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2015-12-07 03:40薛谷香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船舱比作李鸿章

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初夏,晴雨无常,梅雨前的闷热初现。

承载400多人的客轮“东方之星”在长江上翻沉,救援工作还在进行……这不是灾难片剧情,不是吴森宇大导的《太平轮》下部,而是惨不忍睹的现实,我们,除了祈祷别无他法。

何以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人间还如此多灾多难?还有多少难以预料的凶险在笼罩人类?足以令我陷于迷茫。

联想起有一期《罗辑思维》,标题是“迷茫时代的明白人”,讲的是李鸿章。此人“少年科甲、中年戎马,晚年洋务”,是国际上公认晚清中国睁眼看世界站得最高,看得最远的人。罗胖在那里用到一个寓言叫“愚人船”,船舱是密闭的,所有驾驶的仪器,船台都在里头,而让一个陌生人要进去开,他面对的根本是一团漆黑,好不容易看见一线光亮,搞清楚了船是如何操控的,但他还是看不到外面的茫茫大海,也收不到外面的信息,而船的甲板上有许多人在喊:“往这里开,避开那里的礁石。”他根本听不见。他也很着急,突然船剧烈地摇晃,似乎撞到了什么,他也很想听甲板上的人怎么喊,但无奈隔着厚厚的甲板声音传不到船舱里……罗胖把今天的我们比作甲板上的人们,而把李鸿章比作开船的人,我们和李鸿章在异度空间隔空喊话,我们边骂他边指挥他。但设身处地考虑一下,李鸿章当时面临的处境是他不主张打但还是要打的甲午战争,是一条千疮百孔的晚清破船,他也前景不明,但他还是一步一步开着破船往前走。可贵的是他一不像左宗棠那样,过于沉浸在过去的辉煌功劳和人情恩怨中迂腐度日;二不像张之洞那样,对前景要么过于贪婪,要么过于恐惧,充满妄念;三不像翁同龢那样,过于左右逢源地纠缠于现实的官场人际关系里,是非不分。李鸿章活在当下,充分利用当下的资源和平台,专注做现在该做的事,筹建海军,修造铁路,勘探黄河,远涉重洋,头破血流去签条约,最后郁郁而死。

而我们也正处在时代变化的惊涛骇浪中,之所以互联网革命、新常态这些概念被人们时时处处地提及,不正是因为人们不清楚它的茫茫前景吗?或许我们也是在一个未来不明的船舱里,也没有未来的人穿越过来告知我们应该怎么办,过去的经验和辉煌已经没用了,以过去的经验和辉煌推测出来的未来是不明确的,而基于过去的人际资源搭建的平台也是不靠谱的。

其实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也是一样的。我们浙江先前貌似也很阔,也很牛,但我们必须不念过去,也必须不畏将来。只能像胡适所说的那样“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猜你喜欢
船舱比作李鸿章
大型集装箱船舱底座结构加强与改进
李鸿章
比作诗
一顿早饭改变李鸿章
I Spy超级侦探
油菜花开
李鸿章集外文补遗
李鸿章挨一枪,中国少赔一亿两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船舱流水孔焊接机器人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