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明白的时候绝不能糊涂

2015-12-08 10:41程应峰
清风 2015年3期
关键词:程应峰争斗明白

文_程应峰

该明白的时候绝不能糊涂

文_程应峰

妙选择。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可以没有过人之处,但一定要有一颗宽厚容纳之心。

当然,“揣着明白装糊涂”要看在什么事情上,在是非分明却黑白颠倒的情形下,如果一味地“揣着明白装糊涂”,那就真的不足取了。一味装糊涂,清正得不到光大,邪恶得不到惩处,那些本该散发美丽光亮的事物就会黯然失色,而那些低俗下流、腐朽消极的东西会恰逢其时地恣意泛滥。

在当下,反腐浪潮一浪接一浪,可以说是紧锣密鼓深入民心。但很多腐败事实都是巡视组明察暗访发现的,而由地方监察部门作为、自查自纠的却不多。在中国古代官场中,你好我好大家好,粉饰太平,一团和气,相安无事,这何尝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然而到了今天,这种“糊涂”仍然有生存土壤。一些地方的党委、纪委,难道真的就对“眼皮底下”的贪腐看不见?并不是他们“弱视”,而是他们“揣着明白装糊涂”。

上级不想管是不愿意给自己“抹黑”;同级的不愿管是怕得罪人;下级不敢管是因为怕被穿小鞋,所以大家就都糊涂着吧。

与之相反,也有“揣着糊涂装明白”的,“揣着糊涂装明白”自然是真不明白。之所以“装明白”,也许是迫于无奈而草率应对的一种人生方式。

笔者认识这么一位年轻人,入职前,他得到了来自各方很好的评价,其中有一点评价就是:听话。他上班的第一天,领导找他谈话,他边听边点头;参加单位的会议,领导在上面讲话,他边作笔记边点头。

有一天,笔者私下问他,领导方言那么重,他每次讲了些什么,你都听明白了吗?他说,是有些听不明白。笔者说,那我每次看你都点着头呢!他一笑:习惯了,就算不明白,也要力图给领导一个好印象呀。看来,他是“揣着糊涂装明白”,怪不得他入职前就得到了“听话”这样的评价。

后来,领导给他布置工作,他点头。时隔很久,领导问起来,完成得怎样?他点头。真到了需要他交差的时候,他还没弄明白是咋回事。如此一来,他自然而然被领导狠狠地批评一顿。一味地揣着糊涂装明白,不懂装懂,是容易误事的。所以,诸如此类的“听话”不宜提倡,否则一不经心,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让人生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但在关系国家大政方针、关系民众公共利益、关系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无论是“明白”还是“糊涂”,都不宜再藏着掖着揣着,而是要以无愧于心的情怀、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干好工作,推动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糊涂”更多是个人在人情交往中的一种宽容态度,而在涉及人民福祉的问题上,绝不能有半点马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说的是一个人如果过分较真,则难免会碰钉子,为周围所不容,凡事糊涂些、圆通些,自然会赢得一个和谐共处的人际环境。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揣着明白装糊涂”。

“揣着明白装糊涂”,意味着“容忍、退让、放下”,这种“糊涂”是一种豁达、一种洒脱,所进入的是融通圆熟之境。李白有诗云:“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意思就是,某些时候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襟,让人难以预测,而自己则可身在其中从容处事。这里凸显的,是一个人在某些特定情景中,不争宠,不吃醋。可见“揣着明白装糊涂”在某些语境下是一种大智慧。

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争斗,但遇到争斗时“揣着明白装糊涂”,对人礼让三分,也许会活得更泰然、更自在,这就是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揣着明白装糊涂”是宽厚他人的一种方式,也是修身养性的绝

猜你喜欢
程应峰争斗明白
印章的意味
光对猪行为的影响
我终于明白了
简短一点儿,把话说明白
美国人和英国人围绕英语语言的争斗已持续数世纪,现在来讲讲它的起源
我开始明白我自己
两败俱伤
春天的预言
7万玩家“争斗”日本游戏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