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种养加结合”的新业态 迎接奶业发展的新常态

2015-12-07 01:26高丽娜现代牧业总裁
中国畜牧业 2015年20期
关键词:零距离牧业奶业

文│高丽娜(现代牧业总裁)

用“种养加结合”的新业态 迎接奶业发展的新常态

文│高丽娜(现代牧业总裁)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也是现代牧业成立10周年。10年前,现代牧业率先发出“规模化养殖”的呼声并付诸行动,应对分散养殖带来的安全隐患,迈出了奶业转型升级的“最先一公里”。10年后的今天,中国奶业进入深化改革的“新常态”。面对国内需求和国外竞争的新课题,现代牧业构建出“种养加结合,零距离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完成了奶业产业链的“最后一公里”,用创新的“新业态”拥抱发展的“新常态”。

迄今,现代牧业在全国八个省建设大规模牧场27个,配套牧草种植基地80多万亩,奶牛存栏近22万头。每天生产2700多吨高品质原奶和优质乳制品,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兄弟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现代牧业用经营实践证明:依托创新的生产模式和本土的资源优势,中国奶业有能力生产国际一流的牛奶产品,不惧怕任何外来挑战。

回顾发展历程和总结经验,我们归纳为“0123”,也就是用零距离一体化的生产模式,实现2小时“活牛奶”和循环经济的两端突破,最终承担起奶业发展的三项责任。

首先是零距离一体化的创新生产模式。我们把现代化的加工厂建在规模化的牧场里,把规模化的牧场建在配套的牧草种植地里,这不仅实现了产业链一体化,更实现了各环节零距离的无缝链接。

通过种养加零距离一体化模式,现代牧业给行业带来了四个变化。首先,加工所用奶源全部自产,将奶源的外部管理变成内部管理;其次,自己的牛奶自己加工,使产品的安全责任完全由一个企业承担;第三,原奶供应商和乳品加工商利益一体化,有利于产业的稳定;第四,牧草种植和牧场养殖零距离对接,保证了牧草的品质,降低了养殖的风险和成本。

正是依托这种新的生产模式,现代牧业实现了上下游两端的突破:往下游,我们实现了全球速度最快、“纯真鲜活”的2小时“活牛奶”生产;往上游,以牛粪污发酵的有机肥还田,实现了一整套的绿色循环经济。

看下游,在现代牧业牧场的同一建筑下,一边是牧场挤奶大厅,另一边就是加工车间。经检验合格后的牛奶,通过密封管道直达生产线,从原奶挤出到加工成品在2小时之内完成,这是世界领先的生产速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牛奶中的营养和活性物质。这也是现代牧业牛奶“与众不同”“纯真鲜活”的根源,更是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的洋牛奶,所无法比拟的新鲜优势和品质优势。

看上游,现代牧业在每个牧场都配备了完善的粪污处理系统。沼气用来发电,沼渣用来铺垫牛卧床,沼液成为有机液肥,还田到周围的牧草种植地,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形成循环经济,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在全国著名的生态县四川洪雅,现代牧业洪雅牧场采取“牧场+农业合作社”的合作模式,与牧场周边的草场、茶园、菜园等规模种植业基地结成“亲家”,铺设管道随时应需供应沼液,将过去使用化肥的模式全部改为有机液肥,种植出来的作物全都是零污染、纯绿色。

以种养加零距离一体化的创新生产模式,促成2小时活牛奶生产和循环经济,最终实现的则是对奶业发展三项责任的积极承担。

对于今天的中国奶业来说,亟待解决的主要有食品安全、防疫和环境危机;相对应的,企业需要承担好三项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是解决食品安全危机,对行业的责任是解决防疫危机,对社会的责任则是解决环境危机。

产品创新推动一个企业的发展,业态创新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现代牧业十年磨一剑,不断摸索创新,用合乎行业未来趋势的“新业态”,与中国奶业共成长,探索出了一条能够充分发挥本土优势的中国现代化奶业发展路径。

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的中国奶业,D20联盟的成员匹夫有责义不容辞,我们要有所担当,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跨越式的新发展,为实现中国奶业的伟大梦想,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零距离牧业奶业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零距离与远距离
北京大鸿恒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黄泛区农投牧业有限公司
“便民晋粮”零距离服务农民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蒙牛全购现代牧业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