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2015-11-26 10:53程平荣蒋元模何凤麟刘嘉佳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生脉中风病脑梗塞

程平荣 蒋元模 何凤麟 刘嘉佳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400700)

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涡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主症的疾病[1],《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2]将中风病证候分为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中风病症候学与临床诊断研究》研究组认为[3],有气虚的中风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说明气虚是中风病急性期主要的病因病机之一,因此对中风病患者辅以益气治疗无论对于其康复和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选用临床常用的生脉注射液进行研究。

生脉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中药注射针剂,由红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的功能,有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改善组织血液循环等药理作用。

本项研究设立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使用中风常规临床路径治疗,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MBI评分,了解早期益气治疗对患者康复预后是否有促进作用。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来自2012年04月—2014年06月间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的中风病中经络患者共86例。调查115例,纳入86例,剔除和脱落共29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2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0岁;合并高血压者70例,糖尿病者15例,冠心病者24例,高脂血症者53例。

1.2 研究方法

1.2.1 疾病、病类及证候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梗塞诊断标准[4]。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与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提出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6]中的中风中经络标准。

1.2.2 选例标准 (1)符合全国第4次脑血管疾病会议所制定的缺血性卒中诊断标准[4];(2)发病48h内入院,CT和(或)MRI证实为新发脑梗塞;(3)年龄大于40岁和小于80岁;(4)初次发病,既往无重大手术史;(5)意识清楚,住院期间生命体征稳定;(6)知情同意接受临床试验。

1.2.3 排除标准 (1)CT或MRI证实由脑血管畸形引起的脑梗塞;(2)由脑外伤、脑肿瘤、代谢障碍、脑寄生虫病等原因引起的脑梗塞;(3)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

1.2.4 调查方法及质量控制 将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以西医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改善循环及对症治疗(调脂、调整血压、降糖等),共42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生脉注射液的方案,共44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0天后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和MBI评分。制定统一的数据记录样本,详细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和评分值。

1.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 调研资料全部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统一处理。比较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MBI评分有无显著性差异。

2 研究结果: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x-±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x-±s)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和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生脉注射液有促进中风患者康复的作用。

3 讨论

中风病有风证、火热证、痰湿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等6大证候,目前对中风病证候及其演变规律已经有很多研究,杨利等[7]观察1418例中风病患者的发病过程,探讨其证候分布特点和病程中演变的规律,经过总结发现,急性期以血瘀证、痰证、风证最多见,恢复期和后遗症期以血瘀证、痰证、气虚证为主。中风病早期多表现为风证,随病程进展转化为痰证,病程后期多变为虚证,而血瘀证贯穿中风病的始终。正气充足才能推动血液运行,而往往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气血消耗,卧床活动减少又导致代谢降低,饮食减少,这些都是气血不足的因素。因此,益气对于患者后期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研究结果[8]表明:脑梗塞缺血及缺血后再灌注过程中,自由基的产生和细胞凋亡是导致神经损伤的关键病理环节。而生脉注射液能够降低LPO水平,恢复其中脑组织SOD的活性,高浓度的生脉注射液对超氧阴离子具有更加直接的清除作用。生脉注射液还能减轻脑组织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的发生。目前认为其机制包括:降低LPO水平、升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干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了凋亡的发生。

目前中风急性期临床常规治疗,西医以抗凝、抗血小板、营养神经等为主,中医针剂以活血化瘀为主,益气针剂往往没有作为常规治疗方法,这是由于中风急性期的瘀证往往首先表现比较突出,而气虚证要进入恢复期才慢慢显现出来,但这并不代表急性期没有气虚病理因素的存在,特别是老年患者,中医认为,老年患者往往体虚,气血不足,脉络空虚,患者发病本质上是由于气虚,至于痰瘀等是标,发病时将气虚的本质掩盖,因此,尽早使用益气法是针对患者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本研究证明,生脉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中风患者神经功能,与常规治疗相比,在脑梗塞急性期配合使用生脉注射液益气疗法具有更好的疗效,有利于患者后期康复,值得推广。

[1] 陈湘君.中医内科常见病证辩证思路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26-227.

[2] 任占利,范吉平.《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的临床验证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17(6):41-43.

[3] 王顺道等.中风病急性期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1996,5(3):124.

[4]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1):55-56.

[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92.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7] 杨利,黄燕,蔡业峰,等.1418例中风患者痰瘀证候分布和演变规律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4,31(6):459-460.

[8]李永生.生脉注射液对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

猜你喜欢
生脉中风病脑梗塞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夏天补点生脉饮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的变化及灯盏生脉胶囊干预的影响
生脉饮在气阴两虚型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生脉饮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伴快速心律失常28例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