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蝇蛆病防治新技术

2015-12-07 01:26惠继龙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闫家乡动物疾病防控与畜牧技术服务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5年20期
关键词:蝇蛆伊维牛皮

文│惠继龙(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闫家乡动物疾病防控与畜牧技术服务中心)

牛皮蝇蛆病防治新技术

文│惠继龙(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闫家乡动物疾病防控与畜牧技术服务中心)

牛皮蝇蛆病是由狂蝇科皮蝇属的牛皮蝇(Hypodermabovis)和纹皮蝇(H.Lineatum)的幼虫,寄生于黄牛、牦牛等的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皮蝇幼虫也能寄生于人的皮下组织内,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图1)。

该病在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牧区流行严重。因其可引起病牛消瘦乏弱,犊牛生长发育受阻,奶牛产奶量下降,商品牛出栏期推迟,皮革的质量降低,造成经济损失。

自20世纪60年代,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就开展了对牛皮蝇蛆病的防治,但由于药物应用不方便且具有一定毒性,加上畜主重视不够,未能全面彻底落实防治措施等种种原因,成效不显著,致使该病仍在流行,且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呈扩散之势,使养牛业有可能蒙受重大损失。

◎图1 牛皮蝇

为了使该病的危害降到最低,我们对该病的危害进行了深入调查。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经验,运用ELISA检验技术逐月监测牛皮蝇血清中的抗体,确定最适防制时间;采用伊维菌素微量给药,经过试验确定最佳剂量,开展了广泛防制,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牛皮蝇蛆病感染及危害调查

1.感染调查。

(1)幼虫皮下寄生情况。在流行区选7个点,随机确定210头1~2岁育成牛逐月触摸调查,检出背部有皮蝇寄生形成瘤包的牛209头,感染率99.52%。感染强度6~60个,平均17(±7.7)个,详见表1。第一个瘤包出现在1月8日,第一个瘤包中的虫体落地日期为3月12日,进入4月,虫体落地增多,最后一个瘤包8月3日消失。

(2)牛皮蝇血清抗体监测结果。引进法国特异ELISA检验技术,对流行区的25头牛逐月采血,经1年监测,被检牛的各月血清均呈牛皮蝇抗体阳性,从10月至翌年3月均保持高峰,然后抗体效价逐渐降低,于春末夏初达最低值。随着牛皮蝇成虫的出现,牛再次感染,抗体水平会有一个大的提高,这种感染发生于6~9月。据此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当地牛皮蝇活动季节在每年的6~8月,二是每年的9~10月为药物防制最佳时期。

2.危害调查。

(1)成蝇活动日期及产卵时的危害。据多年观察,牛皮蝇成蝇出现在5月下旬,以6月最多,8月下旬以后逐渐消失。在成蝇活动的季节里,放牧的牛普遍受到侵袭。在天气温暖有阳光的日子,雌蝇飞抵牛体被毛产卵,牛极度惊恐、不安,表现喷鼻、蹴踢,无心采食,逐渐消瘦;有的牛闻声即逃,竖尾狂奔,牧民称之为“跑蜂”,由此引起跌伤、流产甚至死亡。

(2)幼虫移行时的危害。第一期幼虫经毛囊钻进牛的皮肤时,引起皮疹、瘙痒、不安。牛皮蝇的幼虫沿外周神经的外膜组织,移行到椎管硬膜外的脂肪组织中停留约5个月,对组织造成损伤;有时幼虫钻入大脑,可引起病牛突然倒地、麻痹、晕厥等神经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

纹皮蝇的幼虫钻入皮下后,沿疏松结缔组织移行到咽、食道黏膜下停留约5个月,可引起咽、食道浆膜发炎、周围组织水肿,妨碍吞咽。

(3)幼虫在牛背部皮下寄生的危害。幼虫移行至牛背部皮下寄生2~3个月,形成瘤包,通过皮孔与外界相通,患部发炎化脓,引起牛不安,影响采食和休息,使牛消瘦。幼虫成熟蹦出落地后,牛皮上留下瘢痕,使皮革利用价值降低。

(4)幼虫产生毒素的危害。幼虫在寄生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可引起病牛贫血、消瘦,幼牛生长缓慢,母牛产奶量下降,役牛使役力降低,肉牛产肉减少、肉质变劣。

3.经济损失调查。据调查测算,因牛皮蝇的侵袭,平均每头牛产肉减少15~20千克,损失400~550元;产奶每天下降1.86千克,一个泌乳期损失2046元;因“跑蜂”引起跌伤、死亡率1.5%~2.8%。

在当地皮毛贸易货栈调查黄牛皮153张,其中因皮蝇寄生出现虻眼虻斑的132张,占86.27%。平均每张皮上的虻眼虻斑数(23±17)个。皮蝇寄生可使皮张最贵重的核心部位——背、腰、荐部被大量破坏,造成皮张利用率和价格降低30%~50%,平均每张皮少卖154~228元。

二、防制措施

1.杀灭牛体内的第二期幼虫。参照欧洲一些国家的防治经验,在适宜季节可采用伊维菌素微量给药法,杀灭牛体内的第二期幼虫。我们通过试验,筛选出两种用药方法。

(1)伊维菌素注射液,按牛每千克体重12.5微克用药,即10克/升伊维菌素注射液,400千克体重的牛用0.5毫升皮下注射,即可收到100%杀灭效果。

(2)伊维菌素浇泼剂,按牛每千克体重25.0微克用药,即5克/升伊维菌素浇泼剂,400千克体重的牛用2.0毫升,浇在牛体表,也可收到100%杀灭效果。

2.手工消灭牛体表寄生的幼虫。对牛背部两侧寄生的皮蝇,可每隔7天检查一次,待牛体瘤包上的皮孔增大,可看到幼虫的后端,这时用手挤压瘤包周围,可挤出幼虫并杀灭之,以防其发育为成蝇再去侵袭牛。如虫体被挤破,应设法取出,以防被牛体吸收引起过敏反应。

3.预防措施。在成蝇活动的时期,可在流行区给牛体喷洒溴氢菊酯,每15天1次,可杀灭在牛体上产卵的雌蝇、虫卵和刚孵出的幼虫,防止感染。

表1 210头牛背部皮蝇寄生瘤包检出情况

三、讨论

通过特异ELISA血清检验方法监测牛皮蝇抗体,确定适宜时机,采用伊维菌素微量给药,可彻底杀灭牛皮蝇第二期幼虫,终止牛皮蝇幼虫在牛体内长达7、8个月的移行和寄生所造成的伤害,显著提高规模养牛的经济效益。此法用药量小,不仅可使防治成本大幅下降,而且有效减轻了药物在牛体内残留,在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近年来对这种先进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普遍推广,收效显著。

对牛皮蝇蛆病的防治,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同时,应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统一采取行动,全面落实综合防制措施,坚持数年,更见成效。

猜你喜欢
蝇蛆伊维牛皮
羊鼻蝇蛆病的防治方法
西牛皮防水科技有限公司
西牛皮防水科技有限公司
伊维菌素长效制剂研究进展
羊驼蝇蛆病预防与治疗
夏季羊摇头、打喷嚏、呼吸困难 羊鼻蝇蛆不可不防
国内首个0.6%伊维菌素预混剂(伊力佳)上市
隔山牛皮消、耳叶牛皮消和戟叶牛皮消中四个C21-甾体苷元含量比较研究
牛皮吹破不要紧,赚钱就好
犬蝇蛆病的治疗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