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虎铜案的诱惑

2015-12-09 02:34文/胡
云南画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抚仙湖青铜器青铜

文/胡 莹

牛虎铜案的诱惑

文/胡 莹

抚仙湖是云南高原上最美丽的湖泊之一,位于南盘江支流清水河的源头地区,其流域包括由隔河相连的星云湖和抚仙湖两个天然湖泊。抚仙湖,清澈、美丽诱人且充满激情,不由得留恋在那明亮清澈的湖水里潜泳、白沙旁嬉戏的畅快;牢牢记住湖边质朴渔夫的身影,还有那古朴、独特的捕鱼方式;留恋湖中美妙的日出日落……但更难挥去的是那夜宿湖边,细品孤独,放任幽思怪想的迷离感受。

抚仙湖的面积虽然不及滇池、洱海大,但她最深处为158.9米,蓄水量达206亿立方米,可以装下12个滇池或6个洱海。抚仙湖最吸引游人的是那一池清澈如镜的湖水,从湖岸看抚仙湖,只见湖水碧蓝,有如被蓝靛染过。湖水起伏,像一匹蓝得发亮的绸缎在抖动。在阳光的照耀下,一波一波,一闪一闪。徐霞客在他的日记中就曾写道:“滇山唯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

传说抚仙湖所在原先是一个很大的坝子,里面有一个繁华的城池,一场大水淹没了这个坝子,那个热闹非凡的城池也在这场灾难中沉入水底。据说,那个淹没的城池就是古滇国的俞元城,而澄江的取名也和这场灭顶之灾有关。但关于俞元城的位置和消失,都是一团迷。

又说,有名叫耿卫和贺杰的探险者发现抚仙湖东北岸距湖岸二三百米处,厚厚的青苔淤泥覆盖着一片古建筑。还搞了一盘长达50分钟的水下录像带。有人宣称确有此事,并看过录像。但这片水底建筑到底是什么,至今还是一堆问号。2001年6月3日,中央电视台过百人的强大阵容,对抚仙湖的水下考古,进行了2个小时的现场直播,这又引起了一场专家学者对水下古城源由的激烈争论和百姓的百端揣测……

南盘江流域最大的湖泊抚仙湖 李江/摄

那些神秘的水下建筑引爆了人们的好奇心,有说真的,也有说其实没有的。当地人告诉我说天气好的时候,只要站在某座山上就可以看见水中的城墙。暂时抛开水下考古的结果,我倒是希望那真是个有名的古城。

中央电视台现场报道抚仙湖水下考古

俞元古城已经消失了,但1972年,人们在与抚仙湖相连的星云湖畔发现了著名的李家山墓葬群。站在李家山古墓群前,硕大的复原坑洞错落排列,不由人心生肃穆。到江川探访李家山的念头一直盘踞在心,作为云南人,对于“牛虎铜案”和它所代表的数千年前谜一样的古滇国文明可不能一知半解,比起安静地埋头阅读专著,直接走进青铜博物馆是快速恶补的好办法。李家山,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却尘封了数千年的繁华往事。40多年前的那次偶然的发现,使两千多年前古国之梦被隆重开启。牛虎铜案就是首次发掘的27个墓穴中,唯一独有的器具,因为独有和精美,使它一时间威震八方。我国定为国宝级的5件文物,李家山就占了两件。内行人常说“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当年牛虎铜案赴美国巡展,其保险金额高达1000万美元。古墓群大小不一的布置和几千件设计别致、工艺精湛的青铜器,展现着古滇国的青铜文明。青铜时代是中华文明史上最具有魅力的时期,李家山青铜文化的价值在于体现了区域文化的多样性,丰满了云南省的历史文化形象,疏理了几千年前历史的脉络,勾画出滇国史和滇文化的框架,为社会学、民族学、美学、宗教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江川县“青铜器博物馆”是国内第一个县级青铜器博物馆,博物馆虽然没有国家历史博物馆的恢弘和气派,可两个青铜器展室内的陈列却足以让人惊叹,一件件精美绝奇的青铜器绝对引爆你的想象,丝毫不逊色于中原出土的文物,每一件都有绝世的个性。进门就见大名鼎鼎的“牛虎铜案”,这个是1:1大小的复制品,真品国宝现存云南省博物馆。这里的镇馆之宝是著名的“祭祀贮贝器”,35人的仪仗队护卫着神秘的女主人进行祭祀。每一个人神态各异,身份也不同,栩栩如生,一场盛大的祭祀由此开始……走廊仿佛一个时光隧道,随着讲解员的讲解,人们彻底进入了关于古滇国的遐想:什么人家才会使用如此精美的贮贝器?什么样的社会中女子才会是祭祀和权贵的主宰?什么时代的劳作者,曾用如此昂贵而精美的青铜农具耕作?疑问然后沉迷,我遐思万丈。

不知道从前有没有人用“宽容”这个词来形容抚仙湖。但她给我的这个印象却很深。不能说只有大海有宽容的力量,抚仙湖也有。阳光下,她还是那样平静温和,清澈透明,人似乎永远也猜不透其中的玄机。

猜你喜欢
抚仙湖青铜器青铜
计入综合糙率的湿地建设对抚仙湖流场影响的模拟研究
生僻字里识青铜
青铜雕像里的故事
抚仙湖,万顷平湖一鉴清
青铜器辨伪概论
青铜之光
后母戊鼎:沉淀在岁月里的青铜器
青铜器上的中国密码
青铜古鼎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