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1+3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分析

2015-12-07 13:28张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6期
关键词:模式基地实训

张勇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角色主要包括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其中学校主要以各二级学院实训中心管理为主,教师可能是专业团队,学生可能是专业社团或兴趣小组。因此,校内基地的管理模式可以称为以学校为主,企业、教师、学生为辅的1+3管理模式。该文对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1+3管理模式的实践及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实训;基地;模式;分析;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6-0170-02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对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主要采取以学校为主的管理模式,除部分院校成立设备处对实训基地进行专门管理外,各高职院校主要以各二级学院实训中心管理为主,教务处及二级学院对实训中心进行绩效考核。随着高校改革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不断重视,今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将更加注重企业元素的引入,校内实训基地也必将加大对“校中厂”、“双效益”型实训基地的投入。因此,今后校内实训基地必将是集课程技能实训项目开展、生产型实训、企业订单式培养、教师团队创收型项目开展、学生课外比赛型项目培训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实训场所。为保障校内实训基地的人员管理及资产管理安全、实训室及实训设备的使用效率,必须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下面就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1+3管理模式的实践及问题进行分析:

1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角色分析

1.1 管理角色实体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管理角色主要包括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其中教师可能是专业团队,学生可能是专业社团或兴趣小组。因此,校内基地的管理模式可以称为以学校为主,企业、教师、学生为辅的1+3管理模式。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的实体主要为学校,各高职院校主要以各二级学院实训中心管理为主,教务处及二级学院对实训中心进行管理。实训中心管理人员主要为实训中心主任、管理员、实验技术人员。实训中心管理的任务包括实践教学场所管理、日常实践教学秩序保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训设备的维护及维修及实训耗材的管理等。企业主要为“校中厂”式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实体,“校中厂”主要由校方提供场所,企业投资或校企双方合作投资为主的按照企业文化环境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场所。“校中厂”实训基地的管理基本以学校监督考核,企业管理运行的模式开展日常工作,一方面为学生提供 “生产型”实训环境、订单式培养,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實践锻炼的企业环境。教师在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模式中主要充当常规实践教学的组织者,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策划者,二课活动及竞技比赛的实施者。学生除充当日常实践教学的主要参与对象外,学生社团及兴趣小组主要为校内实训基地开放使用的对象。

1.2 管理角色权利与义务分析

学校是独立的组织教育活动的实体,具有相应的法律地位,毫无疑问是校内实训场所的管理者,对校内实训场所及教学设备的使用、管理人员配置具有决定权,同时作为事业单位,也有义务为教师、学生提供实践条件保障。教师与学生在遵纪守法的条件下,有通过国家投入的教学资源接受教育与资源使用的权利,同时对使用的教学设备及场所环境及财产安全负责。对于企业投入的教学资源,按照校企双方签订的合同条件享受自己的权利并分享义务。

2 校内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分析

2.1 学校管理体制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通过实训中心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统一管理的体制是各高职院校最常见的一种管理体制。从实训基地场所、设备投资计划、管理人员配置进行统筹安排。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一般把实训基地按照专业群进行划分到二级学院,通过二级学院实训中心的形式进行管理。这种管理体制的优点是便于宏观控制,整体协调,各实训中心职责明确,专人负责,管理规范并有利于通过绩效考核竞争提高管理水平。缺点是因为各专业的发展不平衡,专业人数变化大,不稳定,可能导致实训资源整体使用效率低,部分资源重复建设及建设计划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节奏。

2.2 企业管理体制分析

在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中,寻求企业支持,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校中厂”式的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实践,更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提高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校中厂”的管理多为企业管理体制,完全按照企业运营的模式进行实训基地的管理。企业管理体制的优点是企业全方位的参与将有效促进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将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及管理模式引进校内实训基地,促进了学生与今后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缺点是在学生培养、发展规划等方面随着时间的变化,校企双方可能会出现发展理念的冲突。

3 校内实训基地1+3管理模式实践分析

3.1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校内实训基地的有效运行,关键在于制度保障和落实。校内实训基地运行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使管理水平向着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的制定既要立足于长远发展,又要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评价体系。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要考虑实训场所、实训人员、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二是要考虑能够量化的实训中心绩效考核体系;三是要考虑保障学校、企业、教师及学生的充分使用;四是要考虑合理的规划及成本节约原则。

3.2 整合资源,深化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的发展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加强与合作企业的交流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途径,校内基地的建设一定要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一方面建设实训条件要充分调研企业的生产环境,使实践场所与企业生产环境无缝隙对接,另一方面要吸引企业加大对校内基地的资金投入,引进企业管理元素,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资源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项目的开发、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整合资源,深化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既可以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又可以丰富教师的实践知识,提高专业素质。

3.3 充分发挥教师及学生社团的管理作用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指导、科研、新技术探索,学生进行技能学习的实训场所。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服务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特别是专业团队及学生社团参与实训基地的管理有利于实践资源的保养维护和充分利用。专业团队对本专业实训基地的设备了解更清楚,对设备在实践教学中的使用过程及问题更清楚,一方面有利于仪器设备故障的提前预防及故障维护,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后期投资的方向把握。而学生专业社团、协会都是某个方面的兴趣爱好者,为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完全可以在满足常规教学的其他时间,将实训基地面向学生社团开放,一方面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将部分实训设备的维护保养交给学生社团完成,节约管理成本。

4 结束语

管理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具体实施中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但管理的目标是统一的,就是通过提高管理水平使建设规划更加合理、管理更规范、成本更低,实践资源利用效率更高,为师生创造一个干净、整洁、合理、安全的实训场所和环境,最大程度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氛围,消除安全隐患、节约成本和时间,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规范实训场所的使用标准,不断提高实验、实训效果,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1] 高水琴,陆长明. 面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4):86-88.

[2] 刘晓芸,谢晓美. 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 才智,2015(1):166.

[3] 梁燕. 我国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D]. 秦皇岛: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1.

猜你喜欢
模式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