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建设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研究

2015-11-27 02:53高淑莲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文献资源

关键词:文献战略储备库;文献资源;文献灾备

摘 要: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是“十二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工程,承德市作为该项目的建设城市,正在积极推进项目的开展。文章分析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建设的意义,介绍国内外文献储备库建设实践案例,阐述承德市建设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的几个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11-0093-03

本文系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2015年重点课题“承德市建设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51001。 2010年1月,国家图书馆在北京召开的“十二五”规划座谈会上,时任文化部副部长、国家图书馆馆长的周和平首次透露,为确保国家重要文献的安全和保存,国家图书馆正在酝酿筹建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并将这一项目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工程来建设。2010年8月7日—8日,国家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孙一钢等一行5人来到承德市双桥区、双滦区、滦平县开发区、对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选址一事进行了初步考察。2014年6月20日,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一行来承德考察,并会见了承德市市长赵风楼,双方就承德建设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项目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从酝酿筹划到选址落户承德,经过了反复的研究论证。对承德而言,建设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不仅是重要的发展机遇,更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全力推进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建设。

1 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的目的主要是居安思危,它可以实现对国家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的异地战略保存,保障特殊情况下国家文献不受损害以及对馆藏数字资源实施异地防灾备份等。

1.1 缓解国家图书馆书库的紧张局面

文献信息是人类文明、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各国都重视对文献资源的保存和利用。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目前各类文献资源都在以几何倍数快速增长,文献的急剧增长,对图书馆等文献保存机构的库容提出了严峻的考验[1]。以我国国家图书馆为例,2003年年新增文献量64万册,到2010年增长到120万册,截至2012年底,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为3,119. 51万册(件),按此增速,单靠增加馆舍己无法解决馆藏空间紧张的局面。

为缓解国家总书库馆藏文献激增与馆藏空间不足的矛盾,更好地拓展现有馆舍功能,实现对具有战略价值的文献的灾备异地保存和管理,建立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是十分必要的。

1.2 实现对国家文献资源灾备保存

社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灾害,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等;生产生活中的事故灾难如火灾、爆炸、水污染等。这些灾害发生后,如何进行有效处理,将损失降到最低,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都建立了完备的战略资源储备制度,其中包括文献资源的战略储备,一旦灾害发生或出现战争等情况,不致出现国家文献的损毁甚至消亡,从而实现国家文献资源的可持续保存。

国家文献的异地保存是保证国家文献数据安全的重要防线,一旦不可预计的灾害发生,可以实现重要文献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永久安全[2]。因此,建立高水平的、专业化的文献储备库已迫在眉睫。

2 国内外文献战略储备库建设实践

国外储存图书馆制度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真正意义的文献储备库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美国、俄罗斯、法国、瑞典、日本都建有完备的储备库[3]。各国储备库的建设格局、服务功能都各具特色。目前我国尚未有国家层面的储备库建设,但在高校和科研系统都出现了储备库建设的有益探索。

2.1 美国的文献储备库建设

美国国会图书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历来重视文献的防灾保存,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议员提议建立国家馆藏文献储备库,1993年国会通过了建立国家文献储备库的议案,1994年《军事建设拨款法案》将马里兰州米德堡陆军所属的土地划拨给美国国会图书馆,以建立国家储备库使用。2002年建成一期书库,2005年建成二期书库,现在已完成了四期的书库建设。该储备库收藏内容包括图书、期刊、缩微资料、照片、电影胶片和录音等各种文献。

美国的大学和企业也非常重视储备库建设,哈佛大学图书馆、密苏里州大学图书馆、耶鲁大学图书馆以及铁山公司都建有专门的储备库,功能和设施都非常完备。

2.2 俄罗斯的文献储备库建设

从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国家文化部就联合社会各界,商讨如何加强和完善管理国家馆藏文献措施,2000年俄罗斯出台《图书馆馆藏保存的国家规划方案》,提出了建立国家文献备份本制度和成立馆藏文献修复保护中心,2004年制定了《俄罗斯图书馆信息资源条例》,将馆藏文献寄存保存制度进一步落实。

2.3 法国的文献储备库建设

法国国家图书馆自1995年起建立文献储存书库,计划2015年投入使用,建库地点选在距法国国家图书馆总馆约30公里的赛纳·马恩的比西·圣乔治区。储备资料包括图书、期刊、稿本、缩微资料等。法国的储备库除提供文献的保存功能外,还担负文献修复、提供业务辅导等职能。

除上述国家外,日本也于2002年在京都府精华盯建立了国家文献储备库,澳大利亚、英国分别于2006 年、2009年修建了新的储备书库,挪威、芬兰、荷兰等国也都在建或已建成储备书库。

2.4 国内储存图书馆建设

高淑莲:承德建设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研究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储存图书馆发展还相对滞后,但高校和科研系统图书馆已经在探索建立储备库。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中心在成都郊区双流镇建有储备书库,是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储备书库;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于2005年建有提存书库,收藏保存文献出版年代相对久远、借阅率相对较低、复本相对较多的文献;北京大学2009年在昌平建立了储存图书馆,设计藏书量一百万册以上。上述具有储备库性质的储存图书馆的建立,为国家图书馆文献储备库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借鉴。

3 承德建设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若干问题思考

国家文献资源战略储备库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储备库的选址、功能定位到协调规划,都需要慎重研究决定。承德市作为储备库的建设城市,需要为储备库建设提供方便条件,努力推动其科学化发展。

3.1 承德具有建设国家文献储备库的有利条件

国家文献储备库作为“十二五”期间重大的文化工程,其选址至关重要,储备库的选址一般遵循安全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社会效益原则和经济性原则,选址是否得当,将对储备库的运行效率和成本产生重大影响。从国外文献储备库的位置来看,距离总馆都在300—500公里范围内,大约4—5小时的车程以内,这样能够保证运行、维护和使用的成本保持在合理的范围[4]。

国家文献储备库最初拟定承德或张家口,最终经过专家多轮论证考察,选定承德作为储备库建设城市,这与承德独特的区位优势、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3.1.1 承德建设国家文献储备库的区位优势。承德毗邻京、津,西顾张家口,东接辽宁,北倚内蒙古、南邻秦皇岛、唐山,是燕山腹地、渤海之滨重要的区域性城市,距首都北京180公里,位于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要道上,是名副其实的“一市连五省”的通衢之地,交通十分便利。特别是京沈高铁、承德机场等重大交通设施的建设实施,将实现北京和承德的交通一体化,两地往来仅需40分钟左右。这为建设文献储备库提供了有利条件。承德气候四季凉爽、湿度适中,这也是国家文献转移、储存所需的自然气候条件,可有效确保文献古籍的安全性和长久保存。承德素有“紫塞明珠”之美称,被列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国家甲类开放城市,皇家文化、佛教文化、红山文化、多民族交融的民风民俗文化与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资源构成了积淀深厚、禀赋独特、形态丰富、层次多样的文化特色,这是文献储备库建设的重要文化氛围。

3.1.2 承德对国家文献储备库的位置考量。遵循国际上文献储备库建设的成例,结合我国国家图书馆发展的具体情况,经过国家图书馆、承德市政府、市文广新局、高新区管委会等部门综合考证,承德市建立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项目预选址在承德高新区新城片区三道湾村,该区域浅山用地约1,000亩。其中,储存功能用地规划在文化设施用地内,复制、生产、销售、发行等功能用地选址规划在商务用地或一类工业用地内,这一位置是储备库建设的最佳地点。自然条件:该处为浅山缓山用地,该区域地质结构稳定,附近有千山、坡地,无河流,没有发生过地质灾害。交通条件:距京沈高铁承德站3公里,京沈高铁建成后,乘高铁从承德45分钟可抵达北京星火站。区域内有京承、承秦、承朝高速终点站,公路交通发达。拟建地规划园区道路畅通。人文环境:拟选址距承德市中心城区8公里,位于承德高新区新城片区,距高新区南区3公里。周边生活设施便利,有酒店、大型超市、文体活动中心、医院、学校等便民设施。周边无军事设施和大型养殖场。市政配套:该区域规划11万变电站,可保证双路供电。已修园区路均已同步完成排水、供热、通讯、燃气管道,拟选址地园区道路计划今年开工建设,同期修建排水、供热、通讯、燃气等配套管道。

3.2 国家文献储备库基本功能定位

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并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图书集散地,它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文化工程,将与现有国家图书馆总馆相辅相成,共同承担起国家图书馆的各项职责[5]。它最主要的职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2.1 永久保存传统载体文献资源。保存本文献是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的重中之重,是我国出版文献的总书库,是国家文献战略储备的核心,项目拟将国家图书馆保存本库和长期保存级数字资源迁至文献战略储备库,以实现对国家重要文献资源的永久保存。

3.2.2 异地备份馆藏文献资源。拟将周转率低的基藏文献转移至文献战略储备库,以减少总馆库容压力。作为国家图书馆的附属书库,战略储备库也要向总馆运送读者所需文献。同时,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自动采集、迁移和仿真处理,逐步实现对这部分资源的有效存储与容灾备份[6]。

3.2.3 开展辅助业务。参照国际图书馆发展趋势,拟在文献战略储备库建设国家图书馆辅助业务空间,将文献数字化加工、文献脱酸、缩微文献处理等占用空间较大的基础业务迁移至此,将总馆更多的空间用于读者服务。

3.3 承德全力推动国家文献储备库建设

承德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工作,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摆在同样的位置,同规划、同发展,不断强化领导,加大投入,为文化繁荣提供保证,把文化事业建设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承德市建设文化大市实施纲要》《承德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在承德兴建,承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牵涉文化、宣传、财政等很多部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承德市委、市政府把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作为承德发展的又一次新的重大机遇,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督促落实,调动各方力量,要求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文献储备库建设。

3.4 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建设与承德发展的互动

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项目选址在承德建设,契合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国家文献战略储备库落户承德,不仅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更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国利民的事业。

储备库的建设将作为承德划时代的标志性文化工程,使之成为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和文化地标。通过国家文献储备库建设,能够加快区域文化交流,扩大承德知名度,推动京津冀同城化经济建设,对承德发展低碳、循环产业,实现绿色崛起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进一步深化与国家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借助国家图书馆在文化方面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承德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促进高端产业的发展和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

4 结语

2015年8月17日,北京中关村管委会与河北省承德市在北京签署大数据合作战略协议,规划在承德建设六个大数据中心,同时还将建设面向全国、服务于京津冀的大数据灾备服务中心。该项协议的签订,是承德文化产业的又一重要举措,大数据灾备中心的建立,也必将与文献资源战略储备库形成互补,共同担负起保存包括纸质文献和数据资料在内的国家资源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王莲.美国高校储存图书馆及其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3(16):94-97.

[2] 介凤,詹华清,赵伯兴.美国储存图书馆体系发展过程研究及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1(1):89-92.

[3] 王亚琴,赵伯兴.国家储存图书馆构建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1(15):61-64.

[4] 巩梅.储存图书馆的探索与尝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3):54-58.

[5] 赵伯兴,张海霞,方向明.建构上海高校图书馆合作储存库的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10):92-95,104.

[6] 彭林.储存图书馆与资源共享:关于建立我国虚拟储存图书馆系统的构想[J].图书情报工作,2001(2):76-79.

(编校:徐黎娟)

猜你喜欢
文献资源
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路径探索
基于C—D生产函数的文献资源投入产出因素分析
中国周边区域研究文献的需求与保障
中国周边区域研究文献的需求与保障
浅析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文献资源建设研究
政法类大学图书馆图书配置以及对法学图书的需求
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现状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探讨网络环境背景下的高校图馆文献信息资源采集分析
关于构建江苏当代名艺术家专业影像资料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