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大沙河开发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11-27 17:47张彩兰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7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问题

张彩兰

摘要 为研究破解影响和制约大沙河开发区快速发展的诸多瓶颈问题,经过多次深入大沙河开发区重点项目建设一线,采取现场查看、走访交流等形式,分析影响发展的主要问题,对如何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推进大沙河开发区建设提出合理化对策。

关键词 建设成效;问题;发展对策;甘肃临泽;大沙河开发区

中图分类号 X321;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224-02

大沙河开发区是临泽县近年来通过实施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系列工程建设的城市新区。但随着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制约发展、影响前景的不利因素,通过长期观察和思考,就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个人见解。

1 建设成效

近年来,临泽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理念和“举生态旗、做水文章、走特色路,推动临泽科学发展”的基本思路,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建设,举全县之力实施,营造了一系列特色人文景观,构筑了新的城市风景区、市民休闲娱乐区和新型房地产开发区,大沙河呈现出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交相辉映的园林化生态城市美景。通过持续推进大沙河流域治理,整理开发沿岸闲置土地近2 000 hm2,形成了临泽县城市发展的中轴线,基本建成了以新的城市开发区、生态工业区和休闲娱乐区为一体,总面积10.2 km2的大沙河开发区,城区建设面积由5.5 km2扩大到15 km2,大沙河开发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5%,2012年被国家住建部授予“国家园林县城”称号。经过近几年坚持不懈的开发建设,大沙河开发区新的城市框架及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文化旅游日益繁荣,特色优势进一步凸显,已成为项目衍生的摇篮、产业聚集的宝地、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了带动临泽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1-2]。

2 影响建设的主要问题

2.1 规划体系不够健全

发展规划的总体性、长远性、系统性不够,缺少全面统一的指导性规划,特别是基础设施项目规划关联度不高,各个专项规划衔接不紧密,各类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

2.2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供排水、天然气等主管网虽然跟进建设,但管网体系缺乏统一的规划,已建项目大多采用自建地源热泵的方式采暖,致使地下水源在小范围过度开采利用。医疗、金融、交通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数量少、档次低、保障能力弱,已建工程的维护管理还需不断加强[3-4]。

2.3 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产业特色优势还不明显,工业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以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文化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快,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三次产业关联度不够紧密,推进“四化同步”的支撑力还不强。

2.4 融资渠道有待拓宽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激活,政府性融资平台较窄,融资渠道单一,尚未完全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在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和破解。

3 加快建设的对策

3.1 健全规划体系,统筹开发建设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要进一步完善大沙河开发区供排水、供电、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时编制惠民路延伸段、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客运南站站前广场及进场道路沿线控制性规划,优化片区功能布局,提升规划超前性和指导性。同时,分项设计大沙河开发区公共服务、商贸物流、餐饮服务等发展规划,配套跟进居民住宅、商业网点、教育医疗、金融保险、健身休闲、社区管理等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加快编制星级酒店、商务会所、大型游乐园、健身会所等经营性旅游服务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理念新颖、谋划长远、布局合理、设计先进的规划体系。

3.2 注重生态引领,发展生态经济

紧紧围绕大沙河开发区水系分布和特色产业聚集要素,立足城区段,着眼全流域,积极争取国家生态功能区补偿政策,大力实施大沙河水利工程建设和国家生态功能区发展项目,力争将大沙河开发区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功能区核心示范区。县财政每年安排的大沙河开发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要优先用于大沙河开发区水源保护、绿化美化、生态林网等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产业,分步建设大沙河上游沿河景观带和经济开发带,进一步增强流域生态蓄水调节、涵养水源功能,维护流域生态安全。在堤防满足城市防洪要求的前提下,逐步向南推进实施河道治理和绿化美化工程,分区域设置健身区、休闲区、游乐区等多功能区域,充分挖掘丝路文化、西游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因地制宜设置特色园林小品、雕塑和大型文化主题墙,使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3.3 突出宜居宜游,完善基础设施

以丹霞快速通道及上游河道治理整理出的土地为依托,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吸引各类民间资金参与大沙河商贸文化旅游产业园的开发建设,不断完善区内的商贸、物流、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设施,拓展娱乐项目,完善服务功能,打造上接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中穿大沙河风景区、下连黑河湿地的旅游文化经济长廊,把大沙河开发区建成功能完善、要素齐全、吸引力强的旅游综合服务区。完善路网布局,拓宽城市发展框架,科学设置公交站点、公交线路、班次以及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构建高效便捷的新型城市公交循环系统。在加快实施惠民小区保障性住房二期工程同时,加大大沙河开发区商业性房地产开发力度,规划建设园林化的精品楼盘,形成一批能够提升城市形象的生态型、智能化小区,配套建设生活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停车、医疗、教育、金融、餐饮、娱乐等公共服务,着力打造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明和谐、富有特色、最宜人居的生活组团。

3.4 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产业支撑endprint

3.4.1 做大旅游文化产业。以大沙河风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和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目标,依托丹霞湖、丹霞山及丹霞广场,积极开发演艺娱乐、休闲养生、大型游乐园等旅游文化项目,增强大沙河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充分挖掘临泽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快大沙河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以西游文化元素为核心,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开发建设西游文化主题公园。进一步完善大沙河开发区交通、住宿、餐饮、游客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积极开发旅游文化商品和休闲娱乐项目,延伸“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的旅游产业链条,使文化旅游业成为大沙河开发区最具潜力、最有优势的主导产业。

3.4.2 做活商贸流通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内引外联,高档次、高品位打造浙商文化商业广场、沙河绿岛和五湖嘉苑商贸一条街。以丹霞山庄、五湖大酒店、浙商酒店、长业假日酒店、七彩宾馆等为带动,大力发展住宿、餐饮服务业。依托三农大市场、玉米种子展示交易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网络健全的物流企业,在大沙河开发区建设集仓储保管、商品交易、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商贸物流产业,形成辐射周边区域、带动大沙河开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现代化商贸物流园区。

3.4.3 做强玉米种子产业。加快推进张掖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建设步伐,努力打造国内先进的集种子生产加工、种业信息发布、产品展示交易、成果技术推广、新技术研发为一体的示范园区。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技术创新,积极开展兼并重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围绕玉米秸秆、玉米芯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辐射带动包装、运输、仓储、劳务等产业的长足发展,打造玉米制种的完整产业链。

3.4.4 做优生态工业。坚持生态绿色取向,充分利用县域内丰富的农产品资源,积极引进知名品牌企业,大力发展红枣、乳制品、中药材精深加工,加速特色优势资源向精细、精深、高端化方向延伸转化。突出循环、低碳主题,积极争取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项目支持,优先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传统产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对平板玻璃等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通过积极申报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财政奖励资金,促使企业整体异地搬迁,盘活大沙河开发区土地和企业资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3.5 拓宽融资渠道,突破资金瓶颈

要把大沙河开发区公共资源的配置和市场化运作作为加快大沙河开发区建设的主要手段,探索推行“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开发机制和模式,多元化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大沙河开发区建设投入。在有效增加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不断激活民间资本潜力,鼓励引导企业和个人参与大沙河开发区建设与经营。要通过拍卖、租赁、转让等方式,进一步盘活大沙河土地资源,探索大沙河开发区道路、桥梁、汽车公交站等公共基础设施“冠名权”转让等方法,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整合闲置资源,拓宽融资渠道,增加信贷资金投入,建立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着力解决大沙河开发区建设资金制约的问题。

3.6 强化工作措施,推进项目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大沙河开发区建设项目的协调服务,严格落实县级领导挂项、牵头部门负责、责任单位配合和定期督查通报、年终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按照项目建设“五个一”的要求,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沟通协调,主动研究对接,对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临泽客运站站前广场及进场道路、惠民路延伸段、保障性住房二期工程、浙商文化商业广场、浙商酒店、长业假日酒店、七彩宾馆、三农市场、红枣风情园等大沙河开发区建设的重大项目,要紧紧围绕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申报立项、征地拆迁、招标投标、开工建设、问题协调各环节,主动跟进,强化服务,做到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落实,作风在一线改进,从而有效确保各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4 参考文献

[1] 周肇光.提升长三角区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法制协调力:基于政府责任视角[J].管理学刊,2014(2):39-43.

[2] 李曼碧,夏峰,龚震,等.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与生态环境保护[J].云南环境科学,2003(4):47-49.

[3] 吴晓青,陀正阳,杨春明,等.我国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2):19-22.

[4] 洪尚群,吴晓青,陀正阳,等.改善人文环境 促进生态建设[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增刊1):45-47.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问题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