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黄庄矿副井井筒注浆堵水治理技术应用

2015-12-08 18:11王军曹国华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23期
关键词:井筒浆液注浆

王军 曹国华

摘 要:金黄庄矿副井井筒注浆堵水治理技术采用“高低压结合、深浅孔并用、复合、诱导注浆”方式进行,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经济、合理”的设计原则,遵循“先试验,后检验,再修改”的技术路线,保证施工技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灵活实施“试验为先”、“动静结合”的管理原则,达到“综合治水、重点突出”的注浆堵水效果。

关健词:井筒;注浆堵水;治理技术;应用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5.23.007

1 工程概况

(1)井筒特征。金黄庄煤矿副井井筒深度879.1m,井筒净直径6.00m。采用冻结法施工,冻结深度166.3/136.57m(深孔/浅孔),控制层深度117.21m。副井锁口段深度0~6m。副井冻结段深度6~117.2m,井壁为内外双层钢筋混凝土复合井壁结构,内壁厚为450mm,外壁厚为550mm,砼强度等级C30~40。深度270~330m段高内,井壁为单层钢筋砼结构,砼强度等级C30~C50。其它基岩段井壁为单层混凝土,井壁厚度450~550mm,砼强度等级C30。

(2)井筒出水情况。根据资料统计和现场勘查结果:出水点位于井筒垂深235.0m至670.0m处(累计段高435.0m),初步统计约有12个层位(不含集中出水点段),40余处出水点,其中西北部散水点较多,东部主要是个别集中出水点,井筒综合涌水量约9.6 m3/h,并有进一步增加趋势。基本分为如下三种:① 罐道梁生根锚杆钻孔渗水和原注浆孔返渗;② 较大段高出现不连续、分散出水段(如:610~630m);③ 混凝土接茬出水呈分散集中式,多处沿井壁接茬集中出水。

(3)导水通道分析。在初步现场勘查、分析金黄庄煤矿副井井壁出水现状、地层及井筒受力特征的基础上,以确保井筒安全为宗旨,综合现有技术条件下的治理经验,本次治理设计按照“由表及里,综合防治”的治理原则,选择“破壁注浆”。即:在井壁上施工注浆通道,向井壁壁后一定范围内灌注可堵水的浆液材料,通过浆液的固化从而堵塞壁后的可过水通道,并通过套孔复注封堵围岩裂隙,从而达到改善地层导水性和堵水的目的。

2 注浆技术应用

2.1 注浆压力

注浆压力的确定应考虑井壁强度、承受能力等安全因素。注浆压力为静水压力0.5~1.5Mpa,在岩石裂隙中的注浆压力可适当提高。实际工程前,应根据井壁强度测试结果进行确定。另外,注浆工程受下列因素的明显影响:受注地层的成层状况和含水条件;注浆方法(注浆管的结构等);浆液材料的性质(粘度、凝胶时间)等。注浆压力对浆液的扩散范围有重要影响。

目前注浆工程经常采用的经验公式为:

PC=P0+(0.5-1.5)

式中,PC为注浆终压,MPa,PO为注浆点静水压力,MPa。

由于副井井筒井壁混凝土接茬处质量较差,经综合考虑,本工程实际注浆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现场实际及时调整注浆压力及孔位,保证合理浆液扩散范围和井壁安全。

2.2 注浆工艺应用

为切实解决注浆压力和井壁强度之间的矛盾,增加井壁强度减少浆液流动阻力,本次注浆采用如下技术工艺:(1)诱导注浆工艺。在注浆造孔时同时造孔3个,中间一个用于注浆,两侧孔破壁后安装压力表和高压阀门,实时监测壁后串浆压力,一旦发现压力过大(壁后≥2.5 MPa,套孔复注≥4MPa)立即打开阀门进行泄浆,每一循环先予造两至三个孔进行泄水、压水,联通孔与孔之间的通道,分出先注孔和后注孔;(2)单孔少注,群孔多注的工艺。采取控压控量工艺,以低压慢注方式进行注浆,并争取单孔进浆量较为均衡可以确保壁后空隙及围岩裂隙充填密实,井壁抗压强度及防水能力得以增强。

2.3 浆液扩散半径及范围

(1)半径。浆液扩散半径与注浆压力、浆液类型、浓度及地层等密切相关。根据类似工程实践,为保证注浆堵水质量,兼顾井壁安全,本次壁后注浆取2.0~3.0m;(2)范围。本次治理的总体思想为注浆堵水及井筒加固并重,堵水先行,加固紧跟,并根据井壁出水及地层特征,做到精细化布孔,既要做到重点突出,更需做到“标本兼治”,全面彻底地根治井筒工程地质问题。该段高内(井深230m~670m),出水点层位约20层,井深505m以下基本上为每隔5m~10m有一层出水点,且大多为井壁砼接茬处渗水。因此在明水点封堵后还要做好渗水点相对应含水层的“封顶固底”注浆工作。

原则上在对出水层位注浆封水后,按照五花孔在其上下各3~4m处(视围岩裂隙发育及透水性确定)均施工一排注浆孔(实际施工中还应根据造孔和压水试验进一步确定),6孔/层,孔距3.14m,初注孔深0.8m(破壁后进入围岩200mm),复注孔深约2.0m~3.0m。预计注浆层位32层,造孔192个。具体注浆施工段高包括230m至井底段全段高。

2.4 注浆顺序及注浆量

(1)注浆顺序。依据《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50511-2010)及本次注浆工程特点,为确保施工安全和保证注浆质量,本次注浆采取“总体下行,段内上行”顺序实施,段内(100m/段,预计分为四个段高,具体段高分布还应视该段高井壁出水点、地层性质及井壁结构情况进一步确定)采取“上行初注,下行复注”方式进行。严格执行“对点堵水,封顶固底、套孔复注”的设计原则。

首先采用“下行式对点封堵”对出水点进行注浆直接堵水,其后对该段高进行壁后注浆充填,最后采用上行式注浆方式,对已注孔进行中深孔防渗复注。

(2)注浆量。针对地层地质构造分析,尤其是井筒建井冻结影响等需特殊考虑。

由于建井过程中曾经采取过工作面预注浆,结合工程实际,预计注浆量消耗:水泥约80 t,水玻璃20 t。超细颗粒水泥(或化学浆液)约30 t作为备用。

3 注浆效果

该工程采用壁后注浆技术,对井壁出水及壁后基岩裂隙进行密实和充填,隔绝渗水通道,消除了水害威胁。同时,通过注浆改善了地层的物理性质,增强了井壁防渗性能,提高了井壁自承载能力,减少了由于渗水造成的提升设备锈蚀,提高了井筒服务年限。因此,本次注浆堵水工程达到并超出设计的预期效果,为金黄庄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endprint

猜你喜欢
井筒浆液注浆
600MW机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浆液中毒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600MW机组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浆液中毒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复合注浆技术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千米深井安全高效施工技术
井筒保护煤柱回采方法研究
平海电厂吸收塔浆液品质恶化运行总结
梅花井煤矿立井涌水量预计与实际涌水量观测结果对比分析
火电厂石灰石湿法脱硫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提高措施
探讨工程中复式注浆施工技术
地基加固的复合注浆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