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对惠民镇经济发展影响调查

2015-11-27 04:29王忠群
绿色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茶商茶农普洱

岳 斌,王忠群

(云南省澜沧县林业局,云南 澜沧665600)

1 景迈山及周边社区概况

1.1 景迈山概况

景迈山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澜沧景迈山古茶林,是迄今为止,国内面积很大、历史悠久,保存比较完整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它见证了茶树野生—驯化—规模化种植的发展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和宝贵财富,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赞誉为“茶树自然博物馆”,史学家方国瑜称布朗族为茶始祖,有据可考帕哎冷驯化、栽培了景迈山的古茶,景迈山从历史背景和完整的古茶园已成为世界茶的圣山,普洱茶的圣山。目前已被命名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成为澜沧县乃至整个普洱市茶产业开发和茶文化旅游的重要展示窗口。2012年9月,以景迈山为代表的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试点;2012年11月,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园入选第三批《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也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以一座茶山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申报类型为文化景观,申报名称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其中物质遗产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古茶林和传统村落。2013年5月,普洱景迈山古茶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获得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入场券”。

1.2 景迈山周边社区概况

惠民镇面积38 826hm2,有5个村委会、62个村民小组;属半山区,地势平缓,土质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属亚热带气候,适宜种植茶叶、水稻、玉米、甘蔗、芒果、龙眼、橡胶等粮作物和经济作物;林地面积30 602.7 hm2,其中:国有林地3 725.6hm2,集体林地21 518.9 hm2,个人林地11 595.9hm2,其它林地1 985.6hm2,森林覆盖率为75.6%。2013年,惠民镇农作物播种总面积42 731亩,粮豆播种面积33 310亩,单产213kg,总产量7 095 500kg。其中水稻播种面积9 064亩,单产257kg,产量2 327.5t,玉米播种面积21 381亩,单产214kg,产量4 568t。人均占有口粮537kg。农村经济总收入7 96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753元。

2 调查发现

2.1 景迈村茶农茶商基本情况

2.1.1 景迈村茶农基本情况

景迈村现有村民748户,共计2 840多人,傣族是这个村子的主要聚居民族,除了此外,哈尼族、佤族和汉族人也在这个村子里生活。本次问卷调查发放茶农问卷50份,占景迈村总人口数的1.77%左右,涵盖了村子里居住的所有民族。50份问卷调查中有效回收率88%,无效回收率12%。其中男性28人,女性16人;从事茶叶种植的在5年以下的人有8人,5~10年的11人,10年以上的25人。据调查,在景迈村种植茶树的家庭占全村中人数超过半数以上,种茶的中年人占总种茶的63.12%,老年人和青年人分别占23.17%、13.71%。景迈村目前茶种植是全村重要的经济来源,全村90%以上的人从事种茶工作。由此可见,首先景迈村中年人是种茶的主要劳动力,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景迈村的种茶人年龄结构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其次,在景迈村青年人以就学、外出打工为主,种茶成为该地区主要的经济来源。

2.1.2 景迈村茶商基本情况

景迈村人除了以种茶为生之外,经营茶叶生意也是主要的经济来源。本次调查共发放茶商问卷50份,其中有效回收率96%,无效回收率4%。本次调查抽取男性经营茶叶的有32人,女性为16人;20岁以下的13人,20~35岁的8人,36~50岁的15人,51岁以上的12人。据调查得知:第一,景迈村茶商遍布不同的年龄阶段,由此可以推论茶商在景迈村的经营是一项重要项目。第二,从事茶叶销售的人大多数都有很长的经营经历,由此可以看出景迈村茶商活动具有延续性。第三,40%左右(19人)的茶商经营景迈古茶是因为具有客观的利润收入,结合文献资料,景迈村茶商1/3左右的是景迈村本地居民,余下2/3的人是慕名或者异地倒卖茶叶的茶商。通过本次问卷调查还发现,本地人经营茶叶销售大多是零售,或者是批发销售,而另一种是从当地购买茶叶,再销售到其他地区。

2.2 景迈村茶农茶商收成与销售情况

据相关问卷调查,2013年景迈村茶农收入150 kg12人、160kg23 人 、175kg7 人 、180kg6 人 、200kg2人。这些人中种茶的收入占到家庭收入的三成及以下2人、四至六成的7人、七至八成的24人,九至十成的5人。2013年景迈村茶商销售情况,160kg4人、175kg15人、200kg8人、300kg7人、400kg11人、500kg5人;销售茶叶的收入占到家庭收入的三成及以下的7人、四至六成的8人、七至八成的13人、九至十成20人。从收入上分析,2 000~5 000元的16人,5 001~8 000元的23人、8000元以上的5人。景迈村茶农、茶商收入已经高出当地平均收入水平,一般茶农月均收入在6 000左右,茶商月均收入在7 000左右。通过对茶商和茶农的收入对比来看,茶商的收入要高于茶农的收入。从茶商和茶农的年销售量上来看,茶农一年卖出茶叶在160kg左右,茶商的销售在270kg左右。这样看来,茶农的销售远没有茶商高,单从收入和售出的公斤数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一年中,茶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综上所述,景迈村茶农和茶商收入呈正相关,同时茶叶收获的总重量低于年销售总量。

2.3 茶产业的发展对茶农的经济生活影响

从景迈村茶农、茶商收成与销售的数据来看,景迈村茶产业对茶农、茶商的经济和生活的影响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对经济的影响。景迈村隶属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民镇,这里大山环绕,交通不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高,种植业是这里人们的主要经济来源,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普洱茶的一路升温,在当地率先建起了最大的茶叶加工厂。景迈古茶知名度提升、生态效应明显,使得这里的茶价连连攀升,茶厂效益和群众的收入都逐年增加。第二,对生活的影响。茶已经成为当地一种文化,2010年普洱市决定把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茶文化会随着当地人经济的好转传播出去,越来越多的当地人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将茶的经营和生产用现代科技扩大生产,村民的生活将会越来越好。第三,对经济和生活的共同影响。无论是茶商还是茶农,从茶产业的发展来看最直接的获益就是经济收入的增加,收入增加说明当地人的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经济等多方面都会随着人们需求有所发展。直接表现在,今天的景迈村村容村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房条件的改善、独特的傣族民居、整洁的街道、茶树,成为当地独特的风景线。

2.4 茶产业带动景迈村茶商多元化发展影响

据调查,35位茶商认为茶产业能够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13位认为茶产业不能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茶产业的发展带动景迈村茶商多元化发展表现在茶产品种类的多元化、茶销售渠道的多元化、炒茶手段的多元化。目前景迈村茶商对茶产业的发展抱着积极的态度,从茶商涉及的行业就能看出,虽然有少部分茶商不看好茶产业发展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些年来,很多茶商随着茶收入的提高向外涉足其他行业。由此可见,茶产业的发展虽然不能带来大规模的产业链发展,但是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酒店、餐饮业、个体经营等的发展。茶产业的发展解放了一部分劳动力,或者转移到经营休闲娱乐,再加上经济收入的提高,人们有时间和金钱进行其他行业的涉足,甚至是消费。景迈村的茶产业带来的是茶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

2.5 全村茶产业发展带动惠民镇其它产业发展

在景迈山古茶发展壮大之前,惠民镇整体的行业比较单一。例如茶产业(小规模)、橡胶、其它农作物等。待茶产业发展之后:茶产业(大规模)、蔗糖产业、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景迈芒景古茶园旅游开发总体规划)特别是开展“申遗工作”(通过初审)、之后,更多的人慕名而来,其中包括外国友人,他们的到来正是村民们吸取经验、沟通交流的好时机,从访问的茶商提供的信息来看,旅游业是现在政府最渴望推行的产业,打造“惠民旅游小镇”成了惠民镇上村民的期望。茶也就成了这个区域重要的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所以说,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餐饮业和旅游业还有服务行业的发展是最直观的影响。

2.6 景迈村居民对茶产业市场发展前景

据调查,对茶产业发展的看法,当地43%的人认为他们几乎不需要,待客或者送人的占当地总人口数的34%,自家经营的占总人口数的56%左右。当前对景迈山古茶经营模式34人持满意态度,11人持一般态度,3人持不满意。另外,认为景迈山古茶发展越来越好的25人,感觉正在发展的17人,即将衰退的2人,其中非常希望继续从事种植景迈山古茶的29人,一般的10人,不希望和无所谓的5人。据调查,景迈山古茶需求量大的主要群体:当地人占22%,外地人占36%,外国人占38%,其他的占2%。从问卷整理的数据来看,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外来经商的人对景迈村茶市场都抱有相对积极的态度。茶商问卷中对于未来景迈古茶产业发展前景认为越来越好的34人,正在发展的11人,即将衰退的3人;茶农对于未来景迈古茶产业发展前景认为越来越好的34人,正在发展的11人,即将衰退的3人。虽然数据本身不能涵盖所有当地的居民,但是从茶商和茶农对这一问题的态度,也不难推测当地居民认为当地的茶产业正向着或者已经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发展势态。

3 景迈山古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茶园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化水平低

由于景迈村传承了历史传统茶制作工艺,所以,很多茶的加工就是在自家完成,或者是由小作坊制作的,茶成品质量标准不统一 。小作坊制作出来的茶叶虽然很多传承了最原始制作茶叶的工艺,但作坊生产条件有限,无论是生产环境还是生产的数量,都满足不了茶叶大量销售的需求。景迈山古茶呈现精深加工产品比例低、环节多、成本高、损耗大等问题。

3.2 尚未形成真正的优势品牌

景迈山茶叶品牌数量少,名牌不凸显,形不成名牌效应和规模效益。众所周知的是景迈山古茶是我国比较古老的一种茶种,过于原生态的生产制茶方式保留了景迈山古茶的原滋味,也是景迈山古茶最有知名度的价值,生产量小、手工工艺成本高导致市面上出现的景迈山古茶都是景迈茶、普洱茶等冠名,却缺少高知名度品牌产品,这一方面是自然环境导致的,一方面是当地大规模茶企业少,缺少投资。这个过程付出了过多的劳动力,却对最终效益产生的影响较小。

3.3 茶园基础设施较落后,品种结构不大合理

由于茶农自我积累、自我投入的能力不足,茶叶生产条件差;茶叶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推广经费少,难以对广大茶农进行必要的科学用药、用肥培训,使一些新技术无法及时有效地在茶区得到推广应用,造成茶农科学种茶水平低,无法从源头上保证茶叶产品的卫生质量水平;大部分茶园基础设施不配套,生产上受制于天的现状未能根本改变;茶叶品种布局不尽合理,大路货多,名优特品种比例不大。

3.4 销售市场单一,附加值低

茶农的茶叶销售渠道少,主要是外来人员闻名而来或是游客进行散装购买。人际关系少,销售市场不开拓销售产品大多以散装原料茶为主,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产品价格水平低。

4 对策与建议

4.1 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茶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

首先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优惠招商政策,为当地发展茶产业的茶叶企业给予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要扶持茶叶基地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茶叶庄园品牌,发挥名牌茶企基地带动作用;结合传统和现代的制茶工艺,逐渐用现代的经营理念来创新发展茶产业。推广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引导茶园流转,推进茶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加大茶园建设支出,扶持当地小型作坊,帮助当地村民扩大生产。同时要加大对茶农培训力度,通过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茶农学会科学化生产,提高茶叶品质。

4.2 打造茶叶品牌

要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加快申遗的步伐,加快原产地保护标志的推广,努力扶持茶叶经营企业争创品牌,多举行大型宣传推广活动,提高茶的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实施茶叶形象塑造和宣传工程,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管理,认真落实管理制度和使用规则,建立茶叶原产地域标志茶园保护示范村、示范园、示范场、示范基地等;实施标准化和优质化生产,规范生产、加工和包装,同时要建立完备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强茶叶标准化建设、建立产地检测机构,重视终端产品质量检测,从质量上塑造品牌形象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公平竞争逐步实现品牌整合,打造世界知名的茶叶品牌。

4.3 改善基础设施,加工技术,扩大新品种

政府可以选择加工基础较好的合作社和企业,支持引进先进设备,淘汰和改造陈旧落后的加工设备,建设现代化茶叶加工企业,促进规模经营,实现生产标准化、产品规格化。同时,大力推广茶机械化生产,逐步实现茶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积极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ISO4000环保体系、HACCP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和QS认证,严管农资,全面整治、规范农资市场,不断提升茶叶品质,确保茶叶质量卫生安全。

4.4 开拓国内外市场

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原则,在重点村落建设一批茶叶初级市场,促进茶叶的生产和流通。并吸收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各类流通、服务、中介组织,积极培育茶叶经纪人队伍,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成果和条件,建立茶叶销售网络。要进一步加大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吸引全国乃至国外各地茶叶商户到产地批发茶叶商品,降低流通成本,促进茶叶商品流通。

[1]李乔寿.发展澜沧县茶产业的思考[J].云南农业,2009(3):27~28.

[2]杨 洁.茶对云南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J].云南社会科学,2011(5):101~104.

[3]戴 江.澜沧茶事[J].今日民族,2013(3):29~33.

[4]宋 婧.复杂的馨香——茶经济发展中的芒景村布朗族与景迈村傣族[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2(1):187~194.

[5]高云才.普洱茶山看普洱[N].人民日报,2014-04-27(10).

[6]沈 浩,李汉勇.古树茶还能涨多久——普洱[N].云南日报,2014-04-17(9).

[7]郎志刚.最后的古茶山[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茶商茶农普洱
老党员“卖”茶忙
在普洱半山酒店寻找诗和远方
绿色是普洱的底色
二十世纪晚期西藏茶商的个人生命史研究
“早春茶”开采
茶乡人家
图说
武夷山茶农采茶忙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怀
论唐代茶税、茶商对茶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