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侵袭

2015-11-29 01:55汇编秦改梅
科学之友 2015年13期
关键词:综合征工作

汇编|秦改梅

Health健康心灵驿站

警惕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侵袭

汇编|秦改梅

不久前,北京某路公交司机杨某在行驶途中突发疾病,在生命最后阶段,司机踩住刹车,保证了二十多名乘客的安全,自己却因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无效死亡。近些年,猝死事件屡有发生,上班族精英离奇暴毙已不再稀奇,其中慢性疲劳症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期“心灵驿站”,小编将带大家一起走进慢性疲劳综合征。

有这样一个案例,今年26岁的小婧在一家企业做销售内勤,很多人都很难把她的工作和加班联系在一起,可事实上从工作的第一天起,小婧的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工作。小婧所在的销售部门有十几个业务人员,经常在外出差,她所做的工作就是给业务人员做好后备力量,填报表、拟合同、开发票、按订单发货、和各个部门联络接洽等所有的事情都要由她一个人来完成。

其实工作本身并非特别费脑力,但事之琐碎却让人忙昏了头。多少个夜晚公司人都下班了,小婧还在忙碌。现在想来,也许是因为刚开始上班时小婧给自己定下的要求,以至于公司上下都习惯了她的工作方式,通常还会提出更高的工作要求。现在偶尔有特殊情况,没能加班把工作做完,领导反而会认为她工作退步了,那种滋味真是有苦说不出。

这份工作时常让小婧觉得疲乏和痛苦,白天浑身都不舒服,无精打采,像得了感冒一样。她也曾试图改变这一状况,2014年的10月份,在向上司请求调岗无果后,小婧提出了辞职。尽管公司提出加薪想留住她,她还是选择了离开。不久,金融危机的破坏力开始凸显,如果不能很快找到新工作,小婧手里的积蓄撑不了几个月。无奈之下,她只好找旧同事打听,得知公司面试了很多人但还没有定下新的销售内勤,只好去找顶头上司暗中帮她说情,重新回到公司工作。“如果不是遇上金融危机走投无路,谁愿意拉下面子再走这样的回头路!重新回到公司珍惜都来不及,对工作强度大哪里还敢再有怨言啊!”小婧无奈地说。

心理专家分析,此案中的小婧非常珍惜现在的工作,她为了保住工作而更疲倦地工作是她身心俱乏的根本原因。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为了生存不得已而为之的工作,那就得注意协调好自己的情绪,并及时调整自己的需求,让自己的需求更接近现在的工作。在工作中寻找乐趣,由不爱向爱好的转变可以令枯燥的工作增加些轻松的色彩。如果对自己的工作始终建立不起良好的兴趣,建议在合适的时机换一份有兴趣的工作,做喜爱的工作是降低工作疲乏度很好的途径。

专家支招:5步对抗慢性疲劳症

学会调节劳逸结合

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因工作强度大而导致的睡眠不足已成为当今最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如果只是忙于工作,不休息、不休假,长久下来,工作绩效必定无法保障,即使量达到了,质也不会太高。劳逸结合,工作之余好好放松身心、到户外走走,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均衡营养合理饮食

既要吃山珍海味、牛奶鸡蛋,也要吃粗粮、杂粮、蔬菜、水果,这样才符合科学、合理、均衡的营养观念。合理搭配、适量饮水,但切勿暴饮暴食,要定时定量、规律饮食。

适度锻炼

因为工作忙,没时间锻炼已经成为影响都市白领健康的又一大隐患。锻炼对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尤为重要。步行、游泳或水疗、伸展运动、瑜珈或太极拳等形式各异的运动项目,只要你参与了,就会有良好的收效。

合理安排工作

工作是一件长久而持续的事情,必要时加个班无可厚非,但如果长年累月加班,必定会积劳成疾。30岁前拿命换钱,30岁后拿钱换命是不少都市白领的真实写照。再者,工作太多、太繁琐时,不妨先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方式,是否是自己工作安排得不够合理?按照事情重要性和轻重缓急做事情,比大事小事一起做效果要好得多。

学会解压放松

保持良好、积极、愉快的状态是增进健康、摆脱疲劳的重要方法,工作和生活中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幽默,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轻松面对生活。假若你正处于某种“重压”之下难以释怀的话,建议你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让心理咨询师帮助你卸下包袱,找回那份久违的健康与轻松。

心理小贴士:慢性疲劳综合征也称慢性疲劳和免疫功能异常综合征,指健康人不明原因地长时间出现全身倦怠感,卧床休息后亦不能缓解。患病症状特别像病毒感染,并持续6个月以上,导致工作、学习及社会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并伴有低热、咽喉痛、头痛、肌肉痛、抑郁、失眠或嗜睡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有时淋巴结肿大。以往人们对这种病认识不足,很多患者被误诊为神经衰弱,它已经成为医学上最难攻克的课题之一。在心理学上,慢性疲劳综合征称之为压力综合征。当各方的压力源一齐袭来,又难以及时疏解压力时就容易患上压力综合征。现今得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多发于20~50岁人群,以白领居多。

猜你喜欢
综合征工作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考前综合征
我得了“开学综合征”
不工作,爽飞了?
开学综合征
一毛学琴记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离退休综合征的调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