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①

2015-12-06 16:41王彬彬徐桂兰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专业体育教学

王彬彬 徐桂兰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体育系 陕西西安 710038)

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活动日益普及、居民体育公共需求空前高涨,据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在体育健身娱乐方面的人均消费支出年平均增长20.2%。体育社会化已成明显趋势,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

社会体育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满足大众健身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置的新兴专业。可就目前情况在体育行业的就业面却不尽人意。通过调查得知,一方面是社会急需大量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而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只有不到1/3的从事社会体育工作,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其体育实践指导能力不能满足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导致学生在体育行业就业率低、创业竞争能力不强。为此,在应用型人才的理念下,我们提出社会体育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

1 实践教学的意义

开展社会实践教学,一是能让学生得到更加有效的锻炼;二是有利于学生的就业;三是满足群众的体育需求。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不断地提高,以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要求,实现与市场的有效衔接;通过广泛地接触社会拓宽了就业渠道,就业率会不断上升,这也必定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社会体育的队伍中来,从而弥补当前社会上体育人才的不足。这样以来,政府也会更加重视,刺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场地、体育设施、资金等也会逐步到位。

2 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时间少、实习安排不太合适

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社会实践时间少是个普遍现象,实践教学远远低于理论教学,学生在校期间大都只是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很少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比如校运动会,大都只是协助老师从事裁判工作,组织、编排参与的不多。这样,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提高。专业实习也多数是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而学生既要写毕业论文,还要找工作,这样,实习就不能专心致志。

2.2 缺乏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学生在校期间多数是参与校运动会的相关工作,而其他院系的体育活动一般由各系自己组织,社体学生不参与,即便参与也只是少部分人受邀做裁判工作,这样,社体的学生就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就是说在校内没有一个稳定的体育实践平台。

校外的体育专业实习同样没有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学校缺乏和社区、社会体育企事业单位的长期合作,没有建立起长效的合作机制。

还有,许多学生都选择了去学校实习,而与专业密切相关的体育健身行业、社区活动场所较少,不能体现对所从事专业应用指导能力的培养锻炼与社会需求。

2.3 学生社会体育实践服务意识较差,知识面窄

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对工作岗位适应能力较差,进入角色较慢;在工作中不善于观察、归纳和分析等,特别是不少学生在健身俱乐部实习过程中,服务意识欠缺等问题。专业技能欠缺,缺少群众体育组织管理、体育健身咨询指导、社会体育产业开发经营实践性较强以及紧急救护、安全防卫、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2.4 社会体育实践指导教师的经验和相关知识不够

大部分社会体育专业教师本身是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专业的,缺乏系统的社会体育理论知识、更没有社会体育的实践和管理经验,这在客观上抑制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2.5 缺乏实践教学的监管和评价体系

不少学校的学生专业实习是学生自己找实习点,比较散乱难于管理,实习信息不能及时反馈,不便于教师指导。而且实习点也是良莠不齐,有的根本就起不到锻炼学生的作用,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只是盖了实习单位的印章并没有真正去实习。学校缺乏实践教学的监管以及评价体系,使得实践教学大打折扣。

3 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和建议

3.1 实行指导教师制度和加强教师实践技能培训

体育老师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老师学习运动技能,教师制定计划,将教学、训练和课外指导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一学期或者一年后再选择别的老师学习其他技能。这样,通过几年的学习,让学生在毕业前掌握几项扎实的运动技能,改变社体学生普遍存在的浅而不专的情况。

还要补充一些社会体育实践指导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具有社会体育产业开发、管理等方面知识的老师;再就是对在职教师进一步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社会实践专门学习。

3.2 搭建校内实习平台

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让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参与校内各种体育竟赛的组织、裁判工作,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辅导,了解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环节,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积累经验。

由社体的学生成立高校体育俱乐部,学生自己组织、策划俱乐部的日常管理事务,做好宣传,吸纳更多的学生加入,指导相关的体育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实现知识的转化,提高实践能力。这样一来,就有了稳定的校内实习基地。

3.3 加强与社区、健身场所、企事业单位的长期合作,建立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

学校通过与社会团体、企业等的合作,在校外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培训机构、健身场所以及社区等建立实践基地,充分利用高校自身和社会的资源,为学生建立起多渠道的实践基地,尽力为学生搭建实践锻炼的平台。还要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实现双方受益,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实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大量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就业。

在基地建设方面要有固定的实习地点,与相关的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积极为他们提供社会体育服务,比如承办赛事、体育健身指导等,互惠互利,共同促进。基地的选择除了健身房、社区、企事业单位之外,还要面向社会与体育公司等有专业发挥的地方进行实践,锻炼学生的体育产业开发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3.4 社会实践要始终贯穿教学之中

大学四年,除了专业实习之外,每个学期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校外社会体育实践指导,从一开始就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并逐步提高社会实践的要求。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同时又能和市场衔接起来,学生毕业后不用培训就能即可上岗,对用人单位来说节省了培训的成本,学生必定会受到欢迎。

3.5 加强实践教学的监管和完善评价体系

成立专门的由院系领导牵头的监管小组,对学生每次的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进行考核,肯定实践教学的成绩和指出不足。比如,对实践教学进行检查,测试学生的实践能力,每个学生都要写实践教学日志,安排实践计划,总结经验等。建议学校对社会体育实践实行学分制,在制度上不断完善,这样学生对社会体育实践会更加的积极。

3.6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

为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国家体委已经实施了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而现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依然严重不足。学校应该联合体育行政部门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培训合格后颁发体育指导员等级证书。这样既能缓解目前社会对体育指导员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社会体育指导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就业。

4 结语

社会体育专业具有应用性、操作性的特点,通过社会体育实践教学,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这也体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加强实践教学和市场衔接起来并不断地优化,还需要我们继续研究和探讨,更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1]宋智梁,李增武.在高校中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96-98.

[2]庄永达.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调研[J].浙江体育学,2011,33(2):102-104.

[3]刘旭东.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习环节培养模式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9(10):113-114.

[4]武方红.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2.

[5]李新科.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衔接策略探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34(5):94-95.

[6]李庆军,钟波,杨连波.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与研究[J].华章,2014(5):136-137.

[7]秦小平,陈云龙.我国社会体育组织发展路径—基于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视角[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5):2-3.

猜你喜欢
专业体育教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我们的“体育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