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棣县枣业生产现状及优化提升措施

2015-12-08 09:33王奎武,冯向彬
烟台果树 2015年3期
关键词:枣园冬枣枣树

1 生产现状

山东省无棣县地处鲁北平原、渤海之滨,栽培枣树历史悠久,现有枣园面积4.73万hm 2,其中冬枣2.13万hm 2,金丝小枣等2.6万hm 2,是著名的“中国枣乡”。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枣业生产发展,通过深入实施“枣产业优化提升工程”,按照“调结构、抓园区、带产业、壮龙头”的工作思路,以建立科学的枣质量安全体系为核心,以振兴枣产业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枣产品,确保全县枣产品质量安全。全县大力推广控制产量、合理负载、增施肥水、覆盖地膜、科学防控、绿色栽培等配套技术,提高了枣果抗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产量和质量逐年提高。2013年全县总产量达1.96亿kg,其中冬枣产量1.14亿kg,金丝小枣及其它品种产量0.82亿kg。2014年全县枣果的产量、品质再创历史最好水平,总产达2.25亿kg,其中冬枣产量1.33亿kg,金丝小枣及其它品种枣产量0.92亿kg。贮藏量2 800万kg,加工量850万kg,产值13.16亿元。冬枣和金丝小枣的价格维持在5~6元/kg。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栽培管理 一是普遍存在树密、枝密、果密的问题。很多枣农片面追求产量,正常情况下667 m 2枣园可种植56~111株,但有的枣园高达200多株;枣园郁闭,通风透光差,树体营养不良,病虫害滋生蔓延,品质下降。二是管理方式粗放。部分枣农仍习惯使用氮肥等化学肥料,使用有机肥较少,土壤有机质贫乏,树体衰弱,导致枣果品质下降,含糖量低;坐果期部分枣农为提高坐果率,大量使用“九二○”,致使叶果比严重失调,品质下降。同时,缺乏用药规范,盲目用药,跟风用药,致使枣果农药残留增加,品质下降。三是冬枣采青现象严重。枣农担心枣的价格、病虫害、天气等因素,在冬枣未成熟(农历8月初)就开始采摘销售,枣果品质差,价格低。四是存在部分弃管枣园。管理枣树费工费时,如遇自然灾害,损失严重,辛苦一年,收入甚微,加之受市场因素影响枣价格波动较大,导致出现了部分弃管枣园。同时,目前农村多是上了年纪的枣农管理枣树,年轻人多选择外出务工,枣业面临管理后继无人问题。

2.2销售方面 一是缺乏品牌。目前,全县冬枣知名度低于沾化冬枣,小枣知名度低于乐陵小枣、沧州小枣。二是缺乏市场。市场开拓不够,除了水湾镇在镇政府驻地有一处冬枣交易市场外,其他都是路边市场、村口交易。没有销售网络,枣农卖枣时,仍采用较为原始的“坐地等客”方式,且各自为战,分散卖枣,缺乏定价权,好枣卖不出好价。三是缺乏枣制品加工企业。枣制品加工企业,数量过少,加工能力有限,对全县枣业发展带动能力严重不足。虽生产了阿胶蜜枣、水晶蜜枣等,但多为初级产品,档次低、附加值小,也直接导致生产的枣果绝大部分直接进入市场,销售方式单一,虽有保鲜库、恒温库,也只是推迟了销售时间。

2.3面临风险,缺乏保障 一是病虫害严重。一直以来,枣树号称“铁杆庄稼”,不怕旱涝,少见病虫。但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绿盲蝽蟓、冬枣青斑病等病虫害,使枣树管理难度加大,枣业也成为弱势产业,关键时期错过一遍农药,就极易导致严重减产甚至绝产。二是天气对枣果的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是2013和2014年,2013年在枣树坐果期遇阴雨天气,坐果率大幅下降,致使减产严重;2014年9月下旬,连续降雨,致使小枣普遍出现裂果,损失惨重。三是生产成本高,枣价格波动大,收益不稳定。管理667 m 2枣树一年需打药20多次,连同肥料、雇工每年667 m 2需投入1 000元以上。近年来枣果市场持续疲软,价格低迷,导致枣农丰产不丰收,最低年份小枣干枣价格低于1.8元/kg,冬枣低于2元/kg。

2.4果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大 一是大部分枣农对枣园的管理方式相对落后,目前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上,喷药、施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利益的驱使下,部分枣农盲目追求果大、色泽好、等级高,随意加大农药、化肥使用量,导致农药残留超标。二是果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够。枣园面广、量大,涉及千家万户,加之枣农素质参差不齐,果品监管人员少,处罚难度大,致使个别枣园农药残留仍有检出。

3 枣产业优化提升的主要措施

3.1实施良种嫁接工程 大力优化红枣的品种结构,按照相对集中、规模发展、合理布局、效益优先的原则,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质枣果生产基地,提升市场占有率。良种可选用金丝四号、鲁枣五号、沾冬2号、铃枣、马牙枣、无核枣及本地的优质大红枣等。通过发放宣传材料、设置宣传栏、播放专题片等多种形式,向枣农讲解枣树改良的好处和接后管理要点。对嫁接改良示范园由所属乡镇(街道)统一组织专业队进行嫁接。

3.2实施枣标准化示范园和精品枣园建设工程 枣标准化示范园,精品枣园达到“十有”标准,即:有生产规程、有生产档案、有产品品牌、有监测设备、有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有园区管理负责人、有技术负责人、有包装标识、有质量安全追溯、有微机联网。各乡镇(街道)要严格按照“十有”标准,制定各自园区的建设方案;每个园区要确定1~2名技术负责人,重点对产中进行安全监管。督促和指导各园区在生产中使用低毒、高效、农残低的化肥和农药,建立生产管理档案,加强园区技术人员的培训,引导和扶持园区建设枣果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

3.3实施枣业科技培训工程 一是制作统一教材课件。从提高枣农认识入手,讲解现代林果业发展理念,提升枣农发展枣业经济的信心和能力;二是编印《枣树安全生产技术规程》,力求达到操作性强、实用性强、文字浅显易懂。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枣农培训。

3.4实施市场和龙头企业带动工程 鼓励枣制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枣精深加工,鼓励乡镇(街道)成立枣业合作经济组织。一是积极开拓市场。通过积极联系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果品销售公司,并按照其产品要求组织生产,走“大城市农产品销售公司+基地(合作经济组织)+农户(股民)”的产业化生产模式;二是组织百名枣业经纪人闯市场活动。通过各种方式与大中城市果品批发商接洽,发展代购代销、定点销售,组建市场销售网络。鼓励、扶持枣业经济人的发展,积极引进外地客商来无棣建立枣业批发零售市场和从事其他枣果营销活动。三是努力培育县内枣业市场。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组织力量,搞好科学规划,争取每年培育出1~2个具有较大规模的枣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客户入市,严厉打击欺行霸市、掺假使假行为,确保公平交易,确保外来客户安全、安心,确保流通有序。四是抓好龙头企业建设。突出抓好万德、鑫义、华龙等枣制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尤其是推进枣精深加工项目建设。积极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

3.5实施枣果安全生产工程 一是要制定完善的果品安全生产标准。组织有关专家,围绕枣树产业,依据现有国家公布实施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集中制定完善一级果品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发放给基地,做到每户有一份“明白纸”。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果园,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现场培训指导,加大标准的推广应用力度,使生产者真正能够熟练掌握标准和按标准要求进行生产,进一步提高果品基地的标准化生产水平。二是要充分发挥国家级森林病虫害测报中心点的作用,对各年度枣树病虫害发生趋势作出科学判断,提前搞好预测预报,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预案和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布,确保全县枣业安全。三是要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广泛开展果园投入品整治活动。县农业、工商、质监、林业等有关部门要切实维护好农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类坑农、害农行为。坚决控制剧毒、残留量大的农药流入市场,大力推广无公害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行农资市场监管问责制度,对农资经销户、种植户进行重点跟踪监管。严格杜绝在冬枣生产上的违规操作,严厉制止滥用农药、激素现象;加强对无棣枣质量安全的监测,建立起覆盖全县、贯穿生产经营全程的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全县红枣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枣园冬枣枣树
枣树嫁接 掌握技术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老屋枣树
冬枣深加工 延伸产业链
延安
枣树皮煎水治疗腹泻
一种锯齿状冬枣采摘装置
枣树的故事
我总想起枣园巷(外一首)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