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叶斑病分类及综合防治

2015-11-27 04:57孙申安陈国义张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发生原因防治分类

孙申安++陈国义++张超

摘要 对常见的玉米叶斑病进行分类,总结了其各自的症状和流行特点,并从选择抗病品种、减少病菌的来源和药剂防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 玉米叶斑病;分类;症状;发生原因;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163-02

莘县隶属于山东省,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常年种植玉米5.3万hm2,玉米已经成为该县第二大种植作物。近年来,全县玉米时常发生叶斑病,对莘县玉米产量造成了重大影响。玉米斑病主要危害玉米的叶部,部分疾病也会危害玉米的叶鞘和茎秆,这些疾病一般都是从玉米的中下部叶片逐渐向上扩散的。玉米叶斑病主要发病部位在玉米的叶部,导致叶片失去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对农户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莘县良种繁育场工作多年,参加过多次玉米叶斑病防治工作,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现将玉米叶斑病防治工作总结如下,希望能为广大工作者提供帮助。

1 叶斑病的分类及症状

1.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玉米疾病,对玉米危害较大。该病是由于蜀黍大斑凸脐蠕孢菌感染玉米引起的,该病于1876年首次发生于意大利,在20世纪初亚洲、美洲等玉米产区均有发生。玉米大斑病的症状主要在其叶部,不同品种的玉米其发病情况也不相同,杂交种主要从其低叶开始出现症状,而自交品种的玉米主要从其中下部开始发病。该病的典型症状为病斑呈黄褐色或者青灰色的梭型,病斑的面积一般为5~15 cm2,在该病的后期病斑表面生有密集的黑色霉层。玉米大斑病的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或者菌丝在病株体内越冬,并于第2年的6月随气流或者雨水传播到健康的玉米植株上,并从玉米的表皮、气孔等部位入侵到玉米体内。该病常发生于玉米重茬连作、过度密植、土质瘠薄以及气候温暖潮湿的地区。

1.2 玉米小斑病

玉米小斑病不仅会侵染玉米的叶片,也可以侵染其叶鞘、果穗等,该病常发生在玉米抽穗灌浆期。由于不同品种玉米抗病性不同和病毒种类不同,玉米小斑病的症状也不相同。玉米小斑病在玉米叶部主要表现为以下2种:一是大小为(5~10)mm×(10~15)mm的椭圆形病斑,病斑一般中间为黄褐色,而边缘为褐色;二是病斑在在初期较小,随着时间的增加,病斑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者长圆形,且病斑上可见同心轮纹。在潮湿的夏季,2种病斑的表面均会覆盖1层黑色的霉层。小斑病的病菌也是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株或者种子表面进行越冬的。该病菌在合适的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并借助雨水或者气流进行传播,一般通过健康病株的气孔进行侵染,在侵染后的5~7 d才出现症状。该病菌的传播主要靠雨水和气流,且该病在重茬连作、杂草丛生、潮湿多雨的地区发生病率较高。

1.3 玉米弯孢病

玉米弯孢病主要侵染玉米的叶片,病斑主要表现为1~2 mm的圆形或者卵圆形,病斑的中间为灰白色,边缘为红褐色或者黄褐色,且病斑的周围有淡黄色的晕圈;在潮湿的环境中,病斑表面产生灰黑色的霉状物。该病的病菌主要以菌丝在病株上越冬,并在第2年玉米的抽雄期分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和气流进行传播,进而侵染玉米。该病菌的最佳萌发温度为30~32 ℃,并可通过杂草进行传播。

1.4 玉米灰斑病

玉米灰斑病不仅可以侵染玉米的叶片,也能侵染玉米的叶鞘和苞片。该病在叶片上症状主要为长方形的病斑,大小为(2~4)mm×(10~20)mm,病斑主要为灰褐色或者黄褐色,该病在合适的条件小病斑表面产生白色或者灰白色的霉层。玉米灰斑病的病菌主要通过菌丝和子座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在第2年的6—7月萌发,并通过分生孢子侵染健康的植株,该病一般发生在7—8月降雨频繁的地区。

2 综合防治技术

2.1 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性高的玉米品种,是最有效和经济的防治办法。在选择玉米品种的时候,在选择抗病性高的品种的同时,应该进行多种抗性相搭配,防止因为品种单一而产生新的病菌。目前市面上郑单958、浚单18、莘州158等对大叶斑病、小叶斑病均有良好的抗性;齐单1号、泰玉14等对弯孢霉叶斑病具有良好的抗性,农户可以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品种[1-2]。

2.2 减少病菌的来源

在收获玉米后,应该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株,并进行集中销毁,尽可能地减少病原菌的来源。在玉米种植前,最好进行深翻,将病原体埋在土壤的底层,减少病原感染玉米的机会,降低其发病几率。如果要用玉米秸秆作为肥料,应该在其下地前进行高温堆沤杀死病原菌[3-4]。在玉米种植时施足基肥,并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适时追肥料,并注意合理搭配氮磷钾肥,防止玉米在后期出现脱肥情况,合理密植,并注意排水排涝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2.3 药剂防治

由于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常混合发生,可以与玉米的顶腐病同时治疗,发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1次,连防2~3次。防治弯孢霉叶斑病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58%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隔10~15 d喷1次,连喷1~2次。

3 参考文献

[1] 刘烨珏,张敏.四川玉米大斑病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4):20-21.

[2] 孔凡彬,高扬帆,陈锡岭,等.不同杀菌剂对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抑菌效果[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9.

[3] 王春,陈立梅,郭晓勤,等.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发生和防治若干问题研究[J].玉米科学,2006,14(2):144-146.

[4] 石洁.玉米病害防治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生原因防治分类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