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碧华:赢得整个法律界的尊敬

2015-12-08 10:41化定兴
清风 2015年3期
关键词:何勇长宁长宁区

文//本刊记者 化定兴

邹碧华:赢得整个法律界的尊敬

文//本刊记者 化定兴

邹碧华生前照

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无疑属于后者,自2014年12月10日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后,人们对他的追思就从未停止过。上海高院院长崔亚东说:“他以一个法官的身份赢得了整个法律界的尊敬!如此哀荣,实属罕见。”

邹碧华的事业开始于上海高院,也终结于上海高院,期间曾在上海长宁区法院担任院长。他的几位同事追忆,长宁法院是邹碧华追寻法律理想的试验田,现在有几件事备受法律界推崇:法律共同体的推进,撰写《要件审判九步法》,为司法改革助力。这些都与他在长宁区的改革和实践息息相关。从专注司法到力推司法改革,邹碧华用47年的时间证明了一个法官能够到达的高度。“我觉得他有使命,上天只是安排他去践行更重要的使命去了。也许有一天他会回来,就像远行一样。”邹碧华的妻子海琳这样写道。

降低法官腐败风险

1967年,邹碧华出生于江西奉新县,1984年,他以全县排名第二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8年进入上海市高院。1993~1999年,他到北京大学脱产攻读了国际经济法学的硕士和博士。2000年,根据组织安排,邹碧华前往美国联邦司法中心担任研究员。

有一次,邹碧华到美国一个地区的法院考察,那边的一个法官带着他去开庭。庭审到一半时,双方律师火药味很浓,说话比较尖刻。该法官这个时候招招手,让两个律师过来,说你们两个注意一点形象好不好?别吵得这么难看。

开完庭后,这名法官跟邹碧华讲,法官在法庭上面是不可以当着当事人的面批评律师的,那样对方会很没有面子。我们是一个法律共同体,应该照顾律师职业的便利,这是法官给予律师基本的尊重。而在中国,有一些年纪很轻的法官,会当面批评律师席上六七十岁的老律师。

美国的见闻和中国的现实给了邹碧华很大的触动。因此,2010年他在长宁区法院任院长时,出台了《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规定,法官在案件审理中应当认真听取律师意见,对律师的意见采纳或不采纳,应以适当方式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庭审中法官不得随意打断律师发言。如确有必要打断的,法官应使用平和语气提示律师发言简明扼要,或者主动归纳要点,然后询问是否有补充;也可视情况休庭与双方律师进行交流,或者请双方律师到审判台前进行适当提醒。

长宁区法院监察室主任傅为高曾参与《意见》的编写。他说,法官与律师的争执,对双方都是伤害。在庭审中,法官处于主动地位,所以,长宁法院主动提出尊重律师这一观点时引起了很大反响。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刘正东看到《意见》后做出了积极的回应,上海法律圈一下融洽了很多,也逐渐在全国法律界赢得了好评。湖南闻胜律师事务所主任胡勇平对本刊记者说:“我在北京听过邹碧华讲课,收获很大,他在律师界里口碑很好,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做了很多事。”

《意见》的出台不仅是一种姿态,而且内化成一种行动。邹碧华没当领导时就很尊重律师。有次他开庭,一位外地来的老律师一份材料找不到了,在庭上很着急。他很耐心地对对方说,没关系,我们大家等你。让对方很受安慰,放松下来后,材料很快就找到了。

系统提出法官尊重律师的意见,长宁区法院可以说开了全国的先河。傅为高对本刊记者说:“最初接到邹院长交待的这个任务时,我苦思冥想,不知从何下手,后来还是邹院长亲自起草,把初稿交给了我。最终的《意见》是我们在这个初稿的基础上补充完善的。”

其实,邹碧华力推法官和律师良性互动并不只是希望有一个好的庭审氛围,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党风廉政建设。“法官和律师如果能够良性互动,就可以减少其私下勾结,从而降低法官腐败的风险,这也是邹院长将《意见》交给监察室来起草的主要原因。”傅为高告诉本刊记者。

去世前一天,由邹碧华主导推动的上海法院律师服务平台刚刚上线运行,这一服务平台包括查询、提交、申请、建议、交互五大功能,涵盖律师参与诉讼的各个专项流程。律师可在线申请立案,缴纳诉讼费,完成立案所有流程。

“跟我上”而不是“给我上”

邹碧华的勇于创新给长宁法院留下了很多宝贵的财富,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他的同事们。刑庭副庭长周宜俊说:“邹院长处理任何事比较果断,他有强大的自信,总觉得办法比困难多,对任何事情采取消极态度的人也能被他的积极乐观所感染。”

2008年,邹碧华来到长宁区法院担任院长,任职宣布会刚结束,信访的难题就摆在了他的面前。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邹碧华经常亲自出马。有一次,长宁法院信访办主任滕道荣陪同邹碧华到一个信访人家里调查案情,从上午9点一直聊到下午3点,中间邹碧华只吃了两颗糖,最终取得了信访人的信任,将难题解决。周宜俊告诉本刊记者,解决信访问题时,与信访人建立感情和信任很重要,很少有人带着感情去做工作,邹院长是真正对老百姓有感情。

在邹碧华担任院长的4年间,长宁法院信访投诉率连续4年以超过30%的比例递减。邹碧华亲自主导开发了信访投诉监控系统,让所有的来信来访从纸质化变成网络化。每天,他在电脑里批示信件,然后分配到各分管副院长,然后再下达到具体的业务部门,信息的可视化避免了以往信访件泥牛入海的情况。

周宜俊对本刊记者说:“我们完成一项任务时通常看有多少困难,但邹院长首先是看事情值不值得做,意义在哪里,而且亲力亲为。”邹碧华到长宁区法院的另一件事,是对执行中止案件进行了梳理。

针对执行管理薄弱的问题,邹碧华改革了执行流程机制,将执行分成执行接待、查控、研判、强制四个环节,改变了以往的“一人一案”管理模式。据周宜俊介绍,“一人一案”的模式,都是各办各案,改革以后,比如查控环节,有人专门查银行账户,有人专门查车辆、房产,这样不仅节省了司法资源,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改革后,长宁法院执行投诉率比改革前下降了76%。

“他付出了很多心血,刚来的时候就调阅了100件执行中止案件、500封投诉信。一沓一沓的执行卷宗堆在他办公室,他每天都看。”长宁区法院副院长胡国均很感叹邹碧华的韧性。

王惠林在长宁法院工作了20多年,邹碧华的敬业精神让他佩服不已。“长宁法院旧楼改造的时候,由于我们都不是专业出身,不太懂,为了做好基建,邹院长买了很多书,自己学习。”吃完午饭,邹碧华常叫上王惠林到工地上去看工程的进度,晚上则把设计师叫过来讨论每个设计的细节。少年庭副庭长钱晓峰说:“邹院长做事的风格是跟我上,而不是给我上。”

在长宁法院,你会发现这样的细节:虽然空间狭小,但所有审判员都有一个独立办公室,接待大厅的立案区则用隔断遮挡起来。这其实都来源于邹碧华的想法。法官在办公室会客,如果三三两两挤在一起,电话此起彼伏,人员进进出出,既不能树立司法权威,也不利于维护职业尊严。所以大楼装修时他力主压缩会议室等空间,再小,也得让每位法官有一间独立的办公室。可惜的是,新设计的法院大楼,邹碧华还没进去办公就被调到上海市高院工作了。

2014年,邹碧华担任上海高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兼司法改革专项试点工作办公室主任,在此次司法改革中,大家最关注的是33%的法官员额制。据了解,这个数据是邹碧华经过大量调研和计算得出来的。更加艰难的是,如何让真正优秀的法官进入检察队伍,避免一刀切。一次在上海举行的“法官工作量测算与法官员额制改革座谈会”上,邹碧华对人案大数据库、案件权重测算法,工作量可视化的展示,其精细、科学的数据资料和治学精神令人赞叹。“邹院长是一个带有法治理想的人,而且是一个永不言败的战士,永远觉得任何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良好经验与做法可以推行得下去。”钱晓峰说。

邹碧华设计的长宁法院立案大厅

让每个人变得更好

长宁区法院民三庭副庭长顾鸣香和邹碧华的第一次接触是在法庭上。2008年,一次开庭的时候,顾鸣香发现邹碧华已经悄然坐在下面旁听。那是一个因房屋渗水引发的邻里纠纷案件,被告人一进法庭就情绪激动,指责原告改变房屋结构,由于双方争执激烈,现场一度失控。庭审后,邹碧华和郭鸣香做了交流,告诉了她一些应对的方法。

邹碧华教给大家几种识别当事人情绪的方法,这为开展相关司法活动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在司法为民的大背景之下,将心理学方法科学地应用于整个司法过程中,法官对案件的处理将不再仅限于生搬硬套法律规则,漠视人性与世情,而是有针对性地对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和法律释明。”邹碧华说。在他的鼓励下,长宁法院有42人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顾鸣香就是其中的一位。她说:“自己需要不断成长,才会在案件处理上更加得心应手,为了防止年轻法官平庸化,邹院长提出了不少新的理念和方法。”因为具备丰富的法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顾鸣香在办案中的把握性更加精准,由于调解得当,很多案件最终撤诉。

为了提高法院的整体工作能力,邹碧华也想了很多办法。据钱晓峰介绍,邹碧华将很多企业管理的方法运用到法院管理中,主张台账式管理,工作计划细化到每个月,而且,他会把交待的任务都储存在自己手机里,抓得非常紧。邹碧华性子急,发现工作不到位时,批评人不留情面,比如“少年庭不能倒在你们手里”这样的话,钱晓峰现在还记得。

“这种做法让我们始终感觉后面有任务在追赶自己,有些不适应。但长此以往,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有了质的提高。”钱晓峰说。邹碧华还邀请上海虹桥宾馆的大堂经理来讲客服规范,把宾馆接待的理念运用到法院的群众接待工作中,他的目的是要让当事人3分钟内平复情绪,感受到法院的温暖。

邹碧华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诉求。他曾主持召开过青年法官职业规划座谈会,主动关注年轻法官的诉求、理想。这件事让钱晓峰印象深刻。在很多地方,法官得不到理解和鼓励,但是邹碧华主动关心大家想什么、做什么、困惑什么,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经历。

何勇是长宁法院的一位老科员,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当时已进入法院工作16年,党龄39年。邹碧华到长宁法院报到的第二天,便带着中层干部前往每个庭室慰问。埋在信件、报纸堆里的何勇怎么也没想到,新领导也来到了自己所在的不起眼的收发室。

2009年12月,邹碧华让何勇对收发室一年的工作量进行数据统计。一个月后,在新春茶话会上,何勇坐在会场里。突然,他听到台上的院长提到自己的名字——“在恭贺新禧的同时,我们除了要感谢一线法官、书记员的共同努力,也不要忘记感谢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作人员。像何勇老师,他这一年发放报纸7万份,发放杂志4422本,与法警交换文件3800份,收寄各类信件35600封,处理退信4000封,接待业务庭邮件查询、复印清单2300人次,纠正信件差错近200封,节约邮费760元。让我们大家一起为何勇老师鼓掌!”

2010年1月27日,何勇57岁生日。政治部主任来到收发室,送给何勇一张生日贺卡,并正式通知他,党组已决定晋升他为副科。后来一位院办的同事悄悄告诉何勇:“邹碧华为了你的事深夜跑到政法委,等了书记足足一个半小时,邹碧华对书记说‘这些老科员在仕途上看不到多少希望,但仍然默默无闻地做事,我们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在邹碧华的追悼会期间,何勇从松江赶到了浦东,他说邹碧华是他的恩人,他一定要来。

2014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何帆撰文怀念邹碧华:“他以自己的远见卓识、法律素养和对司法事业的热忱,赢得所有人真诚的敬意。即使在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一名追求卓越、敢于担当的法官,仍然是受到众人尊重的。”

邹碧华曾经告诉过学生,如果有一天自己逝去,希望墓志铭上有这样一句话——“因为我的存在,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的确,“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猜你喜欢
何勇长宁长宁区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packed-b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reactor in 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 regeneration
Analysis of the microstructure and elemental occurrence state of residual ash-PM following DPF regeneration by injecting oxygen into non-thermal plasma
Measurement of time-varying electron density of the plasma generated from a small-size cylindrical RDX explosion by Rayleigh microwave scattering
赞长宁地震台
雨的味道
幸福成长从“三十件事”开始——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少先队员的“幸福课堂”
My Best Friend
娘子好生猛
“一世长宁”全民大晒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