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把控三条红线 着眼长远规划扎实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

2015-11-26 02:38王海英宋大春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5年17期
关键词:漯河市节水型节水

□王海英 □宋大春

(1漯河市郾城区水利局;2河南省水利宣传中心)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伏牛山东麓平原与淮北平原交错地带,辖临颍、舞阳2县和郾城、源汇、召陵3个区,总面积2617㎞2,总人口270万人,境内主要有沙河、澧河、颍河等河流,总长度320㎞,沙河、澧河贯穿全境并在市区交汇,滨河城市特色明显。漯河市是中国首个“食品名城”,先后摘取了“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桂冠。

1 水资源概况及管理现状

漯河市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804㎜,年均水面蒸发量1783.30㎜,天气以干旱为主,地表水年均天然径流量为3.70亿m3,沙、澧河等过境水径流量为27亿m3,浅层地下水年均总补给为5.20亿m3,可开采量为3.70亿m3,单井涌水量每小时超过60 t,中深层地下水日开采量可达2.50万t。全市水资源总量5.86亿m3,人均占有量320 m3,亩均占有量230 m3,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缺乏的城市,水资源状况堪忧。

为了节约保护水资源,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好地为漯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漯河市按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积极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严格控制“三条红线”,落实“四项制度”,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取水用水管理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全市实际用水总量为3.35亿m3,占省控指标4.79亿m3的7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78 m3,比201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1.50%,超出省控下降27%的目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8,达到省控目标0.66的要求。全市5个水功能区水质全部达到省控目标,达标率为100%。

2 加强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做法

首先,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水利、环保、发改、住建、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大对水环境的治理力度,彻底改善漯河市的水环境,市政府印发《关于重点河流河长责任制的通知》,把境内沙河、澧河、颖河等7条主要河流划分为7个区域进行管理,由各辖区县(区)长担任河长,明确其职责及管理内容,确保河道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

第二,健全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管理。出台《关于加强澧河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通知》《漯河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对澧河饮用水源周边的环境要求、治理标准做出具体规定;编制完成《漯河市水资源保护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漯河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配方案》《漯河市地下水调查评价》等总体和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各县(区)在各时间节点的控制目标。严格实施取水许可,2014年,全市共普查用水户642户,核发换发取水许可证113套,总发证数达到620户,全市发证率达到96.6%,重新安装和更换计量设施127套,计量安装户数达到578户,安装率达到90%以上。

第三,强化管理举措,推进节约用水。对全市642户规模以上用水户核定并下达用水计划,根据各用水户的特点,将年度用水总量分解到月逐月考核,对超出计划的用水户征缴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出台《关于开展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的通知》《城市居民阶梯水价》等文件,完成29个节水型社区、21个节水型单位和42个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建成节水灌溉工程9处,对五虎庙灌区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万hm2。在公共供水方面,自来水公司投入1200万元对23㎞长的供水管道进行改造,公共管网漏失率明显降低。严格实行阶梯水价制度,以经济手段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地面软管节水灌溉措施在全市农村得到普及,农田灌溉用水量由过去占全市用水总量的80%以上下降到70%左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8。

第四,加大打击力度,限制纳污控制。落实环境补偿机制,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实行限产或停产惩罚机制,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入河排污管理,近年来,漯河市沙河、澧河、颍河没有新建一个入河排污口。为彻底改善全市水环境质量,2014年漯河市政府大力加强河道整治,决定实施以黑河、柳河、塔河、三里河、黄龙渠等7条河流为重点的河道清洁行动,有关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第五,加大投入力度,促进水生态平衡。漯河市委、市政府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市重点工作,全市水系连通整体规划已经作出;《关于对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临颍县王岗1项目区、王岗窝城2项目区、巨陵项目区、固厢杜曲项目区和城关项目区实施方案》已获得上级批复。通过河流水系开发贯通及沿河防洪、生态治污,塑造景观特色,构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体系,把全市河流水系及沿河区域建设成为畅通的行洪道、水清岸绿的滨水区、风景秀丽的景观带、经济繁荣的产业带、内涵丰富的文化带、人水和谐的休闲带。

第六,加强节水宣传,营造节水氛围。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水宣传月”等时段进行集中宣传,利用报纸、电视、手机短信进行不定期宣传。同时,开展节水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厂、进田间为内容的节水知识“五进”活动,提高群众节水意识,营造全社会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珍惜水资源的浓厚氛围。

漯河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已初步建立,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0座,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37.75万t,实现了污水处理的全覆盖;高耗水、高污染企业进行了全面整治,所有用水大户进行了节水技术改造;通过广泛的水情宣传教育,全社会节约水、保护水、珍惜水的氛围已经形成,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的框架已经形成,浪费水的现象明显降低,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3 水资源管理的长远目标

漯河市水资源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表现:一是水资源的监控能力明显不足,适应不了对水资源进行全面监控的需要,水功能区水质断面建设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到2014年底,全市建成节水灌溉面积2万hm2,只占全市耕地面积12%,农业用水量占全市用水总量的比例仍然较大,农业节水还有很大的潜力;三是仍有部分工业企业存在浪费水资源的现象,部分工业企业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落后,水循环重复利用系数较低,节水设备和节水工程不配套,节水技术改造任务较大;四是规范性文件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建设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城市、节水型单位等规范性文件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五是水情知识普及力度还不够,宣传氛围还不浓,需进一步强化全社会惜水、护水、节水意识。

水资源管理工作涉及社会各行各业,牵扯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长期持久、具体细致、动态发展的工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漯河市将按照中央、省、市关于水资源管理的顶层规划设计要求,持续不断抓好落实,确保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常态化,可操作性更强,实现效率最大化。制度建设方面,结合本市实际,不断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将取水许可、节水设施“三同时”、有偿使用等制度纳入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考核体系,严格执行计划用水和阶梯水价等制度,综合行政和经济手段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资金保障方面,继续增加水资源保护工程建设资金投入,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完善水资源的监控系统,加大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扶持力度,提高节水灌溉在农田灌溉中的比重。水污染治理方面,严格新建高耗水、高污染企业,重点加强对高耗水企业节水技术改造或限产、停产整顿,进一步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行政监管方面,进一步做好用水单位普查,逐户建立用水档案,对拒不安装计量设施、拖欠、拒缴水资源费的用水户,逐户进行立案相处,强力推进取水许可、有偿使用等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水情宣传方面,主动与市宣传、教育等部门协作,加强正面宣传教育,针对不同人群分类施教,引导广大社会公众关注、参与、支持水资源管理工作,重点组织好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青少年的思想教育、亲水护水活动,增强他们对水重要性的认知,培养他们良好的用水习惯,从小塑造他们水安全、水忧患、水道德素养,为确保水资源管理目标如期实现储备重要力量。

猜你喜欢
漯河市节水型节水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漯河市
节水型抽水马桶
风盛正是扬帆时——聚焦漯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举措
漯河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漯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