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6号引种表现与栽培技术

2015-12-06 07:54胡润芳王志纯张玉梅黄旭旻滕振勇陆佩兰林国强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鲜荚菜用毛豆

胡润芳,王志纯,张玉梅,黄旭旻,滕振勇,陆佩兰,林国强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350013;2.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

福建省近年来菜用大豆生产发展迅速,是南方菜用大豆生产主要省份之一,菜用大豆已成为福建省出口创汇的蔬菜品种之一[1-3]。为发展菜用大豆生产,在选育适合福建省种植的优良菜用大豆新品种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菜用大豆品种。青酥6号是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选育的菜用大豆新品种,2012年4月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并正式定名。2010年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共同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引进,2010年和2011年参加福建省菜用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福建省菜用大豆生产试验。2013年4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闽审豆2013002)。

1 产量表现及主要特征

1.1 鲜荚产量

青酥6号在福建省菜用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丰产稳产。2010年平均每667 m2鲜荚产量为653.12 kg,比对照毛豆2808增产6.97%,增产极显著,居7个参试品种第2位 (表1);2011年续试,平均鲜荚产量为639.50 kg,比对照毛豆2808增产13.89%,增产极显著,居9个参试品种第2位 (表2)。两年平均鲜荚产量646.31 kg,比对照毛豆2808增产10.29%;标准荚产量为377.20 kg,比对照毛豆2808增产7.35%。两年13个试点中12个试点表现增产。在2012年福建省菜用大豆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荚产量为644.50 kg,比对照毛豆2808增产4.2%。

1.2 生育期及抗逆性

青酥6号在2010年和2011年福建省菜用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采青日数76.7 d,比对照毛豆2808提早1.2 d。在全省区域试验14点次中仅2011年在同安点发生轻度倒伏,田间未发现病虫害及受涝受旱现象,表现抗逆性强。室内抗炭疽病鉴定结果,两年均表现感炭疽病 (S)。

表1 2010年福建省菜用大豆区域试验参试品种鲜荚产量

表2 2011年福建省菜用大豆区域试验参试品种鲜荚产量

1.3 特征特性

青酥6号植株直立,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叶椭圆形、色绿,幼苗基部紫色,茸毛灰色,花紫色,籽粒椭圆形,鲜粒色淡绿,成熟荚褐色,种子圆形,种皮淡绿色,种脐蓝黑色。根据2010年和2011年区域试验结果,该品种平均株高42.00 cm、茎粗0.57 cm、主茎节数8.0个、有效分枝数3.1个、单株有效荚数20.5个、标准荚数12.2个、标准荚长5.32 cm、标准荚宽1.36 cm、每公斤标准荚数351.9个、单株荚重48.22 g、鲜百粒重82.26 g。表现荚大粒大,品质优良,清煮口感甜糯。

2 栽培技术

2.1 选地整畦,抢晴足墒早播,合理密植

选择水旱轮作地块,忌与豆科连作,要求地块土层深厚、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pH值6.5左右。当春季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5℃时抢晴足墒早播。播种时间闽东南地区一般2月下旬至3月中旬,闽西北地区3月下旬至4月中旬。种子以秋繁种子为佳,精选饱满无病斑种子,播前晒种1~2 h,以提高发芽势及发芽率。采取双行种植,畦宽带沟90 cm,株距19 cm,穴深2~3 cm。每667 m2种植1.4万株左右。

2.2 加强田间管理

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情况科学施肥。中等肥力田块可采用“攻头、保尾、控中”的原则。施足基肥,播种前每667 m2(下同)用农家肥1000 kg加钙镁磷肥375 kg作基肥;巧施追肥,在第1片真叶 (3出复叶)完全展开时,施三元复合肥15 kg,开花结荚期第2次追肥,施三元复合肥10 kg,在结荚鼓粒期叶面喷施1%磷酸二氢钾促结荚防早衰。

一般在苗期宜保持较低的土壤水分促发根,注意排涝,结合追肥浅耕除草,分枝期、初花期应浅水勤灌,保持土壤见湿不见干,促根深扎,防止落花落荚,结合追肥中耕培土。结荚鼓粒期注意排除田间积水,但遇旱需及时灌水。在整个生长季节,要注意防治病虫草害,一般出苗后7 d、分枝期、开花结荚初期、结荚鼓粒期是喷药防治的关键时期。采收鲜荚前15 d必须停止喷药。

2.3 适时收获

一般在全田荚果鼓粒达80%、荚壳外观呈翠绿时为最佳采收青鲜荚时期,此时豆仁鲜嫩风味好,外观、品质最好,出口等级高。秋播留种的应在田间有80%的荚变为褐色时立即收获,收后摊晒,促进后熟,以提高完整粒率[4]。

3 青酥6号在生产上的推广种植

青酥6号适宜福建省春季种植,为尽快推广种植,提高农民种植效益,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福建省种子管理总站已开展高产栽培试验,并编制了“青酥6号品种简介”和“青酥6号栽培技术规程”,组织农技人员、种植大户等到实地培训、观摩,已开始在福建省漳州市的龙海、长泰等地示范推广。

[1]顾卫红,郑洪健,张燕,等.菜用大豆的国际需求及科研生产动态 (综述)[J].上海农业学报,2002,18(2):45-48.

[2]韩天富,盖钧镒.世界菜用大豆生产、贸易和研究的进展[J].大豆科学,2002,21(4):278-284.

[3]陈学珍,谢皓,李婷婷,等.我国菜用大豆研究与生产利用现状 [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3,18(4):311-315.

[4]胡润芳,林国强,陈志雄,等.菜用大豆新品种闽豆1号的选育及高产稳产特性 [J].福建农业学报,2007,22(3):328-331.

猜你喜欢
鲜荚菜用毛豆
冷藏蚕豆鲜荚优势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大豆品种浙鲜15通过审定
大豆品种万鲜1号通过审定
毛豆飘香秋来到
毛豆姐姐的信
不同基因型鲜食菜用春大豆品种的适应性研究
我和我唯一的毛豆
摘毛豆
外源硒及脯氨酸对菜用黄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菜用大豆浙鲜豆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