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探析

2015-11-29 16:17胡金鑫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3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心理健康运动

胡金鑫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五中学,山东 济南 250100)

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探析

胡金鑫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第五中学,山东 济南 250100)

在体育活动中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体育教学要贯穿“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从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出发,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运动负荷、学生主体和丰富体育活动分析了在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 研究背景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在社会交往中就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但在调查中显示,当前20%左右中小学生的心理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冲动等,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通过运动和锻炼,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帮助,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情感目标实现就是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研究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就显得很有必要。

2 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价值

2.1 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

运动能力和智力发展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体育运动可以提高脑细胞的反应速度,有利于发挥脑的智力功能,经常进行体育活动就可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如体育运动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在短跑或球类运动中,就需要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即将发生的动作上,在运动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动作,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分配,广度与转移都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2.2 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体育运动都是以群体的形式进行身体练习,学生之间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学生需要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如球类比赛中就需要队友之间的合作与对手之间的竞争,在比赛中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关心他人的要求,积极地沟通。

2.3 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是通过运动负荷来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运动负荷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如大强度、长时间的耐久跑就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等优良品质。体育比赛规则的约定俗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性、自制力和公平竞赛的优良品质。

2.4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体育运动的健身作用主要体现在身体素质和精神修养,精神方面在于锻炼身体的同时,实现精神的升华,切磋技艺、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体育运动中大力的射门、优美的舞蹈、成功的过杆,都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力与美,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

3 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

3.1 采用灵活教法,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学生的各种练习都是在活动中进行,教师就应该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提高学生练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为自己赢得表现的机会,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分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用多样、多层次的评价来进行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体育比赛中,

加强规则的渗透和诚信的教育,让学生在诚信中学会相互接纳、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和学生多接触,走进学生,多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体育锻炼让他们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2 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会为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所以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一方面照顾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如利用三大球、接力、拔河等集体的团队比赛,通过小组的合作和学生之间的竞争,在对抗中学会克服胆怯,培养自信,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奋勇争先的优良品质,通过小组的竞争,形成良好的群体力量,在互相的呐喊助威中,促使学生之间的情感得到升华,让学生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在体操各单项的教学中来克服学生的腼腆、胆怯和自卑的心理障碍;在小球类和田径项目中,来克服学生自卑、优柔寡断的心理障碍,在胜负中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培养学生坚强、果断、拼搏的心理素质。

3.3 适量运动负荷,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是通过运动负荷来增强学生的体质的,同样适量的运动负荷也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有氧健身运动项目,可以让学生在有节奏的运动中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在中等强度的运动中改善情绪状态和焦虑、抑郁、紧张和疲劳;在大强度的运动中让学生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让学生体验情绪变化,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和控制这种情绪的本领,学会自制;进行耐久跑等长时间的项目对调节学生的神经活动,增强学生的控制能力,改善学生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喜怒无常,报复性强的弱点有一定的益处。

3.4 发挥学生主体,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很大程度上可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就会产生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这种师生、同学之间的交流,就会让学生产生共同的体验和感受。包括同学间的关系处理问题,让学生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有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处理问题,避免出现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体育教学中学生都是以群体的形式进行身体练习,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就可以让学生之间通过接触来学会处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如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关心他人的要求,积极地沟通;在分层教学中能客观了解他人,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能接受教师和学生的诚心赞美和善意批评,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

3.5 丰富体育活动,营造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在对体育活动的不断参与中实现的,所以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在丰富体育活动的体育活动中让学生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持不懈的作风,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机智灵活、沉着果断的品质,让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如通过年级篮球赛、班级对抗赛、拔河、登山等集体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让学生相互了解,抛开平时怨恨、隔阂和距离,一起喜怒哀乐,彼此接纳。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压力下,往往会产生厌学、弃学、离家出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学生学习的紧张、压抑、焦虑就会得到缓解,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4 结 语

体育教学在对学生完善认知、技能目标的同时,还在情感目标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作为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基本知识,结合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及学生各年段的身心发展规律,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豁达的胸襟、乐观的性格、坚强的意志,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 1 ] 邱明.论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J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 2 ] 梁晓龙.体育和体育的功能与作用[ J ].体育文化导刊,2003(3).

[ 3 ] 刘大海.体育与健康理论依据[ 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015-01-19

胡金鑫(1979 ~),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G807.3

A

1674-151X(2015)03-095-02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心理健康运动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体育运动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不正经运动范
呆呆和朵朵(13)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