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乳市场为何上演“过山车”

2015-12-07 01:26王泽奇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局畜牧站
中国畜牧业 2015年13期
关键词:液态奶牛场过山车

文│王泽奇(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局畜牧站)

生鲜乳市场为何上演“过山车”

文│王泽奇(河北省廊坊市农业局畜牧站)

近两年,我国生鲜乳市场走出了一个“过山车”行情,从2013年的市场短缺,价格一路走高,到2014年市场的逐渐过剩,价格一路走低,并在10月以后,逐渐出现了 “卖奶难”。致使网络、新闻报道的一些规模牛场、养殖小区倒奶、杀牛等问题的发生。目前这种市场现状,已危及了奶业的健康发展,原因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如何应对这种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深思。

一、原因分析

1.奶粉、液态奶的大量进口使中国市场乳制品过剩。巨大的市场潜力,让国外众多奶业商家瞄准这一市场,都想尽快占领一席之地。近年来,我国大包装奶粉进口量逐年增加,从2008年的10.08万吨上升至2013年的85.44万吨,到2014年11月全国进口总量已超过100万吨。而进口液态奶也逐年大幅增加,数据显示, 2010年液态奶进口量只有1.59万吨, 2011年进口量为4万吨,2012年为9万吨,2013年则达到19万吨,每年增幅超过100%。2014年预计全年将达28万吨。目前,液态奶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家有27个,品牌有近百个。进口国家也从往年的澳大利亚、美国、德国、新西兰,扩展到了波兰、法国、比利时、丹麦等,而且很有燎原之势。奶粉、液态奶大量进口,间接或直接限制了中国市场对国内生鲜乳的需求。

2.国际奶业市场低迷。国际奶业市场低迷,也是造成中国奶业市场严冬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全球市场来看,2014年以来,印度、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受宏观经济影响,对乳制品需求量下降,且欧美国家对乳制品的需求也持续低迷,导致2013年过度扩张的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乳制品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危险。而这时受乌克兰危机影响,西方国家与俄罗斯互相制裁,俄罗斯对西方食品发出禁令,使恰逢乳制品生产进入高峰期的新西兰受到重创,产能出现严重过剩,奶价持续下跌。

新西兰2014年1月大包奶粉价格每吨42000元,到10月跌到21000元。中国成了他们重点倾销的市场,12月底国内市场进口奶粉已跌至19000元左右,乳品企业若以此价将进口奶粉还原成液态奶的价格每千克约2.4元,这比4元左右收购生鲜乳要低很多,这对于一些乳企来说,生产还原奶无疑是一个获取暴利的天赐良机。以生鲜乳收购价4000~4400元一吨进行核算,生产每吨奶粉的原奶成本在32000~36000元,比进口奶粉贵将近一倍。可以说奶粉生产的越多赔得越多,因此国内奶粉厂没有哪一家再愿意收购生鲜乳生产奶粉。

3.消费认知落后为国外商家提供了很好的市场契机。中国市场上销售量最大的是高温消毒奶,由于其耐储存,保质期长,倍受消费者欢迎,销量最大。而营养更丰富、口感更好的巴氏奶,由于其保质期短,缺乏引导和认知,其销量较小。也正因如此,像新西兰、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奶制品生产商,看准中国高温奶这一市场,抓住契机,凭借其良好的品质和信誉,将保质期9个月以上的高温消毒奶销到中国,现在非常受欢迎,而且每年都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2010—2013年间,液态奶进口增量每年都在一倍以上。

二、奶业市场形势展望

1.资源短缺,生产成本高是中国奶业发展的短板。中国的奶牛饲养成本明显高于奶业发达国家。一是饲料成本高。相比国外我国人口多,人均占有耕地少,饲料资源匮乏,如苜蓿供给很大一部分依赖进口,海关数据2014年进口88万吨(网络数据),约占总需求量的50 %左右;玉米价格比美国高出一倍多。新西兰、澳大利亚以放牧为主饲养成本更低。二是人工成本高。发达国家社会化和机械化程度高,如配种、疾病治疗、青贮玉米种植、收贮等都由社会化服务组织解决,无须再养相关人员;高度机械化也大大降低了牛场用工。如德国,一个500头左右的牛场包括老板在内,只需5人左右,而我们同等规模的牛场需二十人左右,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的压力。总之成本和资源优势,将让国外低价奶源长期“挤压”中国奶源价格。

零关税将进一步增强进口乳制品的市场竞争力。2008年4月7日,中国与新西兰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奶产品从2008年10月起平均逐年降低关税,奶粉至2019年降到零,乳清粉、黄油、奶酪等其他乳制品至2017年降到零。在中国和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之后的5年,新西兰对中国的乳制品出口从2008年的5.21亿新西兰元(约合3.46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的50亿新西兰元(约合41亿多美元),目前新西兰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乳制品进口国,乳品约占新西兰进出口总额的40%。现在中国与澳大利亚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意向书,到2019年澳大利亚对中国乳制品进口关税也将逐渐降为零。目前中国对这两个国家的奶制品实施10%到15%左右的关税,这也就意味着新西兰、澳大利亚这两个国家的乳制品对我国市场的竞争力会逐渐增强。

欧盟生鲜乳生产配额的放开将对我国市场形成较大冲击。欧盟是世界第一大乳业生产地,为避免产量过剩,防止市场不稳,欧盟在1984年建立了牛奶生产配额制度,规定了牛奶生产总量的上限,各成员国牧场主根据所分配的配额进行生产,欧盟确定乳制品区内市场参考价格,以保证奶农的最基本利益。但到2015年4月,欧盟将放开这一配额限制,不再进行最高生产量的限制,这也就意味着欧盟将有巨大的产能释放。

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婴幼儿奶粉因信任危机而使进口婴幼儿奶粉出现短缺和高价,一罐800克婴幼儿奶粉卖到三四百元,很多人借去香港和出国的机会,往回带婴幼儿奶粉,曾一度给香港市民造成恐慌,给欧洲人带来抱怨。从那时起,也真正让外国人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强大。中国有13亿多人口,目前生鲜乳人均消费水平30千克左右,如果我们的消费得到释放,能达到世界平均100千克的水平,那么中国将需要当前2倍以上的市场增量。欧盟放开牛奶生产配额限制,市场对准中国是不二的“战略性”选择,中国奶业市场今后必将经受欧盟市场产能释放带来的冲击。

2.中国乳业巨头大举布局海外对中国奶牛养殖业的影响不容小视。自2012年以来,蒙牛、伊利、光明等中国乳业巨头,在新西兰、欧洲、澳大利亚、美国等进行海外建厂、选择国际乳企巨头合作、收购外资公司等方式大举投资布局,主要生产UHT(高温消毒)液态奶、婴幼儿配方奶粉及大包原料奶粉等。据不完全统计,仅伊利、蒙牛、光明三大乳企在新西兰的投资就达45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伊利投资30多亿元人民币,是中国乳企海外投资的最大项目。受自然环境限制和土地、水等资源稀缺的影响,再加之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乳企大举进行海外投资,应是战略性选择。

各大乳企海外投资、建厂,对国内市场形成的影响主要有三点:一是产品内销将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国外产品利润率比国内越高,国外厂生产就越多,国内厂生产就越少,跷跷板效应越明显,其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击也就越大;二是国外奶业市场波动对国内的影响更快捷;三是国内投资相对减少,将使中国奶业发展相对放缓。建议中国奶牛养殖者,今后不要盲目再扩大生产规模,即使扩大规模也应在与乳企有战略框架协议的条件下进行。

3. 小区转型将成为中国奶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生鲜乳质量安全,要求奶牛养殖必将朝着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小区转型就是为了适应发展要求而进行的一种饲养模式的变化。三聚氰胺事件迫使中国奶牛养殖业加快了这种进程,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使中国农区奶牛养殖由“散养+牛场”模式快速转入“小区(散户集中饲养)+牛场”饲养模式,实现了中国农区饲养方式质的跨越。现在这次奶业市场因奶源过剩而造成的巨大市场波动,受冲击最大的首先是奶牛小区,因小区分户饲养,硬件条件较差,又缺乏统一的饲养管理,奶质相对不稳定,所以报道中交奶被拒最多的是小区,垮掉的也多是小区。目前,很多乳企都对小区提出了转型要求,有的还做了时间限定,小区向规模牛场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此次市场波动,将推动我国奶牛小区饲养向牛场饲养模式的较快转变,实现我国奶牛饲养方式的又一次跨越。

基于上述观点,个人认为,短期:生鲜乳市场的恢复,主要看国际奶粉价格的恢复,如果奶粉价格不能有效恢复每吨35000元以上人民币价格,则国内生鲜乳需求疲软问题将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长期: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生鲜乳将长期受到奶业发达国家低价奶源的挤压,同时,中国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也将成为乳业发达国家角逐的战场,中国奶业要想健康平稳发展,关键在于要进行一个怎样的顶层设计和以怎样的产业政策去应对。

猜你喜欢
液态奶牛场过山车
液态奶市场分析及前景展望
过山车靠什么『翻山越岭』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河北省液态奶消费城乡差异研究
在亚丁(二首)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基于统计过程控制的液态奶脱脂工序评价分析
疯狂过山车
疯狂过山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