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舞蹈的价值①

2015-11-29 15:42胡静樊庆岗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贵州舞蹈

胡静 樊庆岗(贵州师范学院 贵州贵阳 550018)

浅析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舞蹈的价值①

胡静樊庆岗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贵阳550018)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实地观察法等对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少数民族传统舞蹈进行比较、整理发现: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尤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类项目与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在外部表演形式上极为相似,如何判别某些传统项目是属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还是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是区分二者的关键。论文主要从文化学的角度对二者参与主体的价值目标着手,试图拟清区别二者的判断标准,以期推动二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发展。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统舞蹈价值目标判别标准

贵州——18个世居民族汇聚齐居,民族的传统性、多样性造就了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也正是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成就了多元多彩的贵州文化。亦是如此,使得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的表演形式的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及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在判别二者的标准上存在较大争议,甚至可以理解为判别标准的不清楚或是缺失,造成了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人们不经要问“是舞蹈还是体育?”的尴尬之态。然而,文化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判别一种人类文化活动的性质的主要依据是,人们在这种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目标追求。因此,拟清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价值目标所在,即是判别二者的标准。

1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渊源

在对搜集的文献资料的整理及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关于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舞蹈的起源有着大致相同的渊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生产劳动

“劳动创造一切”,劳动贯穿整个人类发展史。对于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产劳动是其主要产生的渠道。首先,由生产工具到玩具的转变。钓鱼在今天可谓是一项休闲运动,但是在生产力落后的时代,这是一项基本生存能力的体现,渔具已从垂钓工具到今天娱乐玩具的转变。其次,劳作过程中的行为动作转化为传统体育动作。在流传于沿河的土家健身操里,便是将生产活动中的挖地、播撒、栽秧、挑水等一系列劳作动作集于一体,再现了土家人民勤劳的场面。对于民族传统舞蹈也大致相同,把平时生产生活中的劳作方式加以艺术化展现,如,鄂伦春族的“依哈嫩”舞主要再现狩猎者驼猎物的动作;拉祜族的“摆舞”还原了人们在田间地头插秧、播种、收割等劳作的场面;土家族的“摆手舞”,舞者举棍、梭标、鸟枪、火铳等随哥而舞,这是再现土家族原始狩猎的迹象。

1.2巫术与宗教需要

在远古时代,人类尚未能与自然匹敌的情况下,崇尚、敬畏、畏惧自然,试图“借助于运用错误推理而产生的种种办法来控制自然”,于是进入了巫术时代与宗教信仰时代。在贵州各世居民族中,对巫术和宗教信仰亦是各具特色,表现为各种崇拜,如:鬼神崇拜,图腾崇拜,神灵崇拜等。各种崇拜通过服饰、纹身、各类模仿动物身体活动的形象、动作等。在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与武术、舞蹈的关系极为密切,祭祀、庆典都要对着图腾起舞,后逐渐演变为模拟图腾起舞,从而产生了大量象形取意的拳法和舞蹈动作。

1.3民俗活动

民俗,指民众的习惯,民间之风俗,具有大众参与性、习惯性和稳定性特征。贵州各世居少数民族,有着内容丰富,千姿百态的民俗活动。如端午节传统体育项目有赛龙舟,独竹漂等,苗族的打花棍、打花鼓、板凳舞等,水族的赛马等,以及有着“东方迪斯科”台江县的反排木鼓舞,在强烈的节奏下同侧肢体同向运动(即同边手),展示了人类协调能力和提高了审美效果。对于传统舞蹈而言,在民俗活动中也得到极大的体现,如逢四月八、七月半、过年等节日的到来,独山、荔波等县的布依族群众都会举行铜鼓刷把舞,大家载歌载舞,不亦乐乎。土家族的摆手舞,最早主要表现为传统舞蹈,于春节前后的农闲时节,一般从腊月二十九开始按照土家族习俗至土家摆手堂,待长者指挥节奏鼓点一致,众人便随之而舞。

不难看出,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传统舞蹈渊源大致相似,都主要基于生产劳动、巫术宗教及民俗活动,都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的表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地域特征,都具有强烈的观赏性,也正是二者之间有如此高度相似性,以至于难以区分二者是“体”还是“舞”。但是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判别一种人类文化活动的性质的主要依据是人们在这种文化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目标追求。

2 价值目标追求

2.1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目标追求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繁多,且大多数项目前身都不是体育活动,而可能分别是宗教祭祀活动、生产劳动方式或军事搏杀技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些身体活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并流传至今呢?文化学的研究结果显示:人文精神具有强制力的制约作用,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体育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就是:始终以人为核心,关爱生命与健康,关怀人的幸福与快乐,充分尊重人的个性需求与选择,通过体育活动方式,全力促进人的身心与精神的健康和快乐,尽可能地促进人的全面、和谐与充分地发展。因此在贵州少数民族世代的延续和不断变化中,身体活动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例如:钓鱼,由生产生活的必需技能演变为今天的修养身心的项目,由钓“鱼”到“娱”,不再追求为生活而钓鱼,而是为了追求修养身心,享受垂钓的悠闲自得,放松心情愉悦自我的举动。再如一些祭祀活动的巫舞,从最初为愉悦神灵到今天娱人乐人,是生产力不断得到提高使人们改进生存技能不在相信求助神灵获得生存能力,但是这些巫舞也并未此消失,而是成为人们在闲暇时光群欢时刻追求身心健康,满足群欢快乐从而体现自由追求幸福的身体活动;再有一些运用在战争或发生抢夺事件中的身体活动,如现今流行的投壶游戏、投掷、摔跤等有身体接触或是没有身体接触的项目,也逐渐演变为今天人们追寻快乐,满足身心的活动,当时作为战争武器或是抢夺利器在今天变成了满足人们娱乐需要的物件,从根本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完全转变为人类在生物意义上的满足和娱乐群欢的过程中获得欢快的情感需要。因此这种满足参与者在活动中获得自身快乐,追求身心健康,追求群欢、幸福的目的就是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追求,也正是这样的价值追求,使得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以

继承和发扬。

2.2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舞蹈价值目标追求

如前所述,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舞蹈与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渊源上极为相近,在表演项目上,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综合类项目在外部的表现形式上与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极为相似。但是通过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舞蹈价值的分析,能够区别开两者,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舞蹈价值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2.1主题性特征

是舞蹈都有一个主题,表达某种思想或塑造有意义的形象等,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来源于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民俗活动等,每一段舞蹈或是一个节目都有一个较为鲜明的主题。如布依族的丰收舞(亦称刷把舞),源于秋收时节确保每一颗粒粮食都能进谷仓,人们用刷把把簸箕隙缝里的粮食刷出来倒进谷仓,布衣青年男女们用舞姿把劳动场景栩栩还原,体现了布依族古朴的劳动美和追求自然和谐的思想;其次宗教信仰一直是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舞蹈的主题之一,鼓是贵州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木鼓是苗族同胞古老祖先的象征,铜鼓布依族具有悠久历史、民族文化色彩厚重的神器,铜鼓舞,木鼓舞、花鼓舞、打猴鼓等一系列的舞蹈都是人们踩着鼓点扭动身躯向祖先、向神灵诉说,又或是在取悦他们;再有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舞蹈部分突出婚恋习俗,男女青年互表爱慕之情,欢庆年节等主题各异的各类传统舞蹈。参与者在活动中为了把了把主题思想表达清楚,往往会根据主题需要变换自己的活动方式,所以在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舞蹈中参与者行为是为了表达舞蹈主题思想、塑造某种形象意义而进行。

2.2.2角色性特征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是一门感性、集群的民间艺术。在参与过程中,参与者往往在整个活动中扮演着某个角色,配合全体演员完成整个舞蹈,提高舞蹈的表演效果。例如彝族的铃铛舞,集体性传统舞蹈,多人按照统一的节奏进行,急缓有序,舞者要根据统一的节奏完成各自的动作,因此,表达出对本民族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只能是每个角色的扮演者根据主题需要,协调配合,身心一致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参与者的这种角色意识是为了提升舞蹈的完整性、效果性、欣赏水平服务,这种服务的目的最终是为博得观赏者的认可和喝彩,所以参与者终极目标也是为欣赏者而舞。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历史渊源相近,甚至在部分项目上极为相似,区分二者的判别标准是拟清参与者价值目标追求。参与者通过身体活动方式是为了追求身心健康与精神愉悦,追求快乐幸福和享受自由,是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体现;参与者通过身体活动方式是为表现特定的主题,思想、抒发某种情感,营造主题氛围,塑造意义形象,最大限度地发挥角色表演为提升整个活动的感染力、表现力和欣赏水平,无疑就是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舞蹈。

3 结语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贵州少数民族传统舞蹈都是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某一身体活动在流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时而是满足参与者追求健康快乐的传统体育价值需要时而又表现为感染气氛,表达思想的传统舞蹈价值需要的交叉现象。但是,把握住对二者本质特征的认识,强化二者价值目标追求,为二者发展找准方向,拓宽传承路径。

参考文献

[1]谭华.体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冯胜刚.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方法[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11.

[3]吴舒.论贵州民族舞蹈在当代舞蹈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4):91-94.

[4]陈立华.民族传统舞蹈的再认识和发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5):147-148.

[5]段丽娜.在坚守保护中发展创新—观第五节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的思考[J].电影评介,2013(Z1):121-124.

[6]孙姗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类项目的审美价值探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64-167.

作者简介:①胡静(1986,9—),女,汉,贵州毕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樊庆岗(1982,11—)男,汉,山东菏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3(a)-0225-02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贵州舞蹈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新时代的贵州值得期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