梗死体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组间脑梗死体积比较(±s,cm3)

表1 组间脑梗死体积比较(±s,cm3)

例数(n)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依达拉奉组联合治疗组30 30 30入院时20.71±0.89 21.12±1.69 21.39±1.12治疗第15 d 16.41±1.87 16.52±1.43 11.29±1.62

2.2 组间血浆Hcy水平比较

入院时3组间血浆Hcy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与入院时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第15 d时血浆Hcy水平显著降低,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及依达拉奉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组间血浆Hcy水平比较(±s,umol/L)

表2 组间血浆Hcy水平比较(±s,umol/L)

组别 例数(n) 治疗第15 d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依达拉奉组联合治疗组30 30 30入院时18.41±1.02 17.52±0.89 18.57±1.07 15.05±0.98 15.52±1.42 12.17±0.62

2.3 组间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联合治疗组功能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与依达拉奉组(P<0.05),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与依达拉奉组功能恢复良好率无显著性(P>0.05),见表3。

表3 组间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3 讨论

3.1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

依达拉奉是新型自由基清除剂,能有效缩小脑梗死体积,抑制脑梗死再灌注导致的脑水肿,保护脑组织免受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并且对迟发性神经细胞坏死有抑制作用[1]。据报道,依达拉奉能够增加神经组织的供氧,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2]。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坏死区脑细胞已经死亡,是不可逆的,但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恢复缺血半暗带受损细胞的功能[3]。马来酸桂哌齐特具有降低脑梗死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扩张血管等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缩小脑梗死体积,恢复缺血半暗带受损细胞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3组脑梗死体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15 d时,联合治疗组梗死体积显著小于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与依达拉奉组(均P<0.05),而马来酸桂哌齐特组及依达拉奉组梗死体积差异无显著性(P>0.05)。这说明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依达拉奉疗效显著。

3.2 联合用药能够显著降低血浆Hcy水平

据报道,高水平血浆Hcy会增加脑梗死风险[4]。Hcy可致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下降[5]。从本研究结果看,3组入院时血浆Hcy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但联合治疗组第15 d时血浆Hcy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马来酸桂哌齐特组与依达拉奉组则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证实联合用药确实能够显著降低血浆Hcy水平,提高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从而降低再次脑梗死的风险。

3.3 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功能恢复良好率

本研究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功能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马来酸桂哌齐特组(P<0.05)。脑梗死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是迟发型脑水肿,马来酸桂哌齐特和依达拉奉对减轻脑水肿的疗效较差,因此,3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在以后的临床应用中,应及时使用减轻脑水肿的药物,从而降低死亡率。

[1]林昌福,于朝春,齐一龙.依达拉奉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362.

[2]马国素.依达拉奉治疗高原地区急性脑梗死71例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47.

[3]张毛讲,康学民.依达拉奉联合脉络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47.

[4]江名芳,云强,刘云彪,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21.

[5]吴银艳,吴臣义,陈卓友.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纤维蛋白质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江苏医院,2012(38):2853.

R543.1+3

B

1671-1246(2015)13-0142-02

猜你喜欢
桂哌顶叶马来酸
MRI测量中国汉族不同性别正常人顶叶体积
注射用马来酸桂哌齐特工艺研究
脑双侧顶叶多发异常强化信号的MRI影像学特征分析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马来酸桂哌齐特对不同条件下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腺苷激酶的影响
去雄携带顶叶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通心络胶囊联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退热凝胶中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
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便秘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