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区调查设计与伐区布局探讨

2015-11-27 04:29丰永生
绿色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蓄积量林木森林资源

丰永生

(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林业局,云南 贡山673500)

1 引言

自古以来,我国森林资源的整体状况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森林覆盖率一度跌至12%,由此导致了气候剧烈变动、土地荒漠化等恶果直接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尽管我国在此之后采取了退耕还林等一系列举措有效缓解了此种趋势的蔓延,但是,在部分地区,森林的砍伐仍然没有得到科学指导,依然处于盲目作业。为此,开展伐区调查设计以及伐区布局研究,着眼于当前我国森林资源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且具有针对性,能够促使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策略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将探讨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并以此为依据针对性提出伐区调查设计以及伐区布局的内容,以期为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分析

2.1 森林资源少、覆盖率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局最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覆盖率仅为21.36%,这一结果仍然低于邻国印度的21.9%。在落实到具体的人均指标上,我国目前的人均森林拥有量仅仅为0.12hm2,而同时期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65hm2,是我国的5.42倍[1]。由此可见,尽管我国已经采取了退耕还林、加强监管与治理、强化立法等举措促使森林资源得到了缓慢增长,但是受制于人口基数的影响,无论是整体森林资源还是人均拥有量方面均显著低于世界水平,因而当前我国森林资源所呈现出的资源少的现状仍然十分严峻,依然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不断提高森林资源量,确保森林资源这一“绿色能源”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及利用。

2.2 地区差异较大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等地区,而相对国土面积广袤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则十分贫乏。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作为西北地区的新疆、青海等省份森林资源保有量不足1%,可见地区之间的森林资源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此外,在森林资源结构上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根据最新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用材林面积的比重占73.2%,经济林占10.2%,防护林占9.1%,薪炭林占3.4%,竹林占2.9%,特殊用途林占1.2%。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的比重明显偏低,而上述三种森林资源恰恰是国民经济建设以及百姓生活所离不开的类型[2]。用材林的面积较大,然而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于该森林资源林木平均胸径只有13.6cm,树林严重偏小,加之现有用材林中可采面积仅仅占据了13%,可采蓄积仅占23%,大径材林木和珍贵用材树种更少,木材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3 伐区调查设计内容

就当前林业企业实际工作而言,伐区调查设计是开展木材生产的先决条件,也是详细掌握所辖范围之内森林资源拥有量的主要方式。针对目前各个林区企业调查工作以及相关调查内容进行汇总之后,本文将伐区调查设计的内容总结为以下几点。

3.1 伐区区划

在相应伐区之内如果存在原有小班区划能够满足实际采伐设计要求的情形,则应该以小班接线为基准。若是不能满足相应需求,则应着手重新进行小班的区划工作。在现场绘制区划过程中如果发现未达到主伐年龄的中幼龄森林资源,应立即绘制地区方位的简略图,并在一旁详细标注出该中幼龄森林资源的面积大小,并将其排除在拨交伐区范围之列。此外,在伐区区划时应注意伐木作业的主山脊两侧应各自预留出宽25m左右的林帽带,而坡度在25°以上、山坡之下为灌溉渠道、10 m以上宽度的河流、农田、水库以及存在塌方危险的地区应保留20m左右的原生植被带,具体宽度应以实际条件为准,以此来确保伐区作业不会对当地生态以及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3]。

3.2 伐区调查

伐区调查内容则包括以下两点内容:一是伐区面积调查。通常情况下伐区面积在0.3hm2以下的伐区,其在测量过程中闭合差应小于1/150,并且在用比例尺为1∶5 000的比例进行成图作业[4]。如果采用几何图解进行伐区面积计算,则其单位应为公顷,在小数点后面需保留两位小数。如果伐区图形较为复杂,图解法所求的结果存在显著偏差,则可以采用求积仪或者是网格法来进行面积的计算。二是伐区蓄积调查。此方面调查内容包括皆伐以及择伐、间伐、抚育采伐两方面。凡是已经达到采伐年龄、林中中幼龄林木较少的异龄林以及定向培育的成熟林均可以被视作为皆伐。择伐、间伐、抚育采伐在伐区面积≤0.3hm2者,应采取全林实测法每木检尺,并且在登记过程中对采伐木以及保留木进行相应记载。此外,还需要测定伐区内各径阶林木的平均高度,以此来确定材质的具体等级。当伐区面积>0.3 hm2以上时,上述方法遇到较大困难而无法开展时应采用标准调查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出25m×25 m的正方形标准面积,依照上述实测要求进行调查测量,从而推断出整个小班面积内的总蓄积量、可采伐蓄积量以及出材量。

3.3 伐区蓄积量计算

伐区蓄积量的计算主要针对全林实测法以及标准地调查法所获得的伐区面积内林木蓄积进行计算,其各自计算公式分别为:全林实测法下的小班蓄积量=∑各径阶检尺所得株树×径阶单株材积。而标准地调查法下蓄积量计算公式则为:标准地蓄积量=∑各径阶检尺所得株树×径阶单株材积、小班蓄积量=∑标准地单位面积蓄积量×小班面积×权重系数[5]。

3.4 伐区出材量计算

对于林业企业来讲,其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主要取决于小班伐区面积内的林木出材量大小,所以在全林实测法以及标准地调查法下伐区出材量的计算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全林实测法小班出材量=∑采伐木各径阶经济材木蓄积量×径阶经济材木出材率+∑采伐木各径阶半经济材木蓄积×径阶经济材木出材率×50%。而标准地调查法下伐区出材量计算公式为:标准地出材量=∑采伐木各径阶经济材木蓄积×径阶经济材木出材率+∑采伐木各径阶半经济材木蓄积量×径阶经济材木出材率×50%、小班出材量=∑标准地单位面积出材量×小班面积乘以权重系数[6]。

4 伐区布局内容

伐区调查设计与伐区布局息息相关,伐区调查设计是伐区布局的先决条件与基础,而伐区布局则是伐区规划的根本目标。为此,在仔细分析了伐区调查设计内容之后,需要对伐区布局做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此来为林业企业获得更加丰厚的经济收益,为我国森林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提供帮助。此节内容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应按照林业企业在年初所制定的木材生产年度计划来进行总量的分解工作,将其细化之后的林木出材量等生产指标落实到各个林场,以此来促使各个林场能够明确自身本年度的生产目标。随后以及各个林场伐区设计的相关资料,将计划量按照伐区进行统一布局,从而将一个个单独的林班或者不同采伐类型的沟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科学合理地进行可采伐林木资源的开发工作,最终实现有效降低准备阶段各项费用的支出,杜绝浪费以及重复作业行为的发生[7]。

(2)各个林场的管理者应充分掌握各自伐区内部的林木资源分布情况,将可采伐林木类型、种类、林木树龄、伐区可作业面积等资料熟记于心,以此来辅助伐区布局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开展[8]。同时,对于伐区内部的自然条件、河流走向以及各种伐木设备的日林木出产量以及年出产量进行合理分配,既不浪费现有机械设备以及人力资源,同时又可以实现伐区作业的有序开展,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循环,并且及时更新相关数据资料,确保在可采伐林木木材生产时补种工作能够及时跟上,促使伐区步入可持续利用的总体发展目标。

(3)依据伐区现有作业条件、集材和运材设施的运转状况以及自身产能与生产计划安排进行合理的调配,抓住伐区最佳黄金生产季节,利用便利的运输条件来提供林木的出材运输量,同时提高材质品质,为林木企业赢取更加丰厚的经济收益。此外,伐区还应按照市场的总体发展情况进行产能的调整工作,如:林木市场售价进入到黄金旺季时应强化人员管理以及设备的使用,从而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提高伐区产能。反之,当市场进入到淡季时,应调整产能,及时对相应设备以及工作人员进行维护与培训,同时组织人力进行伐区内部林木资源的调查工作,确保收集到的资料能够与掌握的资料相吻合。

(4)确定伐区布局季节。对于林业企业采伐工作来讲,季节始终是其不可忽视的一个关键因素。伐区布局季节的确定对于林业企业经济收益来讲将会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伐区布局季节的确定已经成为伐区工作能力强弱的主要考察指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森林资源分布存在着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加之不同纬度带、气候带的多重因素影响下,伐区作业季节同样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差异。所以伐区作业布局季节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当前各个伐区已经掌握的设计资料以及当地所述的气候带等自然环境资料特征进行针对性制定。对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大部分林场而言,其冬季时间段为当年的11月末~12月末至次年的1月初~3月初。当夏季到来时,由于伐区内木材处于生长状态之中,所以此时间段伐区布局主要强调靠近伐区内可采伐林木资源应尽量靠近集材较劲的地区。如此一来可以保证采伐的林木资源能够就近得到有效处理并运出林场。伐区布局季节选为夏季的林场拥有地表干燥、气候适宜等便利条件,通常情况下其出材量为全年生产计划的20%左右[9]。而对于伐区布局季节选定在冬季的林场而言,其伐区作业应靠近公路以及冻板道,集材距离较远的地区。上述地区在夏季时由于林密、地势较高,往往作业人员无法进入,在冬季时则可以借助伐木器械的帮助来进行作业,所以该季节其林木出材量占比约为全面计划任务量的80%左右[10]。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针对伐区调查设计与伐区布局内容的深入研究,一方面可以促使林业企业管理者以及相关部门领导能够明确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从而科学开展林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另一方面,关于具体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可以有效指导我国部分地区的实际工作,避免盲目采伐对环境以及生态所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确保我国森林资源在得到有效提升的同时,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1]张莹莺.浅谈森林采伐管理[J].农技服务,2015,10(3):133.

[2]牟建军.伐区调查设计监督的内容与方法[J].吉林林业科技,2014,15(3):60.

[3]梁加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伐区采伐作业调查设计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1(3):104.

[4]宋玉文.伐区调查设计对森林采伐量的影响[J].森林工程,2014,14(3):18~20.

[5]黄书蕙.ViewGIS在林业伐区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11(17):145~146.

[6]孙荣志.谈森林采伐作业设计系统总体构想[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3,10(1):41.

[7]杨 威,王长胜,李金来.浅谈加强森林采伐监管的有效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3,25(3):99.

[8]张日跑.福建地区林区伐区调查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3,17(7):28~29.

[9]易利龙.南方集体林区伐区蓄积量样木调查法的运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3,33(3):57~59.

[10]杜海梅.实现黑龙江省森工林区伐区调查设计信息化的条件分析[J].林业勘查设计,2012,29(3):21~22.

猜你喜欢
蓄积量林木森林资源
国家林草局发布2020年度林木良种名录
什么是碳中和?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当阳市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价值评价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生物量与碳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