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城市品牌,打造下一个世界级创业之城

2015-12-09 08:58浙江卫视天生我有才出品人智见传媒CEO
杭州 2015年10期
关键词:众创创业者杭州

郭 炜 浙江卫视《天生我有才》出品人、智见传媒CEO

塑造城市品牌,打造下一个世界级创业之城

郭 炜 浙江卫视《天生我有才》出品人、智见传媒CEO

今天,杭州是创业者最活跃的城市之一。全球未上市的互联网创业公司里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公司有102家,中国占11家,其中3家在杭州。除了创业者本身,杭州政府也为初创企业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十片一区、多园多点”的提出,将进一步深化杭州创业氛围,加速杭州创新创业生态的完善。同时,杭州拥有最大量的民间资本,近年来浙商中的很多新兴力量也在向“互联网+”转型。

但从创业企业的数量和融资企业的数量来看,北上广深仍然是最热的创业城市,杭州位居第五。如何推进“十片一区”建设,将杭州打造成为全国一线,乃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业创新中心,成为推进杭州创业生态发展的要务。个人认为,在政策支持、园区建设、创投服务平台提升等工作到位的基础上,综合打造城市品牌,巩固推广杭州“创业之城”的形象,利用城市品牌效应,将加速推动实现杭州“成为下一个世界级的创业创新中心”的愿景。

塑造城市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新常态是中国经济现阶段的发展趋势,在城市从要素驱动迈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发展过程中,品牌经济已成为全球城市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引领角色。在要素全球流动的时代,品牌已成为吸引国际人才、资本、信息等资源的重要核心,也是克服对劳动、土地等硬性资源约束的有效手段。

城市品牌对于创业创新的推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在参与制作国内首档大型创投真人秀节目《天生我有才》的过程中,本人集中接触走访了国内近2000家“互联网+”创业项目,其中将近一半的项目都位于北京。究其原因,除了资本的聚集,政策的扶持,还因为北京已经在创业上形成了“品牌”效应,许多创业团队慕名而来。以中关村为例,目前已形成了平台型企业孵化器、创业咖啡、创业媒

体、创业社区等孵化形态,共同构成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已经成为创新型孵化器发展的示范街区、北京市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的新地标。将“创业”提升到城市品牌的高度,以品牌建设为切入点,将形成磁石效应,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创业服务机构和天使投资机构的聚集,推动杭州创业生态的蓬勃发展。

如何塑造“创业之城”品牌形象?

品牌经济分为产品(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城市品牌三个层次。一个城市品牌的树立,往往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而一批产品品牌的涌现,将带动产业品牌的崛起,产业品牌又必将为城市品牌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城市个性。

在创业生态中,首先应当助推创业者,打造企业品牌,让优秀创业企业走出去。当今的创业者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在企业还未初步成型时,便盲目地寻找媒体传播,另一种则是对媒体的传播价值感知能力弱,没有在产品最需要、最适合传播的时候行动起来。因此,要主动引领创业者的传播意识,让创业者在不同的项目阶段,选择合适的方式为自己做传播;同时,要打造传播平台和渠道,为项目发声,塑造项目品牌。近年,杭州本土TechDaily、猛科技,B12等创业媒体的崛起,开始把杭州声音发散到全国,是塑造杭州项目品牌的重要机会。

其次,集中力量打造创新产业品牌,将资源及人才引进来。产业品牌方面,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是杭州创业创新的两大集中领域,建议积极开展相关产业研究和基地建设、平台建设、交流合作等,厚积薄发,通过相关产业的发展,引导支持城市产业基地集聚品牌发展的脚步,推进城市电子、科技等载体建设,由点到面地带动城市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吸引更多的相关产业品牌和其他各要素的聚集,在产业品牌塑造与城市发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推动城市经济及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最后,系统规划“创业之城”品牌形象,提升杭州的城市影响力。打造城市形象品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应当由政府主导,整合社会资源,统筹各类资金,建立多层次、市场化的投入模式。杭州,拥有以浙大为代表的学术研究平台、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平台、以浙商为代表的传统行业体系,在创业领域拥有完整的产学研生态链,其得天独厚的创业优势,成为“创业之城”形象的内核。围绕这一形象内核,规划品牌传播方案,建立品牌建设机制,通过社会化运作,专业化营销,项目化推进,全方位媒体发声,推动杭州“创业之城”的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将杭州打造成为下一个世界级的创业创新城市。

江东片之间的创新要素衔接联动机制,启动城东“钱塘智慧城”与下沙、江东的产学研要素整合、“研发—制造”一体化要素整合,落实“两城开发区”对未来科技城和青山湖科技城的实质性功能、资源整合。在生态体系建设上,发挥全域创新资源统筹优势。以“众创空间”建设为纽带,突破区域管辖边界将分布十片区的孵化器、加速器、产业研究院、创新驿站等建设成信息相连、要素相亲的开放式众创空间网络。在资源服务共享上,发挥众创空间网络的零公里、一站式服务优势,为科技中小企业、科研团队提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共享资源,提供科技投融资服务以及公司法务、股权激励咨询、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等援助服务。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在的多点众创空间设立专门技术转移办公室,从事技术转移市场分析、科技价值评估、交易促成、担保融资等服务,激发产学研结合创新的自生长活力。

猜你喜欢
众创创业者杭州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桑梓情深的创业者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兰州出台《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西安市级众创空间可资助30万元
杭州院子
互联网创业者
杭州旧影
为领导干部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