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自己的“情绪晴雨表”

2015-12-05 13:08江俊
恋爱婚姻家庭 2015年21期
关键词:不安全感子女老年人

◎文/江俊

读懂自己的“情绪晴雨表”

◎文/江俊

专家介绍:

江俊,安徽省阳光心健心理中心主任,安徽省心理咨询学会副会长、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特邀心理专家、安徽省监狱系统心理顾问、团省委“12355”特邀心理专家。

近期,安徽合肥发生了一起惨案,安农大某位副教授在家中被自己的公公掐死——“3月31日下午5点左右,合肥奥林花园3期发生一起悲剧,35岁女子王某在家中被公公掐死。据警方透露,王某和公公前一天下午发生过争吵。”这是一起因为家庭矛盾造成的惨案,这起惨案的发生引起我们的思考,老年人该如何调节心理?该如何与晚辈更好地相处?在气愤时,该怎么管理情绪?

看看身边,不同的老人有不同的生活状态。为何有些老人可以乐观自信,很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也能与家人其乐融融地相处,而有些老人却敏感、多疑,斤斤计较,容易发怒,让家人无所适从……

人到老年,会出现些什么样的心理变化,又该如何调节呢?

一、无价值感

所谓价值,通俗地讲,是指对他人和社会来说存在的意义。如果老年人没有机会来表达出自己的能力、体力和爱心,那么就无法感受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会带来对自我的否定,严重的会造成对自己生存价值的怀疑。无价值感也是老人对自我的一个评价,这样的评价是自己的主观感觉,有时和客观存在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这会让子女和身边的人无法理解,说“不是好好的吗?有钱,我们对你也好,你怎么会这样情绪低落呢?”

老人出现无价值感的原因有:老人觉得原来能承担很多家务,能帮子女带孩子,现在日渐老衰,很多事情力不从心,会出现强烈的无用感;还有的老人退休后,觉得自己不能给家庭很多物质经济方面的保障,无用感也会随之而来。

心理对策:

1.自我对策:

主动找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做,不要让自己闲着。

注意锻炼身体,让身体强壮起来。心理的感受也会随之出现改变。

2.子女对策:

不要轻易拒绝老人。老人喜欢主动请缨做一些事情,就算你不信任老人,或者心疼老人,你必须提醒自己,适当给老人一些事情做,是让老人自我认可的好契机。比如我的父母喜欢种菜。我虽然很少在家烧饭,但是为了增强我父母的自我价值感,我和爱人会经常回老家向我父亲要菜吃。我父母在给予我各种蔬菜的同时,感受到了自我存在的价值。

可以找些老人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老人小忙起来。比如买点菜让老人摘;孩子让老人去接。子女还可以适度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无能”,让老人帮着你做事情,帮着你出谋划策,也会让老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

二、不安全感

这是老人常见的心理表现。有的老人担心自己的健康,有的老人担心出行安全,有的老人担心养老问题。他们会表现出过度担忧、遇事好紧张焦虑、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

1.器官功能衰退

体内各系统和器官的老化使老年人对外界和体内刺激的接收和反应大大减弱,对老年人的心理将产生消极和负面的影响,使老年人对生活的兴趣和欲望降低,常感到生活索然无味;而反应迟钝、感觉不敏锐,都会造成老人对外界很多东西产生不信任,也会担心子女会嫌弃他。

2.身体疾患

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呼吸、神经、运动、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功能的全面衰退,让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抗疾病的能力在下降,这给老人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同样给老人们带来强烈的不安全感。

3.经济地位下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经济地位都会有所下降。如果老人经济拮据,就容易产生不安全感。特别是一些老人百病缠身,又无钱治疗,不安全感就更强烈。

在这些原因的驱使下,老人的不安全感有下列表现:

1.控制欲强

控制欲强也是心理不安全的反向表现。有的老人在家很霸道;有的非常喜欢攒钱,而且攒着从来不花;还有的老人喜欢捡破烂,家里攒了很多破烂,子女再三要求都不愿扔。

2.喜欢购买保健品及保健器材

有的老人对自己的健康不自信,盲目购买大量的保健品或是保健器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换来自己的身体健康。殊不知这正好中了有些无良商家的套,空留一身的病痛或沉重的外债。

今年的3·15晚会报道了一位72岁的王大妈,平时省吃俭用,但却迷上了健康讲座。她家里的大大小小13个纸箱子里装满了这几年买的部分药品,总共有30多个品种,还有满满一屋子从头到脚面面俱到的保健器材,几年间,王大妈在健康产品上的投资高达近40万元,她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先后从54个亲戚朋友手里借款30多万元。王大妈倾尽所有,除了获得了一大堆烦恼,她并没有买到真正的健康。

3.逃避谈健康、谈生死的话题

有的老人非常担心自己的健康,就会产生一种逃避的心理。不愿有人问起身体健康的话题,也不主动与人谈身体健康类的话题。

他们害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病人,怕经过墓地、殡仪馆及其他与死相关的东西。

心理对策:

1.自我对策:

①身体不适,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去,医生会给你的健康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

②增强身体锻炼。

③如果有购买保健品或器材的欲望,可以先和其他不怎么购买保健品或器材的老伙伴聊聊,听听他们的建议。这样会减少你们的不理智行为。

2.子女对策:

① 主动给老人购买生活用品。让他感觉到衣食无忧,增加老人安全感。

②老人对你发火,是为了试探你对他的忍耐力有多大。记住一句形容老人的话——“老小孩”,将年迈的父母当成小孩那样去宽容他、宠他,那样的试探会越用越少的。

③父母身体不适,主动带他到正规医院去检查,这样可以避免不良商家利用老人医疗保健知识的匮乏,让老人花大价钱买一些不实用的东西。

三、固执

有的老人非常固执,经常在家中因为一些小事与子女发生争执,搞得大家都不愉快。那老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犟脾气呢?

1.自卑的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会出现不自信的表现。他们会觉得子女的相反意见就是瞧不起自己。这样容易激发对立心理。也有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死活不愿按照子女建议的去做。

2.习惯化的行为模式

多年一贯的行为模式,即使不合理,但是多年的习惯也不愿去改变。有句老人的常说的话就是

心理对策

1.自我对策:

①多看书、看报,让自己接受一些新知识。

②结交朋友,拓宽自己的视野。

③因为固执发火、闹别扭的时候,可以提示自己,子女的建议也不是不尊重,是希望你生活得更健康。

2.子女对策:

①可以教会老人上互联网、手机,这样对老人学习新知识非常有帮助。

② 陪老人聊天,听听老人的想法,会减少老人的抵触心理,降低固执力度。

③ 与老人沟通要注意方法,变换个方式。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说话,可以用商量的口气。比如,“老爸,你不要吃剩东西!怎么老说你都不听呢?”改为,“老爸,你上次吃了剩下的东西,拉肚子都拉了几天。我们都好担心啊!不要吃了,好吗?”

四、空虚感与孤独感

当子女们渐渐长大、离家,父母们也体会到越来越强烈的孤独感。

孤独是老人最普遍的感受,造成老人孤独的原因有很多,这里列举3个:

1.沟通障碍:老人的生理机能的衰退,导致沟通出现障碍,也会造成孤独感。

2.兴趣爱好狭窄:老年人退休后,脱离了原来很好的说明,“到老了,你们还希望我改啊?”

3.新知识接受障碍

有的老年人神经活动的弹性差,会影响他们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接受性。的工作交往群体。回到家中,除了工作以外的兴趣爱好也没有建立。这都会造成老人孤独感出现。

3.家庭结构的变化:年轻力壮的时候,孩子还小,都是孩子围着老人转。现在孩子们也长大了,事情也多起来了,有的也结婚离开了家。家庭结构出现很大变化,老人也容易出现孤独感。

心理对策:

1.自我对策:

① 积极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并加以培养。

可以培养自己养花、养鸟、爬山、下棋、打牌等兴趣,有条件的可以上老年大学。

②积极参与交际圈。

结交其他朋友,开阔视野,也会让自己自信、乐观起来。可以去串门,并且外出溜达溜达。甭管是闲扯还是争论,只要有沟通对象都可以。

2.子女对策:

①多陪陪老人。

不要告诉我,没有时间!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俗话说,“树老怕空心,人老怕冷清”。老人渴望情感关爱,盼望心灵慰藉,希望子女有时间回家看看,他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多和老人拉家常,你如果不能回家,也可以多打电话回家聊聊天啊!对老人嘘寒问暖,多倾听老人的心声,给老人最大的安慰。

② 帮助父母出谋划策,参与各种社区活动或者是报兴趣班。

希望老年读者们能调整好自己心情,用心去感知快乐,做个长寿且快乐的老人。更希望你们可以用好的心态,影响自己的家人和孩子,促进家庭的和谐和睦!

猜你喜欢
不安全感子女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本期导读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不安全感:追溯简易房与避难所
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