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四地为宜昌牛羊规模养殖树立榜样

2015-12-07 01:26沈洪学张纯祖隋士元许小成谭泽文湖北省宜昌市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5年20期
关键词:荆门黄冈宜昌

文│沈洪学 张纯祖 隋士元 许小成 谭泽文(湖北省宜昌市畜牧兽医局)

湖北四地为宜昌牛羊规模养殖树立榜样

文│沈洪学 张纯祖 隋士元 许小成 谭泽文(湖北省宜昌市畜牧兽医局)

2015年5月,湖北省宜昌市畜牧兽医局组织各县市区畜牧兽医局局长和部分牛羊养殖企业负责人,赴荆门、襄阳、随州、黄冈等四个市,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考察学习其牛羊规模养殖先进经验,共同的感受是四地是宜昌市推进牛羊规模养殖快速发展的好榜样。

一、四地牛羊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四地牛羊生产总量和规模化程度都位居全省前列。2014年,襄阳市肉牛出栏量占全省的46%,肉羊出栏量占全省的32%,均位居全省第一。荆门市千头牛场和羊场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二。黄冈市以麻城、罗田、英山为核心产区的黑山羊养殖基地进入全省养羊第一方阵;以武穴为核心的2万只湖羊养殖基地是省内规模最大的湖羊产区。随州市培育出了中南六省惟一的高端“雪花”牛肉,实现肉牛生产由量到质的转变。并且,所考察的7家养殖企业都始终把污染治理放在首位,发展牛羊产业不仅没有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1.牛羊出栏总量大、增速快。2014年,四地肉牛出栏量占全省总量的67%,肉牛年出栏增长率都超过6%,荆门市高达22%;四地肉羊出栏量占全省总量的69%;肉羊年出栏增长率都超过7%。襄阳牛羊出栏分别达70.6万头、17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6.0%、7.7%。黄冈牛羊出栏分别达51.4万头、79万只,同比分别增长6.2%、8.2%。荆门市牛羊出栏分别达18.77万头、61.0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2.14%、8.64%。随州牛羊出栏分别达14.2万头,6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6.0%、7.1%。

宜昌2014年牛羊出栏分别达7.3万头、163.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8.1%、10.6%,增速虽都高于四地平均水平,但肉牛出栏规模落后于四地,差距很大。

2.牛羊规模养殖企业多、规模大。四地累计建成部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7个(襄阳、荆门、随州各2个,黄冈1个),部级肉羊标准化示范场4个(荆门2个、黄冈2个),省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33个(襄阳13个、随州8个、荆门6个、黄冈6个),省级肉羊标准化示范场43个(黄冈12个、襄阳11个、荆门10个、随州10个)。相比之下,宜昌有2个部级肉羊标准化示范场,部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还是空白;省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8个,少于襄阳;省级肉羊标准化示范场13个。

截至2014年年底,襄阳、黄冈、随州、荆门四地建成年出栏肉牛10头以上规模场户分别为4523个、1880个、949个、828个,占全省的56%;宜昌只有639个。四地年出栏肉牛100~499头规模场户分别为897个、366个、216个、272个,占全省的71%;宜昌只有101个。四地年出栏肉牛500~999头规模场户分别为35个、20个、17个、50个,占全省的59%;宜昌有29个。襄阳、荆门、随州年出栏肉牛1000头以上规模场户分别为32个、23个、13个,占全省的72%;宜昌有13户。

截至2014年年底,襄阳、黄冈、荆门、随州四地建成年出栏肉羊30只以上规模场户分别为6037个、2312个、2061个、1373个,占全省的36%;宜昌有6910户。襄阳、黄冈、荆门年出栏肉羊100~499只规模场户分别为2714个、1436个、1541个,总户数占全省的49%;宜昌仅1144户;襄阳、黄冈、荆门年出栏肉羊500~999只规模场户分别为162个、60个、102个,占全省的44%;宜昌仅62户。襄阳、荆门、随州、黄冈四地年出栏肉羊1000只以上规模场户分别为91个、32个、26个、19个,占全省的76%;宜昌仅9个。宜昌年出栏肉羊100只以上规模场户落后于襄阳、黄冈、荆门三地。

3.牛羊规模养殖模式优、成效显。

(1)龙头企业+合作社或规模养殖户。荆门掇刀区湖北天越牧业有限公司推广“公司+农户”肉羊发展模式,2014年出栏肉羊1万只,已带动大同村建成年出栏500只规模羊场,还计划带动100个农户发展肉羊规模养殖。

(2)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2004年,返乡创业青年刘锦秀组织黄冈5个养羊大户创建养羊协会,注册罗田县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年出栏肉羊达到15万只。随着合作社的日益壮大,2011年刘锦秀注册成立了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黑山羊良种繁育与推广、畜禽养殖、牛羊饲料研发与加工、畜禽产品深加工与市场销售、高端绿色肉类食品生产与研发、畜牧生产技术服务与推广,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黑山羊产业链。

(3)滚动发展型。第一种模式是一次规划,分期投资建设规模养殖场。如襄阳良友金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其成立于2008年3月,计划分三期投入资金1.2亿元发展肉牛养殖及加工。目前,前二期工程已全部建成,年出栏肉牛12000头。第二种模式是小型养殖户逐步成长为适度规模养殖场。

荆门市因地制宜推出了养羊“42”模式,即每户出动2个闲散劳动力,建设2栋标准化羊舍,年饲养出栏200只羊,年收入20万元以上。“42”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中小规模养殖户“大投入大规模学不来,小打小闹养殖划不来”的问题。荆门市通过三年时间的大力推广,“42”模式肉羊养殖户已从最初的10多户发展到1000多户。

二、四地推进牛羊规模养殖的主要做法

1.依托政策支持和示范带动规模养殖。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推动牛羊规模养殖。近几年,四地依托国家菜篮子工程、肉牛良种补贴、山羊良种补贴目、南方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退耕还草、农业综合开发(如秸秆养畜)等项目,吸引了大量业主投资牛羊规模养殖。荆门市151家牛场依托能繁母牛补贴项目260万元资金保障了4568头母牛种源,推动了肉牛养殖可持续发展。

二是争取地方政府重视牛羊规模养殖。荆门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工作的通知》,对完成辖区内秸秆收购及转化利用任务的牛羊养殖和加工企业,地方财政采用“以奖代补”方式给予每吨10元的奖励,有效降低了牛羊规模养殖成本,同时提升了农户种植收益。黄冈市罗田县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能繁母羊保险试点,每只能繁母羊交保费30元,其中财政承担24元、农户承担6元,出险保额800元,该保险大大降低了疫病和自然灾害风险。

三是健全技术支持体系保障牛羊规模养殖。随州市畜牧兽医局每年提请政府组织多次召开草地畜牧业发展现场会,引导养殖户积极发展牛羊规模养殖。荆门市畜牧兽医局实行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双包双联”服务,为牛羊养殖及加工企业解决规划、建场、养殖、防疫、污染治理、市场销售、金融信贷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该市东宝区畜牧兽医局每年还从公用经费中列支3万~4万元,组织养殖大户开展考察学习和聘请专家进行技术培训等。黄冈市畜牧兽医局派遣了资深专家在锦绣林牧专业合作社作为驻场科技特派员,为其提供企业发展决策支持和技术支持。

2.依托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引领牛羊规模养殖产业化经营。各地牛羊养殖企业尝试将产业链条向前、向后延伸,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活力。目前,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共吸纳养羊户2600户,辐射带动大别山区肉羊养殖户7726户,依托深加工项目促进了大别山区黑山羊规模养殖的第二次跨越。随州五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天越牧业有限公司也在抓紧筹建肉牛肉羊屠宰加工项目,届时将带动周边地区牛羊规模养殖产业化经营的更快速发展。

3.依托循环经济模式提升牛羊规模养殖效益。荆门祥牛牧业等企业依托“秸秆利用-肉羊养殖-有机肥生产-种植”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牛羊规模养殖效益提升。祥牛牧业建有6000平方米超大型饲料加工仓库、7200立方米青贮池(可贮存5000吨秸秆),其常年收购当地柴湖镇、文集镇、九里镇等乡镇秸秆3万吨以上和湖北广源食品、稻花香集团等食品企业的饼干渣、豆渣、酒糟等废弃料资源发展肉牛养殖,牛粪用于生产有机肥,销售给种植企业,实现粪污总量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和效益提升。天越牧业收购周边100多个农户3000亩的玉米、花生、红薯等农作物秸秆用于养羊,羊粪作为有机肥用于农业种植。沙洋科牧、京山马嘉岭等企业建设秸秆收储加工厂,除用于本场牛羊养殖外,还将高密度花生藤等打捆秸秆销售到宜昌、甘肃、内蒙古等地的奶牛场。

4.依托科技创新降低牛羊规模养殖成本和促进生态环保。一是开发以秸秆、牧草为主要原料的低成本高营养饲料。荆门市利用秸秆加工饲料发展牛羊养殖,实现了牛羊饲料降成本不降营养。2014年年底,天越牧业聘请华中农业大学和湖北省农科院专家利用干秸秆、牧草等草粉为主要原料,辅以玉米、豆粕、预混料等精料在国内首次研制而成肉羊全价颗粒料,每千克单价仅2元,饲喂效果与经济效益良好,该成果已获得湖北省科技厅科技成果登记。

二是实践探索出牛粪发酵床养牛模式。祥牛牧业采用牛粪发酵床养牛模式,使用牛粪做垫料,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和益生素,牛舍内无蚊蝇、无臭味,肉牛出栏后利用装载机一次性铲除牛粪再集中进行有机肥加工,牛场对外不排放粪尿和污水,生态环保。牛粪身价从25元/吨提升到1000元/吨,实现了综合效益的大提升。

三是利用牛粪养殖蚯蚓,实现废物高效利用。良友金牛畜牧科技公司建成1500平方米的恒温蚯蚓原种场和100亩的蚯蚓扩繁场,年可消耗牛粪5万立方米以上,亩产蚯蚓3~4吨,每吨蚯蚓售价1.2万元以上。蚯蚓养殖过程中,除消耗牛粪外,还消耗大量的稻草、麦秆、花生秸秆、红薯渣、豆渣、烂瓜果菜等农田及食品加工废弃物,可减少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每亩秸秆为农民增加收入300元。

四是依靠先进饲养模式节约人力成本。祥牛牧业实践探索出肉牛养殖综合配套技术模式,仅需要15名工人就能完成年出栏3000头肉牛的取料、称重、搅拌、投料等所有工序,如果按照传统模式则至少需要100名工人。

三、加快宜昌市牛羊规模养殖健康快速发展的思考

1.转变传统思想,树立牛羊规模养殖与绿色生态共生理念。学习四地先进经验,最首要的是转变养殖规模越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大的传统观念,树立牛羊规模养殖能与绿色生态共生的理念。事实上,牛羊粪经过腐熟发酵、牛羊粪尿生产沼气后的产生沼渣、沼液只要经过科学的处理都可以用来生产优质有机肥,不仅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相反可以实现循环发展、生态发展。

宜昌市发展牛羊规模养殖要实现生态环保可以借鉴荆门和随州两地经验,结合实际推广三种模式:一是实行农牧结合,规模适度,养殖与种植配套,粪污还田。二是发展有机肥生产,实现粪污循环利用和生态环保。三是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鼓励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将规模场粪污收集起来用于沼气发电和用作燃料,经过科学处理和达标排放的沼液、沼渣用于肥田和水产养殖。

2.抓住改革有利时机,培育新型牛羊规模养殖经营主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宜昌市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大改革力度,认真借鉴襄阳等地发展适度规模家庭牧场和罗田县培育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推广“羊门女将”发展养羊专业合作引领乡亲致富的经验,大力培育家庭牧场和专业合作社等牛羊规模养殖新型经营主体。一是大力发展肉牛“1210”和肉羊“1531”模式牛羊家庭牧场。二是培育更多的技术实力雄厚、管理规范、带动辐射能力强的牛羊专业合作社。

3.明确努力方向,推进牛羊规模养殖产业化经营。实现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领军企业是国家政策支持的重点,也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当前,宜昌市要把引进、培育和壮大资源整合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辐射带动面广的龙头加工企业作为加快牛羊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或规模养殖户”“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滚动发展型”等三种养殖模式,促进牛羊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牛羊屠宰及深加工,实施品牌营销,全面提升牛羊规模养殖产业化经营水平。

4.把握关键环节,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科技始终是发展牛羊规模养殖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牛羊产业链条长、环节多、技术要求高,不仅需要加快普及实用技术,更需要加快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学习借鉴四地的成功经验,要有赶超他们的信心和勇气,要尽快建立肉牛肉羊产业首席科学家工作站,加强牛羊规模养殖关键技术和新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一是加强牛羊良种繁育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开展宜昌白山羊提纯复壮和品种资源保护,选育培育繁殖率高、抗病力强、增重快、个体大、风味好的新品系。二是要加强肉牛肉羊产业标准化养殖集成配套技术研究与推广。三是加强饲草生产加工、秸秆加工调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荆门黄冈宜昌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湖北宜昌卷
飞行嘉年华 燃情不知秋 2018荆门爱飞客飞行大会紧张筹备中
《黄冈密卷》究竟从何而来
菊逢盛世,韵满荆门 第十二届中国(荆门)菊花展览会侧记
《李白·渡荆门送别》
金秋赏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