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过程性评价手段增强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
——以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为例

2015-11-28 03:09欧丽敏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24期
关键词:电算化评价过程

◆欧丽敏

以过程性评价手段增强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
——以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为例

◆欧丽敏

根据过程性评价理念,将过程性评价手段运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通过对评价方式、标准及关键点的设计应用,学生的技能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协作精神等综合职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过程性评价;会计电算化;教学设计

10.3969/j.issn.1671-489X.2015.24.094

1 引言

过程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建构学习者学习活动价值的过程[1]。它强调学习者作为适当的主体参与,并且促进学习者不断发展。通过完整地评价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合理地肯定其阶段性成果,增进其对亲历的学习过程的认识,获得成就感和学习信心,更有效地促进其全面发展。这种评价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认可,并积极运用于学生学业评价中。而过程性评价理念又与高职院校生源现状及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更加强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但高职院校也普遍存在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表现为学习主动性差、自律性不强、缺乏自信、遇事逃避等问题。以往运用的“阶段性评价+结果性评价”模式,对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所起的积极作用不够。利用过程性评价的监督、导向和激励作用,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强化学习效果,促使其全面发展,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实践也不断证明,基于工作过程的、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运用过程性评价对教学效果的优化增强尤为明显。笔者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对运用过程性评价增强教学效果进行了有益尝试。

2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教学设计

评价方式的设定 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激励性和全面性。从课程性质考虑,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评价内容设定为出勤情况、课堂参与、课后作业、小组活动、实际操作等几部分。

出勤情况间接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将出勤情况列入考查范围,是让学生遵守最基本的规矩,尊重课堂,加强自律意识。

课堂参与是考查学生课程学习投入精力以及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情况,能够直接展示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自我表达、推介能力,从而提升个人自豪感和学习自信心。

课后作业包括实验报告、探究性题目、资料查阅等,考查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情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习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颇有成效。

小组活动是为了提升学生协作精神。通过6~7人的编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协作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在考评上实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组别计分,然后计入个人考评分中。

实际操作是对学生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的检验。学期中可多次对分环节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测评,作为局部性的实操成绩;期末对整个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进行综合测评,全面考查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

在评价主体的设定上,为了突显学生的主体参与身份,设定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形式。

评价标准的制定 要合理确定过程性评价的标准和内容,评价标准要可测、可量化,能评价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

会计电算化课程由于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测评赋分上实际操作所占比重较大。在百分制下,具体为出勤情况10%、课堂参与20%、课后作业12%、小组活动8%、实际操作50%。赋分标准见表1。

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评价关键点 会计电算化教学注重平时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发布教学任务时,先化整为零,使各工作任务环环相扣,最后再进行整合。要发挥导学作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从教学设计、组织、管理和实施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自我实现需要,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以及与教师、同学的交互学习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现实表现进行即时、动态监控。

1)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评价。会计电算化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知识点的循序渐进为原则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均进行评价。

表1 赋分标准

表2 代表性问题板总账—基本科目期初数据录入

典型工作任务具有对前后知识点贯通性强的特点。这使学生在具体任务驱动下,既能较好地掌握本工作任务中的知识点,又能温习巩固前面所学知识。以典型工作任务“总账—基本科目期初数据录入”为例,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以“讲解—演示”模式重点对期初的三种数据类型(末级科目、非末级科目和辅助科目)的数据录入进行讲授,之后要求学生在自己前期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按要求逐一录入期初余额数据,随后多个问题出现。此时归纳问题,使用“代表性问题板”,见表2。

“代表性问题板”重点记录典型工作任务中具有代表性并高频度出现的问题。问题由学生提出,教师归纳整理后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反馈讨论结果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正确解决办法给予学生或肯定或激励和建议的评价。每个“代表性问题板”整理完毕后上传至班级“学习交流平台”,供学生课后查阅学习。

2)注重对学生工作任务中难点、易错点课后体悟的观测。根据教学实际,对工作任务中的难点、易错点等有针对性地布置实验报告、探究性题目、资料查阅等形式的课后作业,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在面对问题时能梳理思路——分析判断——论证解决,得出结论性成果并加以内化,使之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实现自我满足,并逐步将探究性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以纸质形式提交。通过批阅实验报告,能够直观感受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对实验内容的掌握是否全面准确。实验报告全批全改,逐个书写评语,对发现学生存在的思想上和知识点上的问题,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平民化或网络化语言加以指正、激励和引导。

探究性题目和资料查阅的完成情况检查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其问题的提出大部分基于学院会计实训平台中会计电算化多媒体课件、教学动画、授课录像以及近期制作的微课的提供,学生通过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和校园免费Wi-Fi,可在线点击观看学习以及相关内容的检索查询,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通过班级QQ群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作业检查的内容包括班级学生对相关媒体文件的点击量和提交的电子或纸质文本。评价时要着重看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学产生的结论性成果,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分值奖励。

3)注重对沟通能力及协作精神的考查。将班级学生按实际工作岗位设定人数划分为多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单元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概念。在平时学习中,组长(按期轮换)作为标杆和纽带,带领组员共同进步,同时协助教师随时了解本组人员的学习推进情况。在完成综合实践任务环节,在单人单程综合模拟中,注重全组的整体推进程度,组员要相互沟通协助,共同推进本组工作任务进程;在小组分角色综合模拟中,注重完成任务的完整性和时限,组员根据岗位分工及权限,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整个账务处理过程。

考查点放在小组组员的团结协作表现、全组完成任务的整体推进程度以及小组的进步情况等。

4)重视学生实操技能的测评。作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实操技能是其未来就业的基本能力,必须扎实掌握,实操技能测评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实操技能测评包括典型工作任务测评和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任务测评两部分。

在发布的测评典型工作任务中,包括设错纠错、财会专业知识运用和逆返操作等内容。设错纠错实践能使学生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探索,找出错误发生的原因并加以纠错,增强解决操作故障的能力。财会专业知识运用实践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融入会计电算化操作中,强化专业知识水平。如在填制凭证时,只提供经济业务内容,不提供编制的会计分录,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填列。逆返操作的熟练程度是学生实操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标志。正确进行逆返操作练习,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操作水平。如在结账后发现有差错,学生使用反结账、恢复记账前状态、取消审核、取消出纳签字等,使用逆返操作方法修改差错。典型工作任务测评赋分是通过其账套备份数据上传至教师机后验证正误赋分。

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任务测评是对学生整个工作过程操作技能的检测,能充分了解其对各操作流程的掌握程度。该测评通过学院会计信息化教考平台进行,抽取两套试题分两次进行测试,最后将其平均分计入总成绩。

3 过程性评价对教学的推升效果

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过程性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根据课程性质设计有针对性的评价内容,为每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和参与机会,帮助其自主探索、协作交流、共同进步,深层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其技能水平、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协作精神等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实现对课程的动态教学和管理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教学过程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关注及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利于调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积极因素。这样能及时有效地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对教学进度和深度进行动态调整[2],教学效果比之过去有明显增强。

促进信息化手段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过程性评价手段的运用,一方面促使教师在授课中尽可能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促进教学的延展性。如讲授中使用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根据教学内容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微课资源等。另一方面,学生要完成作业也会利用以上资源或更多。由于当代学生是伴随着信息技术普及成长起来的一代,对声、像、文等观感强烈,信息化手段和资源的使用能较好地发挥其优势,激发其兴趣潜能,增强学习效果。

有利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手段等。针对不同差异的学生,教师要能在教学设计、角色定位、进程把控、评价实施等方面不断反思和调整,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全面、准确、合理的评价,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即时评价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过程性评价的实施能引领教师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同行间的交流合作、提升教学能力、生成教学智慧。

4 结语

过程性评价体现了对学生的价值关怀,评价结果不是目的,实施评价过程中的多种能力培养才是目的之所在。所以,教师在实施过程性评价中,要切实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学习效果。

同时,该评价方式也存在缺陷:一是由于是全面性评价,这使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一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会半途而废;二是评价主体由教师和学生组成,评价结果会有主观分数的存在,影响评价结果。■

[1]张曙光.过程性评价的哲学诠释[J].齐鲁学刊,2012(4).

[2]高莉.基础会计课程螺旋式教学过程的设计探究:以会计要素为例[J].职业时空,2013(10).

G712

B

1671-489X(2015)24-0094-03

作者:欧丽敏,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财会与金融管理、会计电算化(750021)。

猜你喜欢
电算化评价过程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应用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和审计的冲击
“三自主”学习法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