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374名在校大学生人格类型调查分析

2015-12-07 00:23袁芝琼申元英苏云鹏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人格类型职业生涯规划调查

袁芝琼+申元英+苏云鹏

摘要:本文为了解某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格类型,为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37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及霍兰德《职业兴趣倾向量表》,依据霍兰德职业人格判断标准推断其人格类型。结果表明,我校在校大学生人格类型分布以管理型人格比例最高,现实型最低;在校大学生人格类型分布与就读学院、专业、生活水平及其成绩之间存在差异(P<0.05),并且与就读学院、专业和学习成绩有显著差异(P<0.01)。由此得出结论:学校应加强职业人格测评,针对大学生不同人格类型进行相应的职业兴趣引导,大学生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类型;职业兴趣倾向量表;职业生涯规划;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3-0055-03

职业,是人们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反映,也是其权利、义务、权力、职责的一般表征[1]。所从事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具有相应的生活风格、发展机会及空间、社会地位等。现今社会,人才竞争、就业压力日愈增加,如何科学地选择职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前,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职业兴趣是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如何帮助其根据其自身的人格特性选择适宜的职业就成为目前大家关注的重点。美国心理学教授、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提出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延伸,个体总是根据自己的人格类型所赋予的职业兴趣去选择与个人的特质相匹配的职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并且使个人与社会同时受益[2]。因此本研究采用霍兰德中国职业兴趣量表对我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研究我校大学生的人格特性分布情况,为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我校目前有医学类、工科类、教育等学科,共30多个专业方向。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一至三年级在校大学生400人,回收390份,回收率97.5%,有效问卷共计374份,有效率95.9%。

2.调查表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及霍兰德《职业兴趣倾向量表》,依据霍兰德职业人格判断标准判断其人格类型。①基本情况,包括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专业、生源地、家庭所在地、每月生活费、父母亲职业、上一学年的学习成绩。②霍兰德《职业兴趣倾向量表》及其诊断标准,依据霍兰德职业人格判断标准判断其人格类型,共60道题,每题符合其“是”或“否”答案的记“1”分,不符合即未作答的记“0”分;根据得分情况判断所属人格类型,不同的人格类型有其适合职业。职业人格的类型及判断标准详见表1。

3.数据处理。数据整理后,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录入,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得出结论,检验水准采用α=0.05,以p<0.05判断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与讨论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共调查1~3年级在校大学生374人,其中独生子女居多(61.2%),医学类学生为主(77.1%),云南籍居多(85.6%),农村生源为主(75.4%),生活水平及前一学期成绩分布较均匀。

2.不同人格类型分布情况。由图1可见,在六种人格类型中,常规型(Conventional)占11.5%,现实型(Realistic)仅为9.1%,研究型(Investigative)为16.8%,管理型(Enterprising)为33.2%,社会型(Social)占12.3%,艺术型(Artistic)为17.1%。管理型人格比例最高,现实型最低,这可能是由于当今大学生具有乐观、自信、理性、好奇的性格特征,从而反映出管理型、艺术型及研究型等技能要求高且条理性强的职业兴趣相关人格类型。

3.不同年级大学生人格类型分布情况。由表2可知,不同年级大学生在人格类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21,p=0.723>0.05),可能因其自身的性格特征受学习课程等影响较小。

4.不同性别、生源地、家庭所在地及父母职业大学生人格类型分布情况。由表3可知,不同性别大学生人格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061,p=0.107>0.05),提示性别可能不是影响人格特性的主要因素。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人格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6,p=0.690>0.05),不同家庭所在地大学生人格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93,p=0.407>0.05);说明生源地、家庭所在地也可能不是影响人格特性的主要因素。但父亲职业与大学生人格类型分布之间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显著(χ2=71.692,p=0.000<0.01);而母亲职业与大学生人格类型之间无统学意义(χ2=46.419,p=0.094>0.05)。可能与我国大多数家庭中父亲对子女职业的引导作用更大有关。

5.不同学院大学生人格类型分布情况。不同学院大学生人格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差显著(χ2=39.861,p=0.005<0.01)。其中临床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工程学院及教育学院的学生均以管理型(E)居多(分别为44.3%、36.5%、28.1%、27.3%及35.0%)。提示不同类别的学院也可能是影响学生人格类型的因素,可能原因为不同的学科间课程学习需要有关;而均以管理型人格类型为主可能与我校严谨治学的教学学术氛围及严格的管理制度有关。

6.不同专业大学生人格类型分布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我校不同专业大学生人格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显著(χ2=62.681,p=0.003<0.01)。其中,医学类中临床医学、医学检验、预防医学、卫生检验及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均以管理型(E)居多(分别为30.8%、38.5%、30.2%、29.3%及44.3%)。非医学类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也以管理型(E)居多(27.3%)。非医学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以研究型(I)居多(30.0%),管理型其次(25.0%)。这也可能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7.不同生活水平大学生人格类型分布情况。由表4可知,不同生活水平的大学生人格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01,p=0.011<0.05),均以管理型(E)居多。提示经济因素可能是影响大学生人格特性的因素之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庭经济状况关系最为明显,其次是父母婚姻状况和家庭教养方式[3]。

8.不同学习成绩大学生人格类型分布情况。由表5可以看出,不同成绩的大学生人格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差异显著(χ2=49.156,p=0.003<0.01)。其中,成绩优异、良好、中等及一般的学生均以管理型(E)为主(分别占41.9%、38.6%、35.4%及30.0%。),成绩较差的学生的人格类型以艺术型(A)为主(29.6%)。这从某种程度上可能提示该类人群成绩差的原因,当前的教育模式多以教为主,而这部分同学因其多具想象,有创意等人格特征决定其不适合传统教学模式,提示任课教师应用形式多样化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我校在校大学生人格类型分布以管理型人格比例最高,现实型最低;其人格类型分布应就读学院、专业、生活水平及其成绩不同而有所差别。每个大学生的家庭资源、个人资源、个人潜能、职业理想等不尽相同,这就要求个性化地考虑自己的职业期望[4]。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应从自我评价开始,而后确定自身目标,进而才有具体的实施。针对在校大学生,学校应该更多地利用现有职业兴趣测评系统等资源进行职业人格等测评,根据其呈现的特征进行有针对性且有效的引导,促使学生全面了解自我,达到以兴趣定职业的目的,同时大学生应该做好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为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国富.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5-99.

[2]王韦,徐君.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与成人职业选择[J].职教通讯,2010,(10):9-13.

[3]凌四宝,舒曼.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人格影响的调查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3,20(3):91-94.

[4]唐烈琼.论当代大学生职业人格缺陷及其指导策略[J].职业技术,2010,(12):75-76.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格类型职业生涯规划调查
大学生职业人格类型的相关因素
——以A学院为例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MBTI的军校学员人格类型调查及性别因素分析
军校学员人格类型与学习动机强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