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预案在城市风景区应急管理中的运用*

2015-12-06 09:22王亚飞马英楠
安全 2015年1期
关键词:风景区客流预案

王亚飞 朱 伟 马英楠 孔 媛 杜 博

1.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2.公共安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

智能预案是指,包含有文本预案中流程、方法等基本信息,并基于案例、经验、模型知识库,引入科学模型和科学决策技术以及案例分析,进而形成用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方案,并以案例库的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是一种新的预案形式,也叫数字预案[1]。智能预案能够提高预案的执行效率,更充分的发挥预案的作用,并且可以更方便的进行预案的演练和培训。此外,智能预案可以配置相关的应急资源,如应急广播、疏导标识等,采用多种方式(短信、邮件、手机等)自动与相关应急部门沟通,落实任务分工,结合情境模拟、疏导和救援路线等,形成直观的应急救援执行方案,更有利于应急指挥[2]。

城市中的风景区往往地处人口聚集区,显著特点是:地处城市重点地段,周边交通设施丰富,是客流聚集的重点区域;景区内客流分布极不均匀,容易造成局部客流拥堵;景区的道路曲折路网复杂,人群对疏散的路径不明确;民居和餐饮类服务业分布其中,易发生客流拥堵等突发事故,对游客生命造成威胁的同时也将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对城市和社区运行和管理造成影响。因此,对突发事故预警及时、响应迅速、处置过程清晰、处理方式得当是城市风景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快速准确的识别事故源头,高效合理的处置突发事故,挽救人员生命并迅速恢复居民正常生活,使其受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本文将应急预案文本与风景区现有应急资源结合起来,包括应急广播、视频监控等资源,建立了智能预案,在发生突发事故的情况下,通过一键触发的形式,将应急预案以应急广播和视频监控为载体,迅速执行预案、发布预警信息和疏导信息,实现应急预案从文本到智能化的转变,提高了预案执行的效率,能够有效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维护居民生活秩序,提高风景区应急管理水平。

2 智能预案的建立流程

2.1 情景分析

2.1.1 客流承载能力

通过实地调研,计算得到行人的通行宽度。参考表1所示的交通工程手册的服务水平标准,忽略行人构成带来的速度、体积等差异,以公式(1)进行计算,估计研究区的道路安全容量:

式中:

Ai-在第i级服务水平下的行人占用面积,m2;

S-道路实际面积,m2。

表1 我国交通工程手册制定的服务水平标准

2.1.2 出口疏散能力

在研究疏散路径时,把有公共交通的主路作为疏散的终点,因此,选取17个能较快通向主路的出口,并对其进行编号。

假设出口的宽度为W,通过出口的单位流量为C,那么出口的疏散能力V,可通过式(2)计算。

一般情况下,假设C=1.33人/m·s,此时得到景区各出口的疏散能力,见表2。

2.2 预案优化

当突发事件发生时,以所有人员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撤离到安全出口为目标,但是在客流量较大的情况下,景区的客流呈现不均匀分布,再加上出口宽度的限制,这时将游客撤离到最近出口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因此,需构造一个新的模型来为每条路段选择最优的疏散路径,该模型运用了Togawa疏散时间经验公式,通过多次迭代的方法,求解疏散方向的优化值。

表2 出口宽度及疏散能力

为了让应急广播和疏散引导人的作用更有针对性,将每条路段(每条路段中没有分岔路)作为一个整体,认为一条路段上的游客选择相同的路径进行疏散。在紧挨出口的路段上,如果出现两条或多条路的交叉口,根据路段宽度判断该交叉口是否会出现排队现象,例如图1中的EXIT1,如果路段2和路段4的宽度之和大于路段1的宽度,那么当路段2和路段4都选择1出口时,路段1、2、4的交叉口是个堵点,客流量大时会出现排队现象。

图1 风景区局部路网结构图

模型的具体步骤如下:

初始状态时,计算各个路段到各个出口的最近距离,将路径最短的出口设为行人出口选择的初始值。

根据每个路段的人数,判断每个路段选择每个出口的路径中是否会出现堵点,如果出现堵点,参考Togawa经验公式,估算路段选择各个出口的疏散时间,根据公式(3)。

式中:

i-路段编号;

j-安全出口编号;

Tij-路段i选择出口j所需的疏散时间,t;

Wj-出口j的堵点宽度,m;

Dij-路段i中最远点到出口j的最近距离,m;

V-行人行走速度,这里取值1m/s;

C-通过疏散出口的单位流量,这里取值1.33人/m·s;

Nij-选择出口j的行人在路段i上的客流量之和,人/s;

Pm-出口j所在路段的客流量,人/s;

如果不出现堵点,直接用距离求解疏散时间

比较每个路段选择各个出口的疏散时间估算值,将路段的出口选择设置为疏散时间最短的出口;迭代步骤2和3,直到结果收敛。

风景区某局部路网简化图如图2所示,根据道路宽度数据,出口1的堵点为路段1、2、4的交叉点,出口2堵点为路段8、9、10的交叉点,出口3的堵点为路段10、11、13的交叉点。表3所示为各个路段的长度、客流量、到各个出口的最短距离以及求得的优化出口,优化得到的疏散路径,如图3。

图2 风景区局部路网结构简化图

表3 风景区局部路段数据

图3 风景区局部疏散路径图

3 智能预案的构成

3.1 智能预案的结构

城市风景区应急管理要求高效的处置突发事件,传统纸制预案在编制、修订、检索、时效性、可操作性等方面无法适应快速合理地处理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要求。目前,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文本预案为基础,使应急预案数字化、智能化,通过友好的交互界面,快速的对预案进行检索、添加、修改。智能预案可以根据既定的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在事态发展即时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全面、具体、直观高效的应急预案。

本文建立的智能预案以管理系统为核心,以文本预案库为基础,以应急资源为疏导和救援手段,形成风景区智能预案,如图4。

3.2 预案文本的编制

图4 智能预案的结构框架

文本预案库是智能预案的基础,城市风景区的应急预案需要具备明确、清晰、有针对性的特点,所以情景分析和风险评估是预案编制的前提。本文通过对某风景区的实地调研,确认各个路段以及出口的通行能力,并且通过走访调查和客流数据,分析容易发生拥堵的关键区域,以及突发事故的风险点。充分体现了“情景-应对-预案”的思路,做到明确、清晰、针对性强。

图5 应急疏散线路示意图

3.3 预案的执行

在事故发生时,通过一键触发的形式迅速执行,能够提高执行效率。在此通过某风景区拥堵事故案例说明智能预案的执行流程。

(1)信息上报。

根据客流计数系统统计的实时客流数据,判断是否需要启动本预案,通过手机短信方式自动报送至风景区所属街道应急指挥中心,值守人员通过调用监控探头应急资源进一步核实,并报送至风景区应急疏散现场指挥部。

(2)启动应急应急资源。

现场指挥部确认发生拥堵后,启动应急疏散广播系统。对应图5中应急广播点位、编号,各广播点位按照疏散线路图应播报相应的内容。

(3)现场疏导。

在启动应急疏散广播系统的同时,疏导工作组的引导人应进行现场疏导,并维持现场秩序,各疏散工作组的疏导方案按照图5中的线路,对区域的游客进行有序疏导。

(4)其他工作组相关工作。

系统通过短信的方式,告知其他工作组的工作内容:实施临时交通管制,禁止车辆进入;设置医疗救助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医疗救治。

(5)应急结束。

拥堵疏导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事件危害被基本消除,应急处置工作即告结束,宣布应急结束。

4 总结

智能预案的优势是提高了预案执行的效率,降低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尽快恢复秩序。智能预案以传统文本预案为基础,集合了风景区现有应急资源,实现了事故预警、应急处置、预案管理、应急资源统计和查询等功能的集成。达到了风景区应急管理、预案编制和执行规范化的水平。

[1]袁宏永,苏国峰,孙藐.论应急文本预案、数字预案与智能方案[J].中国应急管理,2007,(4):20-23

[2]苏谟,廉东本.应急救援指挥系统的智能化预案模型[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2,21(11):11-14

猜你喜欢
风景区客流预案
客流增多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
明月湖水利风景区的水文化挖掘与诠释
GIS在风景区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应用——以威海市圣水观风景区为例
用“尚方宝剑”保护沙澧河风景区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紧急预案
基于自学习补偿的室内定位及在客流分析中的应用
人工免疫算法在电梯客流时段划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