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工作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研究

2015-11-30 16:05王琦张俊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共青团大学生

王琦++张俊

摘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是高校共青团在思想引领方面的首要工作任务。本文在高校共青团工作的视野下系统构建了以“一个中心、两条途径、三个统筹、四大阵营”为特色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体系,即以科学引导、整体推进为工作中心,以人文关怀、心理疏导为工作途径,统筹课堂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三个培育载体,涵盖公寓、社团、家庭、网络等四大工作阵营的工作体系。

关键词:共青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一、引言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是最重要的群体。而高校共青团作为大学生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的重要组织,积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民族精神纽带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积极顺应党和国家的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价值观培育体系,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与内化。

二、共青团工作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工作体系构建

本文基于高校共青团的工作视野,构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工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一个中心、两条途径、三个统筹、四大阵营”。

(一)“一个中心”:科学引导,整体推进

科学的理论引导是前提,通过给大学生灌输先进科学的理论知识,丰富大学生的文化底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要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增强理论的吸引力和渗透力,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落到实处。整体推进就是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视为一个整体,统筹兼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好培育途径、培育载体和培育阵营之间的关系。

(二)“两条途径”: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就是关心人的生活状况、肯定人的尊严、追求人的解放和自由。就大学生而言,思想具有不成熟性和矛盾性,由于长期以来大学生的思想感情倾向、人文关怀被忽视 ,导致大学生普遍压力较大,这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关心大学生的思想倾向和生活状况,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通常是指心理医生对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沟通和疏导,使之受到鼓励,从而正确认识自我,最终恢复心理健康的过程。高校共青团工作应该充分认识心理疏导的重要作用,加强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三个统筹”:课堂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三个统筹”包括课堂教学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内的价值观培育载体。其中课堂教育活动主要侧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理论灌输,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两种培育载体则主要侧重于理想信念的实践教育。我们要把三种活动载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课堂教学活动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基本实践活动。课堂教育活动分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二者各有侧重点,但都渗透着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都具有价值导向的功能。对于高校共青团组织而言,应不断创新团校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注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重要工作阵地,加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灌输。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第二课堂”,同时也是大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活动载体。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校园文化活动,全面创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并在各种活动中侧面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营造具有良好学风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社会实践活动是价值观教育表现社会效果的重要途径,是高校课堂在社会上的延伸。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增长见识,提高社会责任意识。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社会调查活动,如“三下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服务社会的本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四)“四大阵营”:公寓、社团、家庭、网络

高校共青团工作应抓住公寓、社团、家庭和网络这四个工作阵营来开展价值观引领与培育工作。

公寓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处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公寓中度过。高校共青团组织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公寓”,如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优秀团干在宿舍管理中的带头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加强以寝室为单位的基层团组织建设,让大学生在公寓文化中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与人文关怀。

社团是学生自主管理、自由交流、自我服务的活动载体。在新的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更要高度重视社团的思想教育作用,通过举办各种社团活动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加强对大学生社团活动的指导,可以通过聘请专业教师、发挥优秀干部的带头作用等措施来鼓励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引导社团开展积聚正能量的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到学生社团的活动策划与活动实施中去。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思想对子女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强烈而深刻的影响,因为他们站在价值观提供、态度形成和资讯给予的第一线。作为以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主要工作内容的高校共青团,应密切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与学生家长一起共同构筑帮助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在日常生活中灌输积极乐观的思想观念,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和谐社会的形成。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通过网络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查找资料、交流沟通等,但网络是把双刃剑,若使用不当,则会造成许多不良后果。我们必须重视网络阵营的作用,利用互联网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的理性行为,通过建设专题网站和相关微博微信平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中国青年报,2014-05-05(01).

[2]汪立夏,李曦.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的创新[J]. 思想教育研究,2012,(12):15-18.

[3]郭朝辉.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1):81-86.

[4]鲍硕来,陈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修身教育的路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1):128-131.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共青团大学生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