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视域下建设辽宁体育强省的有效途径研究①——以沈阳体育学院为例

2015-12-05 05:01丁林梅沈阳体育学院思政部辽宁沈阳110102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育产业辽宁

丁林梅(沈阳体育学院思政部 辽宁沈阳 110102)

体育院校视域下建设辽宁体育强省的有效途径研究①——以沈阳体育学院为例

丁林梅
(沈阳体育学院思政部辽宁沈阳110102)

摘 要:该文在厘清建设辽宁体育强省目标的基础之上,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科技四个方面分析了辽宁在建设体育强省中存在的诸如高层次的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辽宁竞技体育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相对下滑趋势、体育产业的发展不平衡、体育科技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领域发展失衡等现实问题,并以沈阳体育学院为研究视角,从竞技体育强省、群众体育强省、体育产业强省和科技体育强省四个层面,探讨辽宁建设体育强省的有效途径,期望为建设辽宁体育强省建言献策。

关键词:辽宁体育强省体育院校有效途径沈阳体育学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辽宁体育强省,对提高辽宁人民的健康素质,增强城市影响力和社会凝聚力,拉动经济增长,推动辽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辽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体育事业,继续巩固体育强省地位。然而,辽宁省仍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体育强省。辽宁体育强省之强,主要体现在竞技体育方面,而在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科技等方面依旧相对落后。作为体育教育体系中主要服务于辽宁体育事业的沈阳体育学院,在推进辽宁体育强省建设的实践中,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承载着推进建设辽宁体育强省目标实现的历史使命。因此,沈阳体育学院在辽宁建设体育强的实践中应有所作为。

1 建设辽宁体育强省目标及其存在的问题

1.1体育强省的目标

体育强省是一个过程性概念,具体而言,体育强省至少应包含竞技体育强省、群众体育强省、体育产业强省、体育科技强省四个层面。只有同时实现这四方面的目标,才可以称得上是体育强省。

在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下,“体育强省”作为一省体育事业的长期性目标,已经被许多省份所接纳。2011年8月,辽宁省体育局刊发《辽宁省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为现阶段全省体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中,强调了要巩固竞技体育强省地位的目标、提出了建设群众体育强省和体育产业要“全力打造现代化的辽宁体育产业发展集团,为做强辽宁体育产业强省战略奠定基础”的目标。我们可以看到,辽宁建设体育强省目标是相对明确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辽宁的体育强省主要体现在竞技体育方面,而在体育产业、群众体育和体育科技等方面依旧相对落后。

1.2建设辽宁体育强省存在的问题

辽宁在建设体育强省的征途上,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问题。

1.2.1群众体育

高层次的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大众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层次要求不断提高,但辽宁的高级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缺乏。据辽宁省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辽宁体育社会指导员国家级只占1%;一级占10%;二级占27%;三级占62%,说明辽宁三级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居多,影响了辽宁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1.2.2竞技体育

虽然辽宁在全国各省市的竞技体育水平还处于前列,但是辽宁距离山东、广东等竞技体育强省还存在着差距,特别是近些年辽宁竞技体育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相对下滑趋势,2010广州第16届亚运会上,辽宁金牌数仅列全国第七位;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辽宁金牌数仅列全国第七位,没有实现“保三争一”的目标。

1.2.3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的发展不平衡,地区间差距较悬殊。辽宁体育产业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等中心城市,主要从事体育服装、运动饮料、运动鞋等劳动密集型体育用品的生产,产品技术含量较低,生产规模较小。同时,体育产业基础与经济发达省份相比较相对薄弱。

1.2.4体育科技

辽宁科研人员总量少,学历水平不高,缺乏高素质综合性体育科研人才;体育科技的经费投入单一且相对较少;体育科技在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领域发展失衡等。同时,在辽宁省农村体育教师中,普遍存在学历偏低的情况,许多高学历的体育教师不愿意到基层、到农村学校教书,这一现状虽是我省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如何促进体育城乡协调发展,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建设辽宁体育强省的有效途径

2.1建设竞技体育强省

竞技体育强省是衡量一个省体育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沈阳体育学院作为行业性很强的单科性体育院校,在建设辽宁竞技体育强省目标时,一是应当探索体育院校特点,发挥教学、训练、科研优势,使体育院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教学、科研三者协调发展,培养大批学生运动员和运动员学生,继续使优秀运动员在各类国际、国内的大型赛事中摘金夺银,支撑辽宁竞技体育强省建设;二是在着力打造优势项目领军人物的同时,还应兼顾优势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以及由此形成的学院学科发展优势;三是在科学引领努力提升运动员训练质量的同时,应针对运动员群体的实际特征,采取灵活多样、因地制宜的方式,注重运动员的文化学习等,努力为辽宁体育强省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

2.2建设群众体育强省

群众体育(Sports for All)亦是辽宁体育强省的重要方面之一。作为建设体育强省的物质基础,沈阳体育学院在基础设施、体育公共服务都具有天然优势。目前,沈阳体育学院拥有田径馆、篮排球

馆、网球馆、乒羽馆、武术体操馆、体育场、游泳馆、雪场综合训练馆、北陵培训中心、北陵滑雪训练台、北陵综合训练楼以及沈阳体育学院的白清寨雪上运动中心,总计建筑面积111327 m2,这些体育场馆(场地)以及设施,为建设辽宁体育强省提供了基础设施的资源支撑。沈阳体育学院一是应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在保证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单板滑雪队和山地自行训练和比赛的基础上,开设大众滑雪、素质拓展和户外运动,为群众体育服务;二是在完成校内的教学、训练任务和面向社会开放,满足群众对体育资源的需求进行协调,在有限的时间、场地内,最大化提高场馆的使用效率:第一,合理优化体育场馆布局,将运动区与教学区科学布局,以免互相影响;第二,实名制登记外来人员,加强安保措施,避免突发事件,保证校园安全;第三,把场馆运行商业化,合理整合校内场馆资源。

2.3建设体育产业强省

建设辽宁体育强省离不开体育产业强省目标的实现。而体育产业强省需要大批体育有关的管理、运营、宣传、服务等各类体育人才。这就需要沈阳体育学院面向社会需要,并结合办学实践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规格要求和培养方案进行了不断的修订和完善,在现有17个本科专业基础上,还应扩展学科专业范围,申请设立新的专业学位授予点,为我省体育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特别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休闲体育专业、体育经济与管理等专业的体育产业人才;二是在课程设置中,建立完整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具有操作性的案例教学以及各类教学实践,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体育产业人才,为实现辽宁省建设体育强省的目标而努力;三是沈阳体育学院还充分发挥专家、学者集中的优势,积极开展有关体育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促进辽宁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对策咨询。

2.4建设体育科技强省

体育科技是建设辽宁省体育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辽宁体育强省的建设提供技术保障。体育科学研究力量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各级体育科学研究所,它们是我国体育科学的专业队;二是各体育院校(包括综合性大学体育院系)的专家学者。沈阳体育学院是辽宁体育科学研究的生力军,应为“科技兴体”作出重要贡献:一是在建设辽宁体育强省中,沈阳体育学院应在课题规划、经费使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使之承担更多的辽宁体育科技攻关项目,为建设辽宁体育强省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二是鼓励沈阳体育学院的专家学者,把自身的研究方向与建设辽宁体育强省目标紧密结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国家体育总局项目以及其他课题申报、研究中,更多关注辽宁体育发展问题,体现辽宁特色;三是充分发挥沈阳体育学院平台优势,搭建国际性的体育科技交流平台,设立国际合作专项基金,鼓励开展国际性的体育研究与合作。

3 结语

沈阳体育学院处于辽宁高等体育教育的核心位置,并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高端的科研水平和丰富的场馆资源,有能力也有义务为辽宁省建设体育强省贡献力量,促进辽宁体育强省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马艳红,于晓光,张宇霆.对体育院校运动员文化教育顶层设计的反思[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8-12.

[2]李元伟.我国体育科技事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求是,2003 (19):53-54.

[3]于晓光,兰彤.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沈阳体育学院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解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1):1-5.

作者简介:丁林梅(1963—),女,辽宁庄河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体育经济学研究。

课题来源:①辽宁省高校统战理论研究课题“体育院校统战优势视域下建设辽宁体育强省的有效途径研究——以沈阳体育学院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GXTZA21。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4(b)-0008-02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体育产业辽宁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辽宁之光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体育产业之篮球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辽宁舰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