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2015-12-05 09:10
决策与信息 2015年26期
关键词:行政管理政府改革



关于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邓曦

武汉大学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但是行政体制改革的脚步不能停下。只有勇于打破思想观念的壁垒,将行政体制改革推向纵深,才能使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关键词]行政管理;政府;经济;改革

一、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现状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框架内的1982年和1988年两次改革,向市场经济转型时的1993年与1998年的两次改革,以及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2003年实施的改革。通过这先后五次的改革,其成就在于改革重点由经济体制向行政体制改革转移。目前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创新力度以及公共服务职能都得到了显著地加强,总体上为经济体制的改革奠定了先决条件,从而使经济稳定发展。同时政府职能的转变还在于其能够优化结构,精简机构,扩大党内民主,理顺职责关系,积极打击腐败,使我国行政管理更加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科学化。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把深化行政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着力推进简政放权,采取事中事后监管,同时坚持放管结合,创新政府管理,加快建设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努力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主要手段,形成有效机制来推进宏观调控,以及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完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

二、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所存在的制约因素

1、在政府职能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能否和行政体制改革的配套,上层建筑能否同经济基础相适应越来越重要。这就要求政府的职能能够相应地不断转变。随着我国全面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经济建设所面的临新常态,我们不难发现政府职能存在着的不到位、错位、越位等问题已成为制约因素。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干预太多,应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胡乱管,没有很好地履行政府的职责,那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就难免不会被影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行政管理体制作为改革的中心环节,会影响到经济体制改革。因此,要想将全面改革推向纵深,就必须以行政管理改革为先导。

2、在行政组织方面

目前,我国政府机构人事干部制度,人员配置都不够科学。存在着分工过细、职务冗杂,职责交叉重复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政府机构由于职能划分过细,导致管理成本增加,协调困难,难以进行战略管理,政府部门同时担任公共服务的决策者和执行者两个角色,决策与执行不分极其容易形成腐败、造成利益机制固话、执行缺乏监督等问题;另外政府管理层级过多,决策的执行效率逐层递减,中央对地方性微观事务管理太多,职权划分不清晰,中央与地方政府管理机构的关系没有理顺,中央的宏观调控等决策受到影响,同时地方政府积极性也难以发挥。

3、在行政权力方面

各种权力主体难以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很好地处理权力关系和责任关系,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脱节。权力监督主体缺位、责任主体不明,纪律监督组织繁多,经常出现用道德教育代替法律制裁的现象,督导不到位,难以起到实质性的监督和约束作用。

4、在思想和文化方面

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这就导致了代表政府进行管理工作的各级干部会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由于管理工作的艰巨性、特殊性、复杂性,各级干部势必会掌握各种职权,干部们所掌握的职权会将他们的社会地位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职权成为地位的可靠支撑。干部的政治权力象征了他们的社会地位,而他们的角色由最初的“人民的儿子”变成人民的“主人”,人民成为被管制的对象,干部便成为实际上的社会主人。这样,原本应该是“主人”的人民变成被干部们管理的对象,他们之间基于法理的政治关系就产生了根本的变化。

三、实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法

1)充分认识政府反腐的必要性,树立廉洁形象,采取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努力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面临物价频频升高、市场经济种种利益诱惑下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和制度保障公务员廉洁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媒体和舆论的督导作用,实现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办公的透明公开。建设高效政府,就是要建设精干、务实的政府系统,杜绝官僚作风,采取科学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真正做到人尽其才;要下放权力,正确处理集权与分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要在能够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的前提下维护中央的权威。

2)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精简政权、放管结合,实现在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然而现实生活中,政府“越位、错位、不到位”现象普遍,出现“证明你妈是你妈”的可笑审批,管得过多过细,不合理、低效率的审批制度,已成为影响我国人民正常经济文化生活。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的必要性不容忽视,大量微观审批事项使政府很难有足够精力去前瞻才战略性重大问题,在经济改革中难以搞好宏观调控,发挥政府的正确作用。

3)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做好宏观调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挑战,政府过去宏观、微观一把抓、调控手段单一容易形成垄断的弊病展露无疑。政府应该采取更加高效,更加灵活多样的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减少对经济主体的直接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作用,对企业和个人能够做好的事放权。

4)树立服务意识,确立服务理念,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的政府。新形势下政府要发挥其重要职能,发挥对宏观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公平的市场;形成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完善软硬环境,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优质到位的服务。

四、结语

总而言之,只有通过不断地提升动力和化解阻力,不断攻坚克难,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历史使命感,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向纵深,增强政府的执政能力,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陈慧平.《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层制约因素研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

[2]王慧莹.《浅析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现状及对策》.企业导报,2012.

[3]王友云,郑元宁.《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人文动力和人文阻力因素分析》.江西社会科学,2010.

[4]韦彬,曾凡军.《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现状研究与未来展望》.传承,2011.

猜你喜欢
行政管理政府改革
改革之路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改革备忘
我国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及改革策略分析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