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爱自己就是爱家人

2015-12-05 13:08付洋
恋爱婚姻家庭 2015年21期
关键词:刘轩刘墉儿媳

◎文/付洋

刘墉:爱自己就是爱家人

◎文/付洋

听起来或许有一点点残酷,可这就是爱的本来面目。

儿子结婚是他自己的事

在著名作家刘墉家的传统中,抱孙绝对是一件大事。刘墉自己22岁就生下儿子刘轩,让母亲早早实现了“抱孙”梦。然而,刘轩一直拖到36岁才结婚。孙子、孙女出生后,刘墉曾对刘轩抱怨说:“如果你像我那么早生孩子,我早就可以跟他们一起打羽毛球了!”

虽然等孙等得很是煎熬,但是刘墉和太太,却从来没对儿子逼过婚。刘墉说:“对于刘轩的婚事,我的态度是既积极,又不积极。积极的是,我和太太真的很渴望抱孙子;不积极的是,我们要尊重每个个体。结婚是儿子的事情,我不能多过问。他没有找到自己认为‘对’的结婚对象,我怎么能硬逼呢?硬逼出来的婚姻,能真正幸福吗?”

不仅如此,刘墉还能苦中作乐,努力看到其中的积极意义。当刘轩和女友的马拉松恋爱谈到第7年时,刘墉兴致勃勃地和太太一起讨论:“嗯,他们能在一起7年,这里面就有学问啦!他们身上肯定有对方缺少的东西,所以很对劲,否则,怎么会在一起混7年?”太太也笑:“是啊,人家结婚的还有7年之痒呢!不合适的早就跑了!”

等啊等,终于有一天,刘轩跑过来说:“老爸,我们想结婚了!”刘墉立刻回答:“好,好,我马上去给你提亲!”

孙女千千出生了,隔着月子中心的玻璃窗,刘墉第一眼看到了小孙女,那种幸福的滋味简直难以形容:“我终于抱到孙女啦!”

彼时,刘墉已经61岁。

孙子、孙女是“别人”的孩子

孙女千千和孙子子川的陆续出生,让刘墉的生活充满乐趣。在台北,刘墉和刘轩住门对门。每天吃完晚饭,孩子们就会过来找爷爷玩。还没进门,两个孩子就会拖着长长的童音,在门口欢喜地叫:“爷爷——核桃!核桃——爷爷!”刘墉家里的核桃是从老家临安寄过来的,孩子们很喜欢吃。每天,刘墉都会在桌子上摆满香香的核桃。有时候,刘墉还会打开门,把电动陀螺放在门口转,它不仅发光,还能“哇哇”地怪叫。孩子们一看见,高兴得不得了!刘墉经常得意地向太太炫耀:“看,孙女和孙子都喜欢爷爷哦!”

虽然刘墉和孙子、孙女关系亲近,但是,他们并不是天天腻在一起,而是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道理,刘墉是从太太身上学到的。

刘墉和太太回美国后,刘墉特别想念孙子孙女。太太却说:“孙子和孙女是别人的孩子,他们不是我们的孩子!”刘墉不服气:“没有我们,哪有他们?”太太却说:“隔一层,就是隔一层!孙子和孙女,是儿子和儿媳妇的孩子。你不能够抢你儿子和儿媳对孩子的爱;更不要奢望孙子、孙女爱你会远超过爱他们的父母。他们将来能够好好地爱自己的父母,就已经很好啦!”刘墉想了想:“咦,太太说得没错哦!”被太太如此“教育”一番后,刘墉很快调整了做爷爷的心态,时时用“别人的孩子”提醒自己不要越界。

许多老人喜欢把孙子女留在身边,甚至希望孙子女最爱的人是爷爷奶奶;哪怕爷爷奶奶离开人世,孩子心里也要永远惦记着。刘墉不认同这种心态:“我们做老人的,难道希望自己离开的时候,孩子一直哭,永远伤痛欲绝吗?老人和孩子可以亲,但是不能腻!如果孩子与我太黏、太亲近,我就要想想,将来我死了,孩子要承受多么大的打击和痛苦!哪怕为了孩子们好,成熟的祖父母或父母,都应该和孩子保持适度的距离,让他们将来能够接受自然的分离。”

在台北居住时,对于儿子、儿媳的养育方式,刘墉给予了完全的尊重,从不干涉。他相信,儿子和儿媳完全有能力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因为孙子孙女是“别人”的孩子,无论刘墉教孩子什么,都会先征得儿子和儿媳的同意。同时,刘墉也把陪伴孩子的时间让给儿子和儿媳妇,而不是想方设法地占有。有时候,刘墉独自坐在家里,听见对门儿子家传来一阵阵欢呼:“快穿衣服啦,快把东西收拾好,咱们今天出去玩!”然后是“叮里咣啷”的开门声、关门声、走路声、跑步声、拖行李箱时的轱辘声、孩子叽叽喳喳的说话声……听着那么热闹,刘墉也会有一点儿寂寞,但是心里却很高兴。因为,年轻的时候,他也曾经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自己带着孩子出去疯玩。兴尽回家时,却看见母亲独自坐在灯下,偷偷地用袖子擦眼泪……

刘墉说,听起来或许有一点点残酷,可这就是爱的本来面目:爱是一代代向下传递,指向未来的。如果一个人爱父母远远超过爱自己的伴侣,或者远远超过爱自己的孩子,他的父母肯定会很高兴,但是,这不符合人类发展的方向和爱的必然规律,他也会距离幸福越来越远,因为他会一辈子走不出父母的那个家,也经营不好自己的小家。

好好地爱自己

儿子一家在台北,女儿在北京,刘墉和太太大半时间在美国。想念孩子们时,他就去他们身边待几天,但绝不强求他们经常给自己打电话。他说:“每个人都要爱自己。爱自己,就是爱你的家,爱你的伴侣,爱你的孩子。如果老人自爱,就能够让孩子少操点儿心。”

孩子有他们的人生,刘墉也有自己的生活。年过六旬的刘墉坚持每天伏案写作、绘画、看书、写微博……有时候,他去拜访老友,一起垂钓、品茗、赏花,偷得浮生半日闲。千千和子川,都亲切地叫刘墉“3分钟爷爷”,因为爷爷只陪他们玩一会儿,就又开始忙自己的事情了。

刘墉笑着说:“我既是个父亲,也是个爷爷。但是,我首先是个男人,所以,我一定会把理想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刘墉的理想,是帮助和教育天下的孩子。“在这个世上,还有很多残疾或贫穷的孩子。上天不公,我们就要努力去夷平不公;自己很幸运,不能只抱着这份幸运,而是让别人一起分享这份幸运。”除了经常向台湾的慈善组织捐钱外,刘墉还先后在大陆捐建了近40所希望小学。

“少年夫妻老来伴”,年岁大了后,刘墉越来越依赖太太。太太也把更多的心思集中在丈夫身上:“不要写了,你过来休息一会儿;你该吃这个,不该吃那个;你要穿多一些,否则会感冒……”刘墉常把他们的趣事发在微博上,让人看了忍俊不禁:“我每天晚餐后,微醺,被老婆拖去散步,步履蹒跚,目光迟滞,若脑残。不记邻人姓名,唯识得有狗人家,知狗名,且行且唤狗。于是,一路人家诸犬皆吠,好不快意……”

关爱子女而不失尊重,亲近孙辈而不妄图占有,依赖伴侣而留有空间,怀揣着理想去工作,永远保持一颗悲悯自在的心……这些,就是刘墉爱自己的方式。

摘编自豆丁网

猜你喜欢
刘轩刘墉儿媳
“前儿媳”也能享有继承权
点赞好儿媳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通信装备维修任务量建模方法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攀登心灵的高山
放手让儿子儿媳当家
刘墉测字劝降
刘轩维
美人鱼
刘墉《平凡》中的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