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系

2015-11-29 16:17
少年体育训练 2015年3期
关键词:竞技青少年体育

丁 洁

(新乡学院体育系,河南 新乡 453000)

我国竞技体育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系

丁 洁

(新乡学院体育系,河南 新乡 453000)

建设体育强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人民的健康意识,促使人民自觉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青少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不断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发展,开创青少年竞技体育新局面,促进青少年身心协调发展。引导青少年充分认识竞技体育的价值,提高他们参与竞技体育的自觉性,增强他们的参与兴趣

1 竞技体育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1.1 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竞技体育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升学压力的影响,过于重视智力教育,轻视或忽视体育教育。导致学生文化课负担过重,缺少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同时,许多学校体育设施落后简陋,受硬件设备限制,许多体育活动和课程无法顺利开展。青少年健康监测显示,我国大部分青少年速度、耐力、视力、力量指标均有所下降,青少年肥胖比例显著升高,体质健康指数持续下降,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若要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在学习文化课之余,加强体育锻炼,注重竞技体育,因为竞技体育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指出:“奥林匹克不是国家间的比赛,而是运动员之间的比赛。”可见,奥运会的举办和存在,不仅是为了以体育竞技形式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更是为了培养身心健康的新一代青少年。古代奥运会将教育和体育有机结合,以竞技体育培养人果敢勇敢的品质,促进人民身心协调发展。

现代奥运会也是伴随着近代教育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它继承了古希腊奥运会精神,将竞技体育视为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奥运会之父顾拜旦指出:“教育是复兴奥运会的基础和目的。”可见,顾拜旦复兴奥运会意在通过体育比赛增强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而提高人类发展的综合素质,推动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顾拜旦认为,竞技体育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完善人的个性,磨练人的意志。

1.2 竞技体育的发展必须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受到多种因素的束缚和干扰,逐渐丢失了奥林匹克精神,因此,若要实现青少年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关注竞技体育发展问题。在我国传统教育模式中,德、智、体、美教育被分割开来,且出现重文化课,轻体育课的倾向。而对运动员的培养则出现重体育,轻文化的倾向,在高强度的体育竞技训练中,他们牺牲了学习文化课的时间,更缺少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社会适应能力逐渐降低。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政策的调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不再统一安排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这使得参与竞技体育的青少年逐渐减少,后备人才资源日益减少,在中国原有的三级训练网体系中,竞技运动员一直从事着高强度、高风险、低成材率的事业,这使一部分人逐渐丧失参与动力,后备人才逐渐萎缩,这成为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开始引进运动员,与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体育团体进行交流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后备人才资源不足的问题。但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竞技体育运动员培养模式,引进的运动员多来源于不发达地区,他们为了谋求发展进入竞技体育训练队伍,但却未能接受全面的辅导和教育,而是每天都进行高强度的竞技体育训练,德、智、体、美教育被完全割裂开来,身心健康发展受到极大的阻碍。

中国竞技体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为根本目的,而不能仅仅依靠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来引进人才,进行竞技体育人才储备。因此,必须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来不断完善竞技体育的理念,合理分配竞技运动员的读书时间和训练时间,促进学生协调发展。要建设体育强国不仅要赢得比赛成绩,培养世界冠军,还应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2 竞技体育发展与青少年强身健体的关系

2.1 发展竞技体育有助于青少年强身健体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我国人民尤其是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加,社会大众的体育意识也有所增强,国家在体育场所和设备上的投入也逐年增加。但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使得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体质每况愈下。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世界上每年有约270万的青少年因体质不佳死亡。同时,青少年肥胖病患者以每五年一番的速度增长,肥胖症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就被定性为一种疾病,与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合称“死亡四重奏”,成为仅次于吸烟的致死性危险因素。这些身体疾病的产生大多因为缺少锻炼。因此,若要促进青少年强身健体,就必须重视青少年健康,鼓励青少年多参加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2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

若要激发青少年参加竞技体育的积极性,竞技体育活动内容就要更加丰富多彩,形式要更加多种多样。学校体育场馆要根据实际条件,增强面向公众的开放性,延长开放时间,公共体育场馆则要为青少年锻炼提供便利,协调开放项目和时间,在周末和寒暑假延长开放时间,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同时,还应加强青少年竞技体育网络宣传和建设,通过网络宣传普及相关竞技体育知识和信息,增强沟通性和趣味性。创建示范性青少年竞技体育俱乐部,增加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此外,还应在各个学校间联合开展校园武术、校园篮球、校园足球等项目,为青少年提供更多体育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引导青少年在各种校园体育竞技比赛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除此之外,还要努力构建受益面广、符合需求的青少年竞技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要以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体育场所为载体,以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竞技体育活动中心、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为组织形式,联合学校、社会、家庭,为青少年提供竞技体育培训、体质监测、赛事交流等服务内容,增强青少年竞技体育活动的科学性和目的性。

若要促进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就必须重视青少年竞技体育教育体系,增强青少年竞技体育的专业性。这就要求学校要提高竞技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还要完善青少年竞技体育比赛,推动青少年竞技体育比赛朝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充分尊重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和青少年身体素质需求,以政府为主导整合体育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各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学校的师资力量,构建布局合理、内容新颖、充满活力的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训体系。

3 结 语

无论是在西方的奥林匹克精神,还是在现代体育发展理念中。青少年竞技体育一直都是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青少年的体育发展问题同样不能被忽视。我们应该抓住战略机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的体育思想,大力发展青少年竞技体育。按照战略规划的要求,促进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不仅要注重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更要普及体质健康理念。要增强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的目的性,即青少年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身心素质。但与此同时,根据我国体育发展规律和基本国情,坚持培养竞技人才的教育体制,重点加强对我国各级各类的体校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为了培养道德品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体育竞技人才和提高民族体质健康,我们要

在开展体育工作中打破体育机制体制的障碍,进一步解放思路思想。根据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计划,进一步更新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高素质

的青少年体育竞技人才,进而提高竞技体育的社会认可度与关注度,促进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 1 ] 张晓义,张辉.新中国参加赫尔

辛基奥运会始末:熊斗寅先生访谈录[ J ].体育学刊,2008.

[ 2 ] 熊晓正,郑国华.我国竞技体育发

展模式形式、演变与重构[ J ].体育科

学,2007.

[ 3 ] 缪佳.竞技体育在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J ].体育科研,2012.

[ 4 ] 谭华.关于实现体育可持续发展的

若干理论问题[ J ].体育学刊,2000.

2015-02-17

丁洁(1980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学。

G804.32

A

1674-151X(2015)03-015-02

猜你喜欢
竞技青少年体育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我们的“体育梦”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