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无小事

2015-12-04 19:52张晓政
月读 2015年12期
关键词:王安石趣味官员

张晓政

2015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县委书记要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情趣,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引导全县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趣味,通常指人们在生活中的爱好或追求,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品位和格调。高雅的趣味能够涵养一个人的品格,使其富于人格魅力;反之,低俗的趣味则使人堕落,纵使在芸芸众生中也能一眼看出其面目可憎。官员趣味是政治生态的重要内容,很难想象,一个趣味高雅、严于修身、习于养性的人,会在工作中欺上瞒下、蝇营狗苟、巧取豪夺;同样,若是热衷权位、汲汲名利、贪赃枉法,在生活中也必定沉迷声色、征逐酒食、鄙俗不堪。县委书记作为一方主官,言行举止极大影响着一方政治生态,这也是习近平同志强调县委书记应当追求健康情趣的重要原因。

回顾历史,古代官员在这方面既为我们作出了榜样表率,也留下了许多反面典型。

闲情逸致  养性怡情

在儒家经世济民思想的指导下,学以致用、学而优则仕是古代士人的理想追求与人生规划,特别是科举的产生,更为此提供了制度性通道,因此,中国古代在政治上的一大特点就是官员身份与文人学者身份的高度统一。以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为例,八个人不仅是文章高手、诗词大家——其中韩愈、王安石还是经学大师,而且积极投身政治,是许多重大政治事件的重要当事人。从而,毫不奇怪,大量文人出身的官员在公事之余,自然保留了吟诗作文、观山赏水、读书抚琴等等文人趣味,在闲情雅致中陶冶情操。

在这众多雅趣当中,琴棋书画无疑是最重要的方式。

琴为八音之首。音乐是儒家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本身就是一名音乐爱好者,对于学琴更是颇有心得。孔子学琴,既学其声,复学其法,再习其志,最后经由琴声到达作曲者内心;又《诗》云“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因此古人常以琴声表达对志同道合者的渴求。一曲《高山流水》,也揭示出知音之难觅与可贵。对于官员来说,琴还有另一层深意,即寓意和谐,所以琴瑟不调常用来比喻政令失度,而鸣琴而治则代表政简刑清,是为政的造词最高境界。

棋为人生之喻。世事如棋,由棋局之变化无常省悟人生之舍弃得失,可谓得棋之味。也因此,弈棋时的波澜不惊,常表现出一个人定力的深沉、度量的博大,乃至面对生死关头时的坚毅气魄。所以,淝水之战时的谢安,骤闻捷报而不动颜色;宋金大战中的宗泽,敌兵抵近而从容落子,实在并非矫情为之,而是以举重若轻来安定众心。

书是人品表征。常言道,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书品见人品,人品即书品,书法在中国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甚至当书品与人品出现背离时,人们宁可因人而弃书。例如,历史上蔡京、秦桧、严嵩等虽为书法大家,但其字却因其人而为世人排斥;就连朱熹在说到自己“少时喜学曹孟德书”时,也不免被人抢白奚落一番。事实上,当人们在赞颂“颜筋柳骨”时,除了对书法本身的鉴赏,背后怎少得了对颜真卿气节、柳公权风骨的崇敬?此外,在科举时代,写得一手好字更是考取功名的重要条件,历史上因为写字不佳而与金榜失之交臂的事例屡见不鲜,再加上平时出游应酬免不了需要题字留名,因此,对于官员来说,书法自然也就成为了一项基本功要求。

画为心声流露。尽管中国古代绘画大致可分为工笔与写意两大类,但正如北宋时期科学家、政治家,曾深深卷入王安石变法的沈括所言:“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行器求也。”对于官员来说,绘画作为一种爱好,目的同样在于怡情养心,因此更多的是强调神韵而不拘形似,说到底,乃是以画中之山水表达心中之丘壑,反之,一旦执着于笔触,便是落入匠气的窠臼了。

琴棋书画之外,梅兰竹菊则是最好的伴侣。梅的傲骨,兰的空幽,竹的气节,菊的高洁,都被赋予了人格上的象征意义。特别是在那些怀抱强烈理想情怀的官员心中,面对俗世的羁绊负累、官场的波谲云诡,这样的人格无疑更为可贵,四者也因此被合称“四君子”。事实上,古代官员大量诗歌辞赋、书画作品,也都正是以这四者为对象,用以寄寓心志。

如果说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的陪伴尚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读书作为古代官员最普遍的志趣爱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也因此格外受到重视。《论语》以“学”为开篇,也表明了读书学习的重要地位。正如黄庭坚所言:“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又如于谦所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因为饱读群书、博览众长,古代官员普遍具有丰厚的文学艺术素养,不论是诗歌辞赋,还是书法绘画,往往兴之所至,挥毫便来。即使是公文案牍,也往往充满文采,如李斯《谏逐客书》、贾谊《治安策》、诸葛亮《出师表》、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等等,既是振聋发聩的政论名章,也是不可多得的文学佳作。也因此,在中国古代文学选本中,这些都属于重要的篇目。

乐山乐水 与民同乐

《孔子家语》中记载,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他:“君子见到滔滔大水就要观赏,这是为何?”孔子回答:“你看那大水,川流不息而又谦卑从容,浩浩无尽而又勇往直前,遇物则平而又公正律己,明察细微而又坚持操守,更加以荡涤万物、感化生灵,仿佛具有着德、义、道、勇、法、正、察、志、善化这几种品格,因此君子见到它,就一定要驻足观赏,以启心志啊!”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孔子曾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与其说这是在自然山水中感受智与仁的存在,不如说是将智与仁化作自然山水般的客观存在,使“天道”与“人道”贯通合一。一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更是充满深邃的时空感与诗性沉思。受这一传统影响,古代官员常常走出书斋,登山观水,俯仰世界,在天地自然之间叩问人生、寻找本真、回归自我。不论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王禹偁《黄冈竹楼记》中的“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还是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苏东坡《前赤壁赋》中的“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都是借由自然山水表达其人生哲学,而天地景观也仿佛是为契合其人生际遇而设。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山水游历之间,一些官员也不忘心忧天下、弘道为民。例如,白居易与苏东坡迁守杭州,固然留下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等脍炙人口的诗句,但更让百姓怀念的却是他们疏浚西湖,先后修建白堤、苏堤的仁政;欧阳修在《丰乐亭记》《醉翁亭记》中固然记载了滁州山川之美,但更重要的是强调“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思是,与民同乐、使民安乐,才是他的目的所在啊!也因此,范仲淹虽然没有亲眼目睹洞庭湖的壮观,却可以凭借一幅《洞庭晚秋图》,写下《岳阳楼记》,借洞庭湖的浩淼烟波感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笙歌犬马 败德毁政

与闲情逸致、风雅淡泊的趣味相反,是另外一部分官员对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穷奢极欲的追求,或是沉迷酒色,或是流连游宴,或是贪恋财物。简而言之,就是脱离了精神层面的追求,而陷于物质、感官的

享乐。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在回答颜回如何治政时,就强调“远离郑声”(放郑声),这是因为他认为郑地乐曲不够节制,属于靡靡之音,与帝舜的《韶》乐、周武王的《舞》乐不能相比,因此不宜奏听。“远离郑声”实质就是告诫执政者不能耽于享乐,否则将导致荒政怠政,甚至仓皇辞庙、身死国灭。从商纣王酒池肉林、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起,历朝历代亡国之君大都如此,至于文臣武将因为困于所好而身败名裂的,更是不胜枚举,所以欧阳修才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老子》中甚至直接断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对于官员来说,原本为陶冶心境的趣味一旦异化为物质的攫取、感官的放纵,不但会迷乱心智,更严重的是还会伴随权力的腐蚀。道理不言而喻,无论是对什么东西的追求,一旦越过了正常范围,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作为手握权力的官员,必然会萌生出用权力交换的念头,进而走上贪赃枉法、徇私受贿的不归路。

小嗜大道 终须有界

如前所述,趣味关系着官员品格的习成,但官员主业毕竟是治政为民,两者说到底还是小嗜与大道的关系。古语云,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器物原本为人所设,一旦主客颠倒、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莫说笙歌犬马不足为取,就是再高雅的爱好也会变成负担,甚至成为败德毁政的导

火索。

翁同龢是咸丰六年(1856)的状元,位至光绪帝师,他力主维新,被康有为称赞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难得的是,尽管身居高位,但他为官清廉,晚年罢官后,竟要靠门生故旧接济。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清流领袖,也免不了被小人算计。当年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时,翁同龢正任户部尚书,掌管国库银两划拨。由于翁同龢原本极力反对修建颐和园,承建颐和园的奸商李光昭为顺利从户部取得拨款,先是派人以重金向翁同龢行贿,被翁同龢大骂而出后,打听到翁同龢酷爱书法,便装成也是书法爱好者,将翁同龢与其父的书法编集成册,恭送翁同龢过目。翁同龢见到集子后果然大为高兴,再经过一番言谈,当即引李光昭为同道知交。于是乎,当李光昭提出需要划拨采办南洋木材的款项时,翁同龢未加思索便一口答应。后来李光昭谎报木价中饱私囊的事情败露,此事也成为翁同龢一生的遗憾和污点。

在这一点上,王安石可以说深解其中奥妙。王安石喜好下棋,棋艺却不甚高明,更要命的是,他下棋从来不加思索,随手疾应,一旦发觉棋势不妙,便推枰不下,并振振有词道:“本图适兴忘虑,反至苦思劳神,不如其已。”意思是下棋本为了消遣,如此耗费心神,不如罢了。不仅如此,王安石甚至还将自己这一番高论写成一首《棋》诗:“莫将戏事扰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战罢两奁分白黑,一枰何处有亏成。”弈棋胜负在他心中可以说无足道哉!显然,从棋手的角度上看,王安石无疑是不合格的;但从小嗜与大道的关系来看,王安石倒是真正明白了不以小嗜乱大道的真谛,体现出了政治家的风范与气度。联想到如今一些官员以收藏字画、古玩等雅好为开始,却以贪污受贿、锒铛入狱为结束,有的甚至直接打着“雅好”的旗号行“雅贿”之实,两者相较,高下立判,也足以令人深思了。

猜你喜欢
王安石趣味官员
北陂杏花
梅花
带病提拔自有病根
午睡的趣味
丘琼山巧对官员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搞”艺术的官员们
初夏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