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程朱理学对宋代坐具设计的影响

2015-12-09 04:03张乘风
艺苑 2015年5期
关键词:理学家具玫瑰

文‖张 政 张乘风

试析程朱理学对宋代坐具设计的影响

文‖张 政 张乘风

程朱理学作为宋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通过“存理灭欲”、“保持内敛”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理学成为这一时期家具设计风格变化的深层推动力量,而宋代的坐具设计也彰显了理学的时代风貌。在此语境下,宋代的坐具由唐代的雄浑壮美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本文试从程朱理学的视角对宋代坐具结构设计进行一个新的诠释。

程朱理学;宋代坐具;存理灭欲;理性

宋代的艺术创作成就在中国历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宋代的汉族工艺美术具有清新、淡雅、朴实的艺术风格,而宋代的坐具也秉承了这一艺术特色。

由于两汉时期佛教的传入、北魏时期的民族融合、隋唐五代时期高型坐具的出现,使传统的起居方式到了宋代得到了革命性的转变——由原来的席地而坐变成了垂足而坐。隋唐和五代时,高型坐具只流行于达官显贵之间,到了宋代,除了椅、凳等高型坐具,其他如桌、几等家具也不断推陈出新,在民间也得到广泛的使用。同时, 宋代木匠们将建筑的梁柱式框架结构运用于家具设计当中(图1),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设计潮流,[1]70以致宋代坐具在结构上表现出简约轻快、隽秀古朴的特点, 并逐渐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一定时代艺术的形成必然要受到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作为宋代颇有影响力的思想流派,程朱理学对宋代家具设计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程朱理学思想概述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中体系中最具影响力的学派之一,由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并不断的发展,到了南宋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南宋的朱熹成为了理学之集大成者。

(一)周敦颐“主静与无欲”

程颐、程颢早年求道于北宋的文豪周敦颐,师之以礼,可以说周敦颐开启了程朱道学之本源,因此他被后世之人视为理学之鼻祖也不难理解。周敦颐十分强调“一”与“无欲”的修养(这也是宋明时期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他在《通书》中说道:“圣可学乎?曰:可。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学者圣人首先要做到“一”,就是要排除私心杂念,明白透彻地认识事物,胸襟开阔。[2]60他在《太极图说》中:“无欲故静。”孟子也曾说:“养心莫善于寡欲。”[3]55周敦颐也认为:“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是圣贤非性生,必养心而至之。”[2]61他强调了寡欲是贤德之人的一种高尚品性。

图1 宋代梁柱式框架结构在圈椅中的应用

(二)程颐、程颢“天理之道”

图2 玫瑰椅(折背样式)

图3 北宋李公麟《画中琴》

而后,程颐和程颢作为理学的创始人,把孔孟之后中断了1400多年之久的儒学道统真正承接起来,以“理”为最高哲学范畴,强调内心生活和精神修养。程颢在《遗书》中提出:“有道有理,天人一也,更不分别。”他认为天理作为一个普遍法则适用于整个大千世界,这个普遍法则也为天人合一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天者,理也。神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2]86这个普遍有效的“天理”掌控着大千世界,并决定人与事物的属性。而天理的这种意义本身就表现了天人合一。在程颐看来:“主一无适,敬以直内,便有浩然之气。”主一无适就是专心于一处同时心无旁骛。[2]115程颐的格物思想的本质就是以人的理性作为衡量事物的尺度,体现出一种明显的理性主义精神。他也曾经说道:“吾日履安地,何劳何苦?他人日践危地,此乃劳苦也。”可见,在以道德准则严格约束自己方面,程颐是真正贯彻执行的。

图4 北宋 佚名《十八学士图》

图5 南宋 佚名《博古图轴》

图6 宋代圈椅

图7 南宋佚名《无准师范像》

图8 南宋牟益《捣衣图》

图9 天圆地方图

(三)朱熹“存理灭欲”

到了南宋,朱熹在关于理事关系的讨论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以理节欲本是孔孟儒家哲学的固有思想,宋代儒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演变,使道德思想规范尽可能地支配人们的行为,而在这一点上朱熹与二程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庸章句序》中:“心之虚灵知觉,一而已矣。而以为有人心道心之异者,则以其或生于形气之私,或原于性命之正,而所以为知觉者不同。是以或危殆而不安,或微妙而难见耳。”他认为,“人心作为个体所涵盖的自然属性本质上并无好恶之分”[2]200, “人之初,性本善”。而“人心”与“私欲”是不一样的,“存天理,灭人欲”并不是要消除“人心”,而是想通过道德准则来克服过分追求私欲的思想意识。朱熹的这个思想也贯穿着理性主义精神,这对宋代文化生活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引导意义。[4]264

综上看来,程朱理学重视人的本位作用,以人性之美为主导思想,不仅实现了儒、释、道文化的三教合一,[3]53而且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有着更深层次的探索。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程朱理学对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所潜藏的美学思想对宋代的艺术思维和形式都有积极的意义。[1]69

图10 交椅的演变

二、程朱理学语境下的宋代坐具结构设计

以下,本文试通过对宋代坐具中的玫瑰椅(折背)、圈椅、交椅、坐墩等的分析来诠释程朱理学对其结构产生的影响。

(一)玫瑰椅(折背)

玫瑰椅(图2)是产于南方的一种官帽椅,搭脑左右和扶手前端不出挑,也称南官帽椅,实属于官帽椅的一种。这里所提到的玫瑰椅是指明清之前的折背式样,其特点是靠背高度低矮,多数与扶手齐平(也有个别的靠背高于扶手而与后来的玫瑰椅基本相同),我们可称其为“平齐式扶手椅”。它属于一种过渡形式,可视为明清玫瑰椅的前身。在宋李公麟《画中琴》(图3)、《十八学士图》(图4)中就出现过玫瑰椅的形象。在李匡乂《资暇录》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近者绳床(指椅子),皆短其倚衡,曰‘折背样’。”“短其倚衡”即指椅背低矮,“折背样”中的“折背”言其椅背高度相当于普通椅子高度的一半,而非指其靠背可折叠。[5]30宋代玫瑰椅的最大特点是完美地利用线条的起伏变化和简约精致的架构组成优美的比例,有的甚至精简到没有牙头、牙条、牙板的加固与装饰。这个特点在宋代后期显得愈发的明显,在南宋《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博古图轴》(图5)等画中的均能看到类似的玫瑰椅。

图11 南宋佚名《春游晚归图》

玫瑰椅的构造凝练简约,几乎将框架式结构精简到无以复减的程度。可见,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代就已经做到了极简主义,越是简单的造型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越发厚重,这种构造实质上与程朱的理学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结构形式尽量做到“灭欲”,除繁以简,正如朱熹所提倡的“以道德意识克服过分追求利欲的意识”。在理学影响下,追求理性之美成为了宋代家具发展的一种趋势。

(二)圈椅

圈椅(图6)起源于宋代,最明显的特征是圈背连着扶手,从高到低环形而下,造型圆婉优美,稳重对称又不失变化,是我们民族独具特色的家具之一。南宋佚名《无准师范像》(图7)、牟益《捣衣图》(图8)中的圈椅,宽大厚重,浑圆丰满。装饰上承唐、五代风格,造型也趋于完美。随着椅子坐高的增加,宋代圈椅已经具备后来经典明式圈椅的大体造型特征。[6]177

圈椅造型为上圆下方,外圆内方。暗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乾坤之说,乾为天为圆,坤为地为方,而外圆内方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崇尚的一种内在哲学。[6]178“天圆地方”(图9)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典型的宇宙观,将先人这种传统的哲学视角引入宋代家具之中,突出了宋代人“格物穷理”的理学精神,通过“穷尽心力,持之以恒”,来体现“天地万物之理”。圈椅上半身张弛有度,背板多以S型或C型弯曲,以扭动的扶手及其粗细变化体现出太极的柔劲。下半身方正内敛,与上半身形成鲜明对比,这一静一动的辩证关系,正如周敦颐在《通书》中所提:“物则不通,神妙万物。”[2]57宋代坐具设计将理学中的辩证关系体现得淋漓精致。

(三)交椅

交椅是宋人在马扎(胡床)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吸收了圈椅上半部分的特征,增加了靠背以及扶手的功能(图10)。宋代交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后背交椅,是不带扶手的,这种交椅又可分为横置靠背和直靠背两种;另一类为圆后背交椅,圆后背交椅样式可分为有搭脑与无搭脑两种。[7]49搭脑前曲作扶手的靠背交椅,通常称太师椅。这种椅通常为圆搭脑、竖向靠背式,椅圈合围成形,有的椅圈做成三段曲,有的在靠背附加荷叶形托首[6]74,因为这种托首实用,所以携带出行十分方便,如南宋《春游晚归图》(图11)。太师椅是古代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当然,到了明清,太师椅在造型与功能上与宋代相比可谓是大相径庭了。

图12 宋代坐墩

“太师”是高贵与身份的象征,在同时代的椅类家具中,能被尊称为“太师椅”的,一定是椅类家具中的翘楚。也象征着坐在太师椅的人的地位尊贵、受人敬仰。[8]74说明当时的人们对于身份等级的重视。可见,在传统儒学复兴与理学构建的过程中,儒家传统的礼治秩序对宋代家具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宋代家具在塑造古朴与典雅的同时,还不忘追求的“君臣父子”的秩序感和稳定感。因此,“礼”也成为宋代家具的核心内涵。当然,过度保守和拘束的礼教思想也限制了宋代家具的发展,显得过于教条,变化不足。

(四)墩

墩是一种伴随着高坐起居方式发展而流行起来的坐具,造型多为框架式,由凳面和相连的镂空腿足组成,中间圆腹饱满,造型多似古代的鼓,从唐代到宋代,结构上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图12)。在陈设上并无过多要求,且移动、携带方便,成为坐具的重要种类,[9]72至今依旧使用广泛,其形象可见于北宋佚名《夜宴图》(图13)、南宋苏汉臣《秋庭婴戏图》(图14)中 。

宋代的墩没有明清复杂多变的造型以及堆砌繁琐的装饰纹样,它的构造精微内敛、清淡简约,图案素雅、厚重,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只收敛身心、整齐、纯一、不恁地放纵便是敬。”[2]194可见,宋代十分注重内省式的体验,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更多的是挖掘事物本身的内涵,墩便是其中的一个集中体现。

图13 南宋苏汉臣《秋庭婴戏图》

墩在宋代还是作为高级官员特殊待遇的坐具。例如《宋史·丁谓传》:“遂赐坐。左右欲设墩,谓顾曰:‘有旨复平章事。’乃更以杌进,即入中书视事如故。”可见当时墩的级别低杌一等,宋真宗原本是要贬谪丁谓的官职,经由丁谓解释后,又恢复其同平章事的职务。宋代坐具有着较为明显的等级划分,[10]47它将程朱理学中的纲常体系推到更深的境界,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宋代整体的社会审美价值观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追求天理,崇尚理性以及稳定有序的观念在宋代家具工艺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展示。

三、小结

宋代的理学大师们着力于架构一个系统化的哲学体系,并使其逻辑化、抽象化,这个过程实质是将自主意识形态负载于伦理道德框架之内,而要获得大众认可,需将这种价值观推向一个形式化的物质载体之中,因而,程朱理学始终贯穿宋代家具发展的始末,在这种文化体系之下,宋代以其独有的内敛气质造就了古代家具艺术成就的高峰。宋代坐具的发展在中国家具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虽在造型与装饰上不如明清那么耀眼,但其设计所体现出含蓄内敛、简约端庄的特点却是宋代理学核心精神之所在,这种理学文化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代家具造型和设计。通过对宋代坐具中体现出的理学观念的研究,如注重格物之用、重视家具实用性的态度、崇尚简约的理性美、追求秩序井然的礼制精神等,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宋代家具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当代设计师而言,这一系列的探究,可以让设计师们汲取古代家具的精华,兼收并蓄,推陈出新,设计出既蕴含宋代家具古朴儒雅的韵味,又刻有时代烙印的现代家具作品。

图14 北宋佚名《夜宴图》

[1]赵克理.宋明理学艺术下的家具设计艺术[J].郑州轻工业学报,2011(2).

[2]陈来.宋明理学.北京:三联书店[M],2011.

[3]郑苏淮.宋代理学的兴起对中国美学形态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6(11).

[4]宋继东.谈宋代家具中的宋代理学观念[J].作家杂志,2011(4)

[5]邵晓峰.宋代罗汉图像中的家具研究[J].创意与设计及,2014(5).

[6]苏珂.浅析中国圈椅的演变历程[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4).

[7]邵晓峰.宋代“靠背椅”[J].艺术评鉴,2014(7).

[8]左娅.初探太师椅的演变[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2).

[9]姜美宁.浅析中国传统坐墩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内涵[J].青春岁月,2013(14).

[10]邵晓峰.中国宋代家具.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M],2010.

J20

A

张政,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张乘风,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中国室内设计学会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室内设计学会秘书长。

猜你喜欢
理学家具玫瑰
没跪 玫瑰
玫瑰飘香
传统接续与理学嬗变:明代洛阳“文人结社”浅探
礼学与理学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2018—2019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家具设计·互动
刺玫瑰
刺玫瑰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