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契诃夫”

2015-12-09 19:29杨键
天涯 2015年5期
关键词:太平间老夏出生地

杨键

金坛“契诃夫”

杨键

我小时候的许多时间都是在医院度过的,这让我对世界的感觉就是一座医院。在我印象里,医院是白色的,但主要是灰色,即便那里的绿树也呈灰色。我从小就怕医院,现在还是,读完老于头的短篇才知,他所有小说的出生地都在医院。我们传统诗歌的出生地,比如自然,这些年毁坏得非常严重,而且现在也很少再作为诗歌的出生地了。但是医院作为文学的出生地却很难被毁灭,因为那里有着人的生老病死的文学雏形。

老于头小说集的开篇讲的是一个在太平间里干活的老夏的故事,读完恍然,原来老于头写的是一个时代的故事,一个时代竟然浓缩在一个偏僻的叫作金坛医院的太平间里,黑与白,高与低,已经全然颠倒,在老于头写这篇小说的时候依然如此。老于头其实是一位不为人知的哀悼者,令我特别感伤的是,像干老夏这样职业的人,在今天的医院里也没有了,人一死就得立马拉到火葬场的冰柜里,已经不会有在太平间作短暂停留的福气,还是热乎乎的身体马上冷冻起来,这国家已经没有太平间。然而金坛有老夏,意味不朽的悲剧无处不在。医院是人的生老病死之地,老于头在那里经历了太多呼之欲出的典型人物,比如不朽的老夏,比如遗物一般的储疯子,比如肺病患者商油饭、灯光头,等等。许多作家,他们文学作品的出生地是书本而非人生,而老于头正好相反,他是离人、离生老病死最近的作家,他遭遇了真正的底层人生而非不靠谱的文学人生,这是我称他为金坛“契诃夫”的真实理由。

医院是个大现场,生死的出生地,人生百味,尽显其中,为什么那里有那么多的病人与死人?是因为灵魂没有彻夜醒着吗?灵魂如果没有醒着,怎么可能没有生老病死?这里因为灵魂很难显现,才日日上演着生老病死。在老于头的小说里,人依然在生死的病痛里,很难在灵魂里逗留与呈现。医院如果只能生老病死当然远远不够,生的黑暗,死的黑暗,需要灵魂照亮。在这个意义上,医院更应该是庙宇,在那生死的激流上,小说家老于头像罗汉一般,持着灯,为我们看见了生死,看见了真的日常。

太多的医生都没有想过要抵达生死,老于头是一个想要抵达生死的医生和小说家。他一脸黑漆漆的淡然,是个经历过许多次死神降临的传染科大夫。真正的小说家是在生死场里的,老于头就是这样的小说家。

(老于头小说集《与灵魂一起守夜》2015年10月即将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此文为其序言)

杨键,诗人,现居安徽马鞍山市。主要著作有诗集《暮晚》《古桥头》等。

猜你喜欢
太平间老夏出生地
老来唯相思不忘
老来唯相思不忘
老来唯相思不忘
“太平间醒酒”合适吗
此种醒酒当休矣!
历史教学中要分清古人的出生地与祖籍
杨天惠生平考
太平间收费,岂能如此不太平?